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仙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1日 来源:仙桃日报

  编者按:

  3月19日0—24时,湖北武汉、湖北全省、湖北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土确诊新冠肺炎病例“0”新增,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过去近两个月,仙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闻令而动,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谱写了一曲抗击疫情的英雄赞歌。仙桃日报推出长篇纪实通讯《浴火重生大战“疫”——仙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敬请关注!

   农历庚子年,春节。

  这个年号,这个节日,注定会定格永恒,载入史册。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人类被迫面临未知病毒的汹涌侵袭。

  仙桃,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城市,处在疫情爆发的重要区域。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仙桃人民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全面动员,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这是一场共克时艰的大考。

  在防控疫情的危难时刻,仙桃的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挥写了新时代勇当先锋的合格答卷。

  这是一幅风雨同舟的画卷。

  在抗击病魔的战“疫”中,仙桃人民守望相助,晋医大爱,携手并肩,闯关夺隘,合奏出一曲荡气回肠的壮阔乐章。

 

  决策:疫情突袭,闻令而动。一道道指令沉着指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仙桃是武汉“1+8”城市圈城市之一,与武汉毗邻,只有一小时车程。

  武汉疫情重,仙桃如泰山压顶。

  背水一战,越是艰险越向前!

  1月21日,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

  1月24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2号和第3号令,宣布全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指挥部发挥中枢神经作用,科学决策、靠前指挥、一线调度的格局迅速形成——

  40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暨指挥长会议、专题部署会、现场办公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并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实际部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8次调整充实市指挥部力量,6次增补专项小组、完善工作职责,构建起市指挥部统一领导、17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各镇办指挥部守土负责的指挥体系,确保反应果断迅速、运转高效有序、执行坚决有力。

  实施区域封城、内外封路、街市封店、全市封村,设置国省干线卡口9处、高速出入卡口8处、农村公路卡口1300多处,7000多人严防死守市镇村组(楼栋)四道防线。特别是严格社区封闭管理、公共区域及特殊场所管控,做到卡口全封控、值守全天候、区内全巡逻、人员全排查、消杀全覆盖,最大限度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市民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仙桃按下了“暂停键”。

  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号召不出门,主动居家隔离不添乱,4400多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日夜奋战,9000多名产业工人争分夺秒、生产保供,732个驻村(社区)工作队进村入户、摸排布控,2000个党支部、近两万名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两万多名民兵、志愿者不辞辛劳、忘我奉献,各行各业、各条战线5万多人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筑牢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人民防线。

  聚焦数据信息和收治“两个闭环”,对城区89个村(社区)、乡镇643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网格化、地毯式排查,累计摸排返乡人员22.6万人,其中武汉返乡11.2万人,入户率、到人率均100%。组建22支流调工作队,对确诊、疑似及无法排除的发热患者全方位追踪溯源;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密切接触者18411人第一时间落地核查,确保“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隔尽隔。

  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指挥部一道道指令的精准实施以及落实落地落效。

  市领导营造以上率下、壮士断腕、勠力同心的气场日益高涨——

  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市委书记周志红又为另一件事犯愁:紧急生产医用防护服!

  仙桃是“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仙桃80%以上的无纺布企业以做外贸为主,持国内防护生产资质的很少,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厂家寥若晨星。

  大年三十,周志红到中国无纺布产业名镇彭场主持召开“诸葛亮会”。会议持续到深夜,周志红以“硬核”收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疫情面前,我们没有退路,只有使命和担当。”

  1月26日和2月3日,省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王晓东两次来到仙桃督导医用防护服生产,要求仙桃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达到3万件。

  日产3万件!无疑是“天大”的考验。

  周志红定下“非常1+6”生产布局:由拓盈公司生产原材料,由彭场镇的誉诚、裕民等5家企业和干河办事处的致霖公司生产医用防护服,随即组建7个工作专班,驻厂牵头组织生产。

  1月26日,大年初二,周志红再次来彭场督阵。拓盈、誉诚、裕民、富仕达、泰晨、泰威的老总们按手印、表硬态:“省里的任务、国家的需要,我们‘滚钉床’也要完成,一件不能少!”

  元宵节,仙桃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送医用防护服3万件。

  当日,周志红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说:“战‘疫’远未结束,防护物资远远不够。我们停不得、松不得、慢不得,要想方设法帮更多企业复工复产,千方百计扩产能、增产量、保质量。”

  在周志红看来,“停不得”是战略考虑,“松不得”是现实考量,“慢不得”是作风考验。三个“不得”,看的是担当,考的是能耐。能挑一千斤,决不只挑九百九;多挑一斤是本分,少挑一斤不应该。

  于是,总体布局有了重大调整。“非常1+6”变为“非常10+10”,原料供应企业由“1”家变为“10”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由“6”家增加到“10”家。全市120多家无纺布企业满负荷生产,海量口罩、隔离衣、圆帽、靴套源源不断供应全省和全国。

