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沙湖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解读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1日 来源:仙桃日报

原标题:靠水吃水产业兴
    ——沙湖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解读之一

 

  “群合村在哪?”
  在黑斑蛙养殖领域,群合村最近成了“网红”,不少老板打听这个以前不太出名的地方。
  群合是沙湖镇的一个村,两年间,流转土地1800亩,吸引投资5000万元,办成了号称全省最大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去年销售突破5个亿,亩均收入近2万元。
  群合是沙湖靠水吃水的一个“缩影”,也是土地流转的一个“样板”。沙湖已流转土地4.1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2个,其中超千亩的有12家、超300亩的有73家,户户赚钱,家家盈利。
  土地大幅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一片片冒出,带来无限生机。
  土地转出去,日子好起来
  说起养黑斑蛙,群合村支书朱敦创提到一个村民:朱小德。
  老朱出过车祸,家中几亩地,精耕不成,细作不能,辛辛苦苦一年年,老是两手空空,是村里的贫困户。
  前年,土地一流转,老朱的日子有了起色。一亩田年收入1000元,还在黑斑蛙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
  朱小德说,他端上了“金饭碗”。
  “泥碗”变成“金碗”,引发一场“头脑风暴”。沙湖镇委镇政府围绕“三权分置,土地如何增值”“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在哪里”开展了讨论。
  镇委书记胡纯平说:“三农问题,说到底,关键是人、重点是钱、焦点是地。沙湖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就是盘活土地,加快土地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靠水吃水。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水文章做好,沙湖就能变成仙桃的‘金南翼’。”
  沙湖有8.3万亩耕地,人均2.2亩。土地宽裕,自然生态,土地流转具有先天优势。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土地流转成为全镇上下共识。
  今年春节前后,沙湖又流转土地7000多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0%。
  果树栽起来,村庄靓起来
  “你们看,这边是桃林,那边是樱桃树。”
  “你们再看,那里还有拍婚纱照的小青年。”
  骏马休闲农庄老板李泽友,领着记者看景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指着一望无际的桃林说,“明年春,我还要在这里举办桃花艺术节。”
  李泽友是沙湖镇八一村人。20多年前,他走南闯北跑客运、贩特产,开餐馆,挖了几桶金。两年前,他毅然回乡,在八一、丰乐、红军坝三个村承租土地2000亩,办起了骏马休闲农庄,光桃树就栽了1000亩。
  李泽友说,他之所以回乡,是看中未来。乡村振兴是大势。乡村振兴就是把村子变绿、变美、变富。栽果树,一举三得,就能实现这“三变”。
  李泽友栽的生态树、景观树、发财树,描绘的是未来画卷。他的办公楼四周花团锦簇,周边的村子也跟着“绿”得发亮。
  沙湖“面子”变了,“里子”也在变。“高品质发展、高颜值生态”成了最响亮的口号。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标杆,全镇经营重点也转到了调结构、上质量、求效益、拼绿色的轨道上。农旅结合、工旅结合、农工互补之路越走越宽广。湖北万亩富硒再生稻生产基地、源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仙桃西沙湖已成沙湖旅游名镇建设的引爆点。去年,沙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万元,同比增长11%。
  大户能人引进来,集体收入多起来
  还是以群合、新河、油合村为例。
  以往,这三个村集体经济不富裕。联合组建绿稻黑斑娃繁殖专业合作社后,2400亩土地被一“抢”而空,村集体增加收入25万元。
  纯南村毗邻武汉银莲湖,绿树成阴,百鸟翩飞。村“两委”招商引资,办起了星家园现代农业园,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
  有道是: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土地流转,正给力沙湖消灭村级集体收入“空壳村”。去年以来,全镇上下一盘棋,统一按700元/亩的标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其中农户实收600元/亩,村集体获得100元/亩收入。
  这样一来,农户利益有了保障,村集体也有了支撑。比如纯良村,去年集体收入仅有1.4万元,今年完成土地流转551亩,增加收入5.6万元。再如汤台村,去年集体收入0.9万元,今年流转土地520亩,增加收入6.1万元。
  今年,沙湖计划再流转土地1.5万亩,集体收入将新增150多万元。全镇36个村集体收入都将超过5万元。
  沙湖,做自己的题,破大家的局。(记者  易赶帮  陈国力  陈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