鱼米之乡新“鳝”变
秋分时节,地处江汉平原沃野的仙桃,水网交织、稻菽千重,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丰收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黄鳝看湖北,湖北黄鳝看仙桃。三十载风雨兼程,三代人接续奋斗,仙桃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保总量、扩份额、打品牌”工作要求,坚持“一盘棋”统筹规划、“一条链”产业深耕、“一品牌”价值跃升,精养一条鱼,加快推进黄鳝“种养加销安服”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一条鱼”游出仙桃、游向全国、游向世界,实现从沔水仙鳝到致富靠山的跃升变迁。
“鳝”谋全局 龙头引领协同发展
仙桃黄鳝是湖北特色淡水产品的名片之一,产业发展在全国享有重要地位。全国每4条黄鳝就有1条来自仙桃,仙桃黄鳝产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鳝产业发展,将其上升为省级战略,出台“鳝七条”支持政策,构建以仙桃为核心,监利、公安、赤壁为重点的产业带,加快形成“种苗供全国、鳝品销全球、价格定全业”的产业格局。
2024年,仙桃繁育黄鳝苗种达10.85亿尾,养殖面积达25万亩。黄鳝产量达10.31万吨,稳占全国市场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鳝之都”。
作为全省黄鳝核心产区,仙桃自觉领先领跑,以首位责任、龙头担当,发扬“专注极致、勇争第一”的夺冠精神,把黄鳝产业作为强市富民的农业第一产业来打造,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品牌聚合力,抱团闯市场。2023年,省委农办正式发布《省委农办关于支持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仙桃黄鳝”为全省范围内唯一的黄鳝区域公用品牌。
省级层面出台了《湖北“仙桃黄鳝”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进和实施“仙桃黄鳝”省域区域公用品牌战略,确保品牌发展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作为“仙桃黄鳝”品牌输出地,仙桃提能善为、担当作为,与省内其他主要黄鳝产区签订了“仙桃黄鳝”省域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协议,强化互动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和提升“仙桃黄鳝”的品牌价值,实现抱团闯市场。
与此同时,仙桃与省内11家主要市场主体签订了“仙桃黄鳝”省域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协议,确保品牌使用的规范性和品牌形象的统一性。
强化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仙桃善为人先,发挥技术优势,牵头制定《黄鳝无抗养殖技术规范》《黄鳝冷冻产品仓储技术规范》等13项技术标准和4项操作规范,涵盖苗种囤养、无抗养殖、冷冰仓储及活体运输等关键环节,有力推动产业的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
龙头“舞”起来,产业“活”起来。乘着“鳝七条”东风,仙桃成立黄鳝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省内科研院校,针对从种质改良、苗种繁育到病害防控、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并搭建“1+4+N”苗种繁育矩阵,示范推广6大种养模式。
田垄间,小龙虾自在游弋,鳝鱼穿梭潜行,无人机精准抛撒饵料;智能监控中心内,水温、溶氧等20余项数据实时刷新,由199个物联网传感器织就的“数字天网”,为智慧农田提供全周期“健康监测”。
5月21日,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渔业发展部副主任何东波观摩了剅河镇千桥村的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2万亩“稻鳝虾”基地后激动不已:“仙桃稻鳝虾共养模式看了让人兴奋,湖南可以借鉴。”
当天,全国稻虾鳝生态综合养殖模式观摩研讨暨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启动仪式在仙桃举办,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专家、企业代表、黄鳝养殖户对仙桃首创的“稻鳝虾”综合种养模式赞不绝口,认为稻鳝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巧妙实现了稻、鳝、虾的有机共生,未来推广前景广阔。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决定,联合10个省推广,携手中科院水生所、农业高校及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等龙头合作社共同推进“稻鳝虾”共作。
