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水利人的抗“疫”担当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2日 来源:仙桃日报

  “脚伤已愈,请让我上防控一线……”战“疫”正酣,排湖泵站职工马雄伟手写一封“请战书”。

  关键时刻,市水利系统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火线驰援,把“防汛抢险”的水利精神,凝聚到战“疫”情的最前沿。

  战“疫”中,处处可见水利人“逆行”的身影。

改了8次的值班表

  2月20日晚,彭杨公路五峰卡口。夜色下,黄红相间的塑料挡板把马路隔断,路边一顶帐篷透出微微灯光。

  “麻烦下车登记信息,检测体温。”一辆货车进入卡口,排涝抗旱服务中心值守人员胡丹和另两名工作人员上前核实信息,检查车内货物。临时搭建的帐篷内,放着还没来得及“享用”的晚餐:泡面。

  此时,在杨林尾、沙湖等地乡村小道,在社区楼栋间,在城乡卡口处……水利系统近240名党员干部,正奋战在一个个抗疫战场。

  “紧急通知,抽调20名同志支援长埫口防疫一线,希望大家踊跃参战。”2月6日23时59分,市水利和湖泊局工作群内,一则简短的倡议书打破“宁静”。

  “周帮泵站报名!”“我参加!”“收到,随时待命!”。次日凌晨3时,人员选配完毕。早上8时,22人的抗疫突击队出征一线。

  关键时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

  一线缺人,12个驻村工作组奔赴杨林尾;社区难度大,36人增援沙嘴;服务大局,所有水管站工作人员就地“参战”。

  “人员陆续上一线,值班表改了不下于8次。”眼下,市水利系统24小时值班四班倒改成两班倒,除生态调水和机关楼院值守人员外,腾出所有“力量”沉到一线。

会议桌铺成5张床

  晚10时的花溪村,静谧之中,时而响起悦耳的铜锣声。

  “今天又是两万多步,等下要好好泡个脚。”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门口,驻村队员张帆巡逻归来。

  张帆是该局水利工程管理科职工。1月28日下村开始,他和4名“战友”就没有回过家。会议室内,深红色的长桌收拾掉表格、稿纸,铺上被褥,就是5张床。“挤在一起很热乎!”白天办公、做饭,晚上睡觉,这张会议桌“记录”了他们的战“疫”日常。

  杨林尾镇花溪村,坐落在联合垸中,东荆河在此分成三支,“拥抱”着村子。从集镇到村里,需要翻一道堤、过一座桥、渡一条河,交通不便,成为防疫的“天然屏障”。

  “1个渡口,3个陆路卡口,24小时值班值守。”进村开始,工作队就实施最严格的封闭措施,同时对全村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天天测量体温。

  封了渡口,群众生活怎么办?工作队发动老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率先开展代买代办服务。每天巡逻宣传时,登记群众生活所需,第二天一大早到集市采买,再户户分发。

  封村不封生活,乡亲们由最初的“站着看”,渐渐“跟着干”。

  防守战线长,乡亲们就义务巡逻、值守。一名老汉从对岸洪湖“偷渡”进村,巡逻队员迅速举报,隔离了老汉,并凿沉木船。

  这些天,铜锣声声,成为村子里最“安心”的声音。

水利“老兵”的新战场

  起床洗漱,合衣出门,赶往集市买菜。不知从哪天开始,杨明质的手机闹钟调成了凌晨3时半。

  今年58岁的杨明质,是杨林尾水管站站长,在水利基层工作近40年。防疫的日子里,他主动接下“新任务”——61个驻村工作队的生活保障。

  “人家来杨林尾帮忙,不能饿着肚子啊。镇村的情况我最熟悉,交给我没问题。”杨明质迅速招募志愿者组成后勤服务队,用手机建立微信群采集信息,提前一天摸查生活物资需求,次日早上足数配送到各个工作队的驻地。

  一天夜晚,花溪村驻村工作队员吕保英因过度劳累,导致血压突高,急需服药。“我马上送过去。”刚刚入睡的杨明质,急忙起床赶往镇卫生院买药。

  夜已深,赶到渡口时轮渡已经停运。杨明质借着手机灯光,徒手拉纤绳过河。朦胧夜色,看不清方向,他只能凭着感觉用力拉。上岸后,再摸黑步行将药送到。“老杨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杨明质患有高血压,爱人劝他做好水管站的驻村工作就好,不要“操别人的心”。2月8日,驻镇督导组进驻杨林尾镇后,他又向镇领导提出义务担当向导员。白天陪同督导干部进村串户了解疫情,晚上则赶回包保村开展防疫工作。

  “我是一名老党员,非常时期要带好头!”杨明质说。记者 胡纯波 通讯员 付主权 詹云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