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国无纺布之都——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的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6日 来源:仙桃电视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纺布产业看中国,

中国看仙桃,

而彭场镇更是仙桃无纺布产业的发源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以彭场为中心的无纺布产业

走出了一条兴起—壮大—崛起的道路。



彭场,

总人口11.6万人,

却生产出了全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

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产品畅销欧美市场近二十年,

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最大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

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

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城镇”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

“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等美誉。



1986年,

彭场国营校办编织厂偶然得到

沿海地区外贸公司的一批无纺布订单,

在顺利交货后,

外贸公司的订单逐渐增多,

一份外贸订单造就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的故事

也开始在仙桃市的企业间流传。



编织厂加工无纺布制品供不应求,

让彭场镇的一些人意识到

生产无纺布制品是个不小的商机。



发现了商机,

就要迅速把市场做大。

1987年,

彭场镇又专门成立了一家

做无纺布制品的集体企业,

为江浙外贸公司加工无纺布制品。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雷育武(曾任彭场镇党委书记:当时生产无纺布的产品非常简单,就是袖套和鞋套,就只有这两个产品。我们无纺布的原料从哪里进呢,就是从淄博进无纺布的原料。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为了寻找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彭场镇工艺草席总厂、毛织厂、

服装厂在主业不景气的时侯,

利用与外贸公司关系熟、

出口渠道畅的优势,

决定搞点“副业”,

生产少量钱布袋、一次性鞋套、

无纺布圆帽、浴帽、防护服等无纺布制品。



当时, 

全年无纺布销售收入不足300万元,

谁也没把这些小产品当一回事。

但是,

它却标志着无纺布这一新型产业

在彭场镇开始萌芽。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杨建国(曾任彭场镇镇长 党委书记:当时全国也有不少无纺布的基地,包括我们湖北的崇阳,武汉的沌口,汉川,都有无纺布生产,并且有的规模比我们的大,但是我当时认为,和大家商量以后,必须把无纺布产业壮大起来。



在仙桃市委出台支持

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后,

彭场镇付立新等人自办企业,

生产无纺布制品,

开创了彭场无纺布产业民营发展的先河。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杨建国(曾任彭场镇镇长 党委书记:只有动用社会的力量来发展经济,不管你的,他的,只要你到彭场建厂,都属于彭场人民群众的,不管你在搞,他在搞,只要我们彭场镇的人民群众都有班上,我们就有希望。



在此思想指导下,

1995年,

彭场镇委、镇政府把42家镇办企业

全部推向市场,

实行公营企业民有民营,

迅速给企业带来活力。



此时,

无纺布的国际市场需求量

正以13%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

一批改制企业迅速转产,

成为彭场无纺布产业发展先行军。



在这批改制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下,

全镇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

1999年发展到19家,

2000年达到36家,

2001年达到41家。

产品也由最初的6种发展到近50种。


实现税收超过1000万元,

占全镇工商税收的77%,

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形成了群体优势,

打造了产业特色。



企业该如何发展?


彭场镇委及政府

把无纺布作为战略产业来抓,

从帮助企业拿订单,

帮助企业降低原料成本,

鼓励企业办自由出口权,

鼓励开办合资企业,

优化出口方式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硬是把小产品盘成了大产业。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杨建国(曾任彭场镇镇长 党委书记当时到96年时,千万富翁已经有不少了。一直到2000年时,彭场已经培养出了4个亿万富翁、26个千万富翁,还有百万富翁是不计其数了。”



作为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的鼻祖,

付立新在国营编织厂改制后

创办了仙桃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从1992年起,

在20多年的时间里,

一厂裂变四厂,

产值过20亿元,

新发塑料成为全球知名的

非织造布制品加工企业。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雷育武(曾任彭场镇党委书记无纺布企业既要有满天星的小企业,同时也要规模很大的这样的巨人型企业,所以当时我们就把新发,也就是付立新同志的这家公司,叫新发公司,作为全市的巨人企业,无纺布的巨人企业进行培植。



2003年,

“非典”肆虐全国,

一次性口罩成为紧俏物品。

“非典”促进了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的

爆发式增长。



这一年,

彭场镇的无纺布产值达到8亿元,

奠定了在全国纺织行业的地位。

2008年禽流感的爆发,

再次让仙桃无纺布产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无纺布企业总数也达到208家,

产值接近60亿元,

占全国产量四分之一强。



向国际市场争夺话语权


改革创新

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彭场镇作为仙桃无纺布产业的发源地,

正高速行进在转型升级的轨道上,

向国际市场争夺话语权。



30年来,

通过公有转民营,

激发企业活力,

造就了以新发塑料为代表的产业龙头,

带动了仙桃非织造产业向高端领域的迈进。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扭住发展后劲,

2006年,

新发公司与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展科技联姻,

联合成立“无纺布生产力促进中心”,

进行新产品开发。


湖北新发集团总经理 潘元静:这个促进中心有四个板块,一个是培训中心,一个是研发中心,还有一个是信息中心,还有一个是检测中心,这几个板块对我们公司来讲,或者对整个地区的发展来讲,它都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进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欧美

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严峻形势,

彭场镇引导企业广泛酝酿协商,

于2005年3月,

成立了以付立新为会长的

仙桃市无纺布行业协会。


▎湖北新发集团董事长 付立新:协会就是人组织在一起,约定一些规定以后,都按这些规定来办,协会成立以后对地方的发展是有利的,再一个不要搞内部竞争,内部抬价,内部残杀,它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

彭场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家们

也逐渐认识到了未来发展之路,

那就是

“尽快完成企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 。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见证人 张军武(曾任彭场镇镇长 党委书记:在中岭工业园建成之后,我们紧接着又进行了挖沟工业平台的建设。恒天嘉华建起来之后,迅速地上了我们当时最先进的、我们俗称“5个模头”的生产线,同时应该说是1年1条线,整个无纺布产业集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整个彭场无纺布的名气进一步在国际上扩大。



引进一只“狼”,

培养了一群“虎”。

在邓连华和付立新的“刺激”下,

仙桃的无纺布老板们

纷纷走上提档升级之路。

比创新、赛质量,

竞逐无纺布“新蓝海”。

2018年,

仙桃市无纺布产值达263.72亿元。


仙桃的无纺布产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见雏形,

九十年代起步,

 30年的发展历程,

实现了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

由手工加工向机械加工、

由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三个转变。


产品涵盖建筑、医疗、日用、环保、

服装、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共计32类、135个品种。



目前仙桃市拥有非织造布

及其制品企业1011家,

规模以上企业103家,

从业人员超过10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