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魁:规范汉字书写 打好人生底色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提出要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水平、传承优秀汉字文化等。在通知中,教育部特别提出,确保每天有一定时间用于写字训练。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作为中国文化传承标志的汉字,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近年来,随着电脑及汉字输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学生和成人不仅手写的汉字很不规范,而且“提笔忘字”几乎成为普遍现象,令人担忧。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多年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反复提到“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需要引起注意”。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可谓正当其时,大有必要。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教育部依然强调规范汉字书写,其原因有三:
书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在数字化时代,电子通讯和输入设备日益普及,不少人可能会质疑传统书写技能的必要性。其实,无论电脑再怎么普及、再怎么先进,手写的汉字也不能够被替代。古人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在一定程度上,汉字的书写,能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与品格。把字写得漂亮,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所以,在规范汉字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培养孩子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更能磨砺其专注之心与持久之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汉字起源于图画,天然具有很强的审美特质,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汉字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所以,学生练字的过程也是教会他们学习做人的过程——为人者,方正耿直。而且,书写也是一种重要的考试能力。在中考高考中,字迹工整与否往往成为影响学生分数的“隐形因素”。尤其是在语文考试中,无论是完形填空、古诗默写还是作文,都需要大量地书写。一手好字,能瞬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博得老师的好感,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书写是一种对话,更是一种修行。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书法相伴,既可赏千年之文化,又可感华夏之智慧。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受笔尖与纸的碰撞,仿佛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书写的过程,也是享受美好、愉悦精神、荡涤灵魂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行。传统文化的孕育由笔尖开始!练字即练心,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可以释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在一撇一捺的浸润中,我们能练就好心态、好审美和好气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规范汉字书写就该“从娃娃抓起”。“提笔就是练字时”,写一手好字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让我们以墨香为伴,练就扎实功底,打好人生底色,让一手好字成为我们自身靓丽的“名片”。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