从仙桃经验上升为全国标准,仙桃鳝农敢于突破、精于创新,靠着一代又一代地摸爬滚打,探索出网箱养殖、黄鳝无土化生态繁育、浮床养殖、室内流水养殖、“稻鳝虾”“鳝鲈套养”“藕鳝虾”等生态养殖模式,养鳝技术不断进阶迭代,形成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持续巩固仙桃黄鳝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仙桃邀请武汉大学专家团队编制“仙桃黄鳝”品牌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品牌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共同构筑全省县市协作、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助力“仙桃黄鳝”进一步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鳝”融全业“链”出200亿元富民产业
走进西流河镇的姣姣水产养殖家庭农场,90多个繁养温棚内,气温被定格在舒适的26℃—28℃间。这个“育婴房”里,寄养着一批人工繁育的“鳝宝宝”。
“先上一年‘幼儿园’,人工驯化,增强体质,再入塘养殖,可以极大提高苗种成活率。”谈到温棚屯苗寄养,农场技术总监朱永钦打了个有趣的比方。
朱永钦介绍,这批鳝苗今年5月由人工繁育,进入温棚时是1700万尾,经过小半年的“屯”“训”“炼”后,目前稳定存活在1500万尾左右。明年6月初,它们将成长为每尾50克左右的规格苗,“游”向千家万户的养殖塘。
室内屯苗、炼苗,是仙桃破解黄鳝苗种难题的又一项实践创新。
黄鳝独特的雌雄转换特性,使其人工繁殖非常困难。2019年6月,“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项目在仙桃通过验收,成为淡水鱼产业又一突破性创举。
人工繁育的黄鳝苗种,下塘后“表现”如何?迈开第一步后,让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还有更远的路要蹚。
保持专注与极致,仙桃组建湖北黄鳝技术研究院,成立黄鳝育种研究中心,联合成立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动形成“1+4+N”的黄鳝苗种繁育梯队,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屯苗、炼苗设施,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化繁育集群。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付永飞介绍,今年全市每斤亲本繁育开口苗过千尾,繁育黄鳝苗种11亿尾,一半的鳝苗共享潜江、监利、洪湖等主产区,30%远销江西、湖南、安徽等地,苗种产销格局由“买全国”向“供全国”转变。
苗种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芯片”,从“0到1”的关键卡点攻克,为黄鳝全产业链发展从“1到100”提供了更稳底盘和更大可能性。
以种业之“芯”为突破口,仙桃黄鳝产业“基础夯实”、“轻装上阵”,“种、养、加、销、安、服”全链提质升级跑出加速度。
在张沟镇联潭村,养了半辈子黄鳝,鳝农许茂林强烈感受到池塘养鳝模式迎来拐点。
今年,村里联合江苏一家水产企业,探索工厂化黄鳝养殖,让露天养殖的黄鳝“上楼”“进厂”。
“工厂化养鳝受天气影响小,节约劳动力和土地,产值翻倍。”许茂林算了一笔账:一亩池塘可投80个养殖网箱,而同样面积的车间可投200个网箱,产量是前者的4倍至5倍。每年4月投苗,成鱼8月上市;秋后再投苗,春节期间又上市,做到一年两季、四季养殖。
眼下,网箱养鳝发源地张沟镇又勇敢迈出“第一步”:从水面到陆基、从池塘到车间、从一季养到四季养……设施化养殖,正在重塑黄鳝养殖格局。
种苗“芯片”更强大,养殖模式更多元,产业链上的新变化并不是“风景这边独好”。
“翻开世界地图卖黄鳝!”火锅鳝丝、烧烤鳝段、鳝鱼小分子肽等产品远销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后,允泰坊食品负责人杨克勤的办公室悄然挂上了一幅东南亚地图。
今年,公司与良品铺子达成合作,开发出休闲零食“山珍去骨鳝丝”,成为黄鳝系列加工产品新的增长点。杨克勤介绍,目前公司外贸出口增量超过100%。
从“鲜活产品”到“即享美食”“养生美食”,仙桃加快推进黄鳝食品、菜品、药品“三品”开发,支持允泰坊、同星、宁通等7家黄鳝加工企业技改扩规,全市黄鳝年加工产能突破2万吨,仙桃黄鳝实现“从鳝肉到鳝骨”的全价值开发。
聚焦全链升级,张沟镇乘势成立仙桃市黄鳝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在公司的黄鳝科技产业园内,8家链上企业入驻,涵盖工厂养殖、设备制造、技术培训、冷链物流、产品锁鲜、电商直播等全业态。
过去,仙桃习惯把黄鳝繁育与加工,称为产业链的“一头一尾”。如今,这个“一尾”又有了新的注解与延展。
“看龙舟,喝仙啤,品仙鳝。”“跟着央视打卡先锋村,吃撒贝宁同款烤鳝片。”以鳝为媒,仙桃叫响“藕誉仙桃 鳝行天下”文旅品牌,创新培育全时段、全场景的黄鳝消费市场,让黄鳝“跨界”游向更广阔的舞台。“稻鳝共作”“稻荷鳝园”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初见成效,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从事餐饮住宿服务200户。
一“链”活,百业兴。仙桃黄鳝产业“接二连三”,“链”起苗种繁育、网箱养殖、稻鳝共作、生产加工、饲料渔药、冷链物流、交易市场、文旅融合等市场主体300多家,综合产值即将突破200亿元。
“鳝”行天下 品牌价值冲刺300亿元
9月9日,在首届亚洲婚宴技能大赛上,仙桃选送的以仙桃黄鳝为核心的创意宴席,荣获团体赛特金奖及总分第一名,“仙鳝狮子头”同步斩获头牌菜特金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黄鳝之都”的金字招牌。评审专家评价:“湖北仙桃团队将地域特产转化为文化符号,重新定义了仙鳝在高端宴席中的价值。”