  从2月底开始,仙桃每日向省防控指挥部送交医用防护服5万件、口罩2400多万片。防护制品占全省供应总量的80%。

  “市长就是干事的!”战“疫”打响,市长余珂用行动表达了心声。

  大年初一,拓盈公司开启复工模式。走进厂房,余珂皱起了眉头。“这点原材料能产多少医用防护服?工人什么时候能到齐?”“我们只有六七吨原材料,有的工人还在江西呢。”

  与拓盈董事长刘开宇简短对话,余珂二话没说,当起了拓盈的“参谋长”和“操盘手”。

  到山东进货,车下高速进不了厂家。余珂请省防控指挥部与山东省沟通,把原材料源源不断运进仙桃。

  拓盈部分员工回江苏、江西老家过年,余珂用电话给他们拜年,请他们提前来上班。一位江西员工说:“我东奔西走十几年,从未经历过市长接我上班。”放下电话,他告别家人,提前返仙。到了火车站,余珂又派车去接他。

  那些天,余珂辗转彭场无纺布厂,一忙就是一整天,大年初二就在彭场机关宿舍过了一夜。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他吃的是方便面。

  他提出,要最大限度整合生产要素,最大限度扩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等紧缺急需物资产能,最大限度加强监管保证质量,最大限度集中管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注重细节,务实高效,宏观督导。余珂凭着一股狠劲、韧劲、巧劲、实劲,将疫情防控工作推向前进。

  在仙桃干部群众眼中,市委副书记郭生元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

  郭生元牵头全市乡镇防控工作。40多天来,他大多时间都 “在路上”:跑遍18个乡镇所有留观点,实访91个村居200多户居民,做到情况在一线搜集,工作在一线部署,问题在一线解决。

  针对武汉返仙人员众多的实际情况,他提出“分房、分隔、分餐、分洗、分居”的“五分开”标准,为居家隔离提供了有效管用的操作办法。因管控得力,仙桃家庭式传播确诊率指标很低。

  对市委部署的“封城”任务,他迅速启动“五封”,实行市、镇、村、组、院五级隔断。在他的推动下,仙桃在全省较早抽调乡镇和市直部门干部,派驻村工作队。正因为管控得力,仙桃508个村(居)没有确诊病例,“无疫村”占比70%。

  “关键的少数”产生关键的作用。仙桃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在战“疫”中,成为基层干部群众的“火车头”“风向标”和“定盘星”。

  3月2日,省委书记应勇来仙桃调研,称仙桃市委市政府决策正确领导有方、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早、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为全省疫情防控作了重要贡献。

 

  担当:心怀天下,匹夫有责。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

 宏昌生物医疗科技公司全力生产医疗防护服。

  前方战“疫”紧,后方生产急。

  铺开,抻平,一拉一甩,完成一件医用防护服的腰围、帽子、脚套贴条,朱思国只需90秒。他是誉诚公司贴条工人。

  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回家,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42岁的朱思国,每天忙碌15个小时。他说着眼圈就红了,“医生、护士们都在一线拼命,我们也得把自己逼狠一点,做得快些、再快些!”

  誉诚是仙桃为稳健公司直供医用防护服的多家企业之一。腊月二十八,誉诚公司接到市委市政府复工指令,立即给联盟企业分享生产标准,挨个打电话请员工返岗,找厂商购买贴条机,发动家族20多名亲戚援助,年三十忙到凌晨3时,初一早上,誉诚顺利开工。

  按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仙桃确定了“非常1+6”布局,由拓盈公司提供原材料,由誉诚、裕民、致霖、富仕达、泰晨、泰威等6家企业生产医用防护服。

  同时,成立了包括水、电、气、金融、交通、公安等部门在内的工作专班,对企业实行“六统一”:统一调剂采购设备、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员工防护、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装箱运输、统一政策保障。

  2月29日下午,仙桃德兴无纺布公司车间,总经理杨德新正指挥调试新设备,“再有两三天,这条生产线投产,我们的产能可提升20%以上。”

  德兴公司是全省数一数二的熔喷布生产企业。熔喷布是生产防护用品的核心原料。公司大年初二复工,每天生产医用高效熔喷布6.5吨,普通民用熔喷布12吨,但市场需求巨大,尽管加班加点,还是供不应求。

  公司“被逼”紧急投资400万元,新上这条生产线。从动议到设备采购、调试,在一个月内完成。

  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协调,以战时速效帮助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等重点企业,争取省里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技改扩能,组织相关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送检、认证,简化程序启动“出口转内销”许可,对接国内大型医药采购商,又分两批确定23家企业加入应急保供组团,让更多企业加紧认证。

  提产能,提速度。所有复工复产企业都在全力以赴。仙桃新鑫公司以前一直做外贸,并不生产医用防护服。面对防疫要求,公司立即转产。2月8日,市、镇调配设备,新上35台贴条机,并从福建等地招聘30多名贴条工,启动医用防护服生产。随即,公司又投入资金技改,生产紧缺的防护品原料熔喷布。

