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专题 > 好支部·好支书 > 党员好故事

把关键小事办成心头大事——彭场镇汪洲村党支部服务群众二三事速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来源:仙桃日报

  日历翻过白露时节,秋老虎仍在发威。眼瞅着仓库里堆放得像山一样高的南瓜,汪国前遇到了幸福的烦恼:这是村里强村富民公司带领大伙儿利用非织造布产业园里的荒坡废地种的南瓜,种一季能收两茬,成本低、好熟成,是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上个星期运到武汉卖了5万斤,还堆了10万斤。”尽管种之前就和熟络的菜贩约定了订单,但丰收量大,还得另谋销路。汪国前手中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四处联系批发渠道,“要赶紧清库存,可别捂烂掉了。”

  位于彭场大道沿线的汪洲村,是非织造布产业园的主阵地。2020年,随着产业园规划落子,这个曾经的薄弱村迎来了蝶变机遇,村容焕新、产业筑基,让汪国前直言“有了办实事的底气”。去年,汪洲村成立强村富民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蔬菜种植、绿化管护、劳务输出、工程承接等多项业务,更为稳健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任职10年来,汪国前带领汪洲村一跃成为全镇先进村,村集体经济从5万多增长到50多万,并带动附近挖沟、共同、港河村入股强村富民公司抱团发展。

  直观可见的变化,让他深刻感知到党建引领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发挥好支部领跑作用,才能带动村民干一番事业。”

  “党员带头做给村民看,领着大家干,带着一起赚,把乡亲们关心在意的一件件小事当作心头大事办好办成,大家才会拧成一股绳。”这是汪国前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的工作秘笈。

  2020年,非织造布产业园启动建设,汪洲村在两周内完成500余亩鱼塘征地拆迁任务。这一速度何以得来?汪国前感叹,老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拆迁涉及户数多、关系利益分配,村党支部成员日夜上门做工作,汪在银、汪在庭、汪远方等老党员主动参与宣传,在一次次板凳会、小组会、村大会上分析产业趋势,讲明补贴政策,收集大家的心声诉求。

  “不养鱼了,出路在哪?”养鱼大户汪在军抛出疑惑和焦虑,虽然感知到市场不稳定,但放下鱼塘又将何去何从?上门走访时,大多数村民面对同样的困境,村党支部认真对待,与产业园企业对接,谋求推介转行。

  “把渔民变成产业工人!”汪国前说,对懂技术、会机械的渔民推荐到工厂里开叉车,对能吃苦肯干活的当起打包工、搬运工,根据个人意愿还牵线到武汉农贸市场务工。“进厂上班每个月能赚4000多元,征地后还可收租金,打消了后顾之忧,大家自然支持拆迁工作。”

  除了到工厂上班,汪国前介绍,强村富民公司还吸纳部分村民就业。每天固定有10多人负责产业园绿化养护,遇到工程建设业务高峰期时能带动100多人打零工。

  追上产业风口,汪洲村发展日新月异。柏油路直通村口、停车位规划有序、还建房高楼落成,运动公园、健康步道、廉政文化大舞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软硬件相继完善,更是点亮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养老五件套”政策落地,汪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直线攀升。“2块钱可以吃到2菜一汤,有荤有素,日子过得有滋有味。”90岁的汪在德老人身体硬朗,每天走到幸福食堂吃饭,茶余饭后拉家常,日子惬意又充实。

  每到传统佳节,村里还在幸福食堂煮汤圆、包粽子、送月饼,恰逢老人生日,还特别煮上一碗生日面,用点滴仪式感温暖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闲暇之余,汪国前和村“两委”琢磨起村民文化活动,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老人,营造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乡风、民风,以期走上一条乡村善治之路。(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