9月21日晚8点,备受期待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重磅播出:央视名嘴撒贝宁、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演员张凯丽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沉浸式探访“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张沟镇先锋村,感受仙桃黄鳝的生长智慧,解码仙桃黄鳝从“土特产”到“大产业”的蜕变之路。
从平原池塘到全球餐桌,从菜肴惊艳世界到故事搬上荧幕,仙桃“一条鱼”游出万千姿态,游出百亿富民产业链,树起全国行业新标杆,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2025水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连续3年高规格举办黄鳝消费季活动,“仙桃黄鳝”品牌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在黄鳝品类中居第一位。
“先锋、批发33.5/斤、规格中。”“白沙洲、批发36.2/斤、规格大。”9月19日,在仙桃黄鳝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大厅,偌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当日黄鳝价格指数。
“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5%,仙桃黄鳝成为高品质黄鳝代名词。”公司总经理朱传宝欣喜地说,同样是进市场,打仙桃牌大黄斑每斤要比同类产品高出1—2元,这就是品牌效应。
“仙桃黄鳝”品牌效应凸显,远不止于此。越来越多企业写下了“看好仙桃黄鳝”的新注脚。
在今年8月重庆的一场招商会上,仙桃黄鳝又成“顶流”和“团宠”,签约总投资105.7亿元的20个项目,有6个与仙桃黄鳝相关。
数鲜云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带着全球领先的黑科技——“五鲜”数字锁鲜技术到仙桃,让黄鳝保鲜更持久。
董事长林海说,他看中的正是中国黄鳝之都的品牌价值与广阔前景。今年9月,公司与仙桃供应链公司合资成立仙鳝数鲜公司。从接洽到签约落户仅一个月,创造新的“仙桃速度”。
“仙桃黄鳝清香鲜嫩,太适合涮火锅了!”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周亚直接喊话:要像烫毛肚一样,给仙桃黄鳝量身定制“火锅标准”。
截至8月底,全市黄鳝销量近4万吨,同比增长56%。今年上半年,仙桃黄鳝及其产品累计出口256.3吨,货值1928.8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18%。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仙桃黄鳝的品牌品质。”仙桃市委、市政府把现代农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从田间地头调整到消费终端,通过品牌打造,创造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拓宽致富路。
高频宣介,消费渠道拓宽提优。连续3年“请进来”,聚焦黄鳝供应链、产业链、美食链、价值链的贯通衔接、交互融合,举办黄鳝消费季系列活动,助推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出去”,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签订供货协议近20亿元。
高标保障,产业安全提档升级。开展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推广“减抗替抗”绿色养殖技术,实行“双证上市”制度,建立全覆盖溯源系统,加快湖北省黄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构建从塘口到餐桌的全周期安全管控体系,实现从生产前端到市场中端再到消费末端的全覆盖监管。目前,安全检测已覆盖100%养殖面积、100%市场主体。
“塘口检一遍,上市前再复检,双保险!”先锋村5组“鳝二代”彭奎说。今年,他和全市黄鳝主产区74名鳝农一道,被政府聘为专职信息员,对包联黄鳝养殖户实行网格化包保,让每条黄鳝可追踪、放心吃。
高效带动,共富之道行稳致远。仙桃实施“万名鳝农”培训计划,构建的“基础—提升—精英”三级培训体系,每年为产业培育和输送繁养能手和产业工人3000多人。西流河镇丰子垸村村民郑运美通过培训,熟练掌握黄鳝人工取卵技巧,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实施“一村一名达人”计划,直播带货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仙桃黄鳝产业不仅让7.2万“仙桃鳝农”端稳“金饭碗”,还间接带动周边12万名群众就业。“仙桃鳝农”两次荣登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仙桃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入选首批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一年一辆车、两年一套房”成为仙桃鳝农的真实写照。今年,“仙桃黄鳝”品牌价值有望突破300亿元。
沔水仙鳝,鳝行天下;提能善为,担当作为。“仙桃黄鳝”将以领先全国的姿态,书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生动答卷,生动谱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的辉煌篇章!(文/记者 邓一凡 李辉 胡纯波 图/记者 晴霄 郑恒 刘贤双 邓娟)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