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明月清风: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仙桃周刊

  当前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与此同时,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与当下的科技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评价科技人才时重论文数量轻学术质量、重项目形式轻研究内容、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的指挥棒,让科研环境浮躁不安,也让科研人员难以潜心钻研。

  曾几何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坦言,“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每年发表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这说的就是我国科研环境中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情况普遍存在,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高校及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岗位分类评价制度缺乏统一标准,教师绩效评价仍以“科研工分制”为主导。各高校以论文发表、人才“帽子”、海外学历等为导向的分类激励机制设置差异较大,不同身份间的待遇过度差异化,导致人才评价考核竞争激烈。大多数高校对教师实行2-4年的短周期科研绩效考核制度,频繁考评也加剧了科研氛围的浮躁。

  科学发展有它自身特定的规律,科技评价则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作,以论文数量等方式为主的考核方式的确是最为简单、可行的评价手段。当初为鼓励教师上课,发放课时费;为提高科研能力,发放论文奖励,这些措施都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一刀切式的“数论文”科技评价模式,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特别是近年来“水变油”“熟鸡蛋孵小鸡”论文的出现以及多次出现的大规模撤稿事件,都令各界在呼吁强化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力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反思科技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导向问题。而无论对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均单一地利用论文发表数量等口径来予以考核,甚至出现唯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做法,都暴露出我国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懒政思维。

  人才评价体系是科研发展的风向标,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科研发展环境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指出: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学研究具有研究方式的随意性和研究路径的不确定性的特点,那么科研人才评价必须认识和考虑到科研工作规律和人才发展特点,科学地设立评价的目标、指标、方法,简化优化流程;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有说服力、实效性,就必须要提高科技人才评价公开性、透明性、针对性,保证评价工作独立性、公正性,确保人才评价结果科学、客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以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等顽瘴痼疾,去除评价体系工具化、趋利化倾向,才能让科技人才在干事创业中焕发无限活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