  此前,新鑫公司做通国外客户工作,毅然“开仓放粮”,将“春节备货”储存的隔离衣、防护服全部投放防疫一线。“500名工人,每天生产5000件医用防护服、两万件隔离衣和两万件民用防护服、5000双靴套,我们都在拼命。”公司总经理潘元静说。

  要速度更要质量。一件医用防护服,从布料变为成衣装箱出厂,制作工序多达近20道。每一关都马虎不得,每一件都必须符合质量要求,稍有不慎,就成了废品。

  “针眼大的缝都不行!”誉诚公司质检员冯丹,眼睛熬得通红,仔细地手检着每一件医用防护服。她和20多名质检员水都不敢多喝,生怕跑厕所耽误时间。

  拓盈公司机器高速运转。张少明和工友们变三班为两班倒,人歇机不停,24小时连轴转,“我们有的是力气,能为防控疫情出力值得。”

  “保质保量保供应,决不允许一件问题产品流出仙桃。”仙桃一边加班生产,一边严格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查处各类违规违法案件65起。

  复工复产,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难:原材料库存少、设备不够、工人难到位。市直相关部门以“店小二”式跑腿、“保姆”式服务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     

  “春节前,我们只备了几吨原料,要我每天出产10吨,我感觉比登天还难。”仙桃拓盈公司老总刘开宇说,原料远在山东,技术工人隔在江西,好在是专班驻厂协调,专员押运原料,专车接回员工,很快实现满负荷生产,现在日产20多吨复合透气膜,为仙桃医用防护服企业提供近一半原料。

  贴条机不够,彭场镇通过多方努力,从广东江门等地迅速采购190多台。将新贴条机与原有的百余台贴条机,迅速向定点企业集中。

  富士达公司车间,重庆小伙汪小林坐在贴条机前,一边操作一边分享自己的春节“奇遇”:他本在重庆老家团年,忽然接到电话,被仙桃派出的“直通车”连夜接到了彭场。

  汪小林是仙桃紧急招请的一名熟练贴条工。战“疫”急,仙桃人社部门和彭场、干河等地,为招工“挖空心思”、想尽办法。除了在公共平台发布招工信息,还通过贴条机供应商按图索骥,找到生产厂家,摸到贴条工信息,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诚邀他们来仙桃。

  近一个月,从全国各地招收贴条工150多名,培训熟练工200多名,基本满足企业需要。驻企干部为生产服务,变身“车间勤杂工”“运货司机”“快递小哥”,以战时速效保要素供给,让企业释放产能。市里还用无人机对厂区和外围消杀;公安民警站门岗、跑押运,保障出入安全、物流通畅。

  “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工商银行仙桃支行特事特办,提高贷审效率,在48小时内完成了两家重点保障企业800万元贷款的审批和投放。半个月内,仙桃金融机构紧急“输血”,发放贷款4亿元。

  截止3月18日,全市日供应口罩5000万片以上,医用防护服5万件以上,累计向省指挥部调拨医用防护服191.67万件、一次性医用口罩1.54亿片、N95口罩293.35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221.96万片、一次性民用口罩7.19亿片,解决了全省战“疫”的燃眉之急,体现了仙桃的责任担当。

 

  救治: 医者仁心,护佑生命。一张张病床体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仙桃速度 

2月6日,我市首批11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救治,一场与病魔的殊死较量。

  疫情突袭,咳嗽、发热病人涌向市第一人民医院。

  床位告急!病房告急!医疗资源告急!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指令,整合现有病房、床位等医疗资源,对确诊患者实行集中收治,对疑似患者集中隔离,对无法明确排除的发热患者集中隔离留观,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新增人员实现“日清日结”,防止交叉感染。

  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集中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以最快速度整合感染病区、儿童诊疗中心、外科楼4至8楼三个病区,全部用于收治确诊病人和重症病人。

  市中医医院全员上阵,短短20个小时,完成转运在院病人,对全院进行清洁、消毒,培训医护人员,收拾病房,安保封锁……

  很快,5家定点医院启用,且每家医院分工明确。

  市第一人民医院用于收治确诊病例、重症病例和儿童病例;

  市中医医院收治疑似病人、部分轻症确诊病例及血透病例;

  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疑似病例;

  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南区)收治相关孕产妇病例。

  此外,湖北脑血管病医院和新市妇幼保健院大楼纳为后备医院。

  2月13日,启用仙桃职业学院作为全市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核酸检测阴性患者集中隔离留观点。

  数据最有说服力。

  全市成立7家定点医院协调专班,统筹调配病房988间、床位2575张;科学设置发热留观点36个、密接医学观察点56个、出院健康监测点1个,收治率100%。

  与华大基因、圣湘生物合作,核酸日检测量600人次,均日清日结,累计检测1.4万人份。

  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他们冲锋向前。

  除了一马当先,他不管自己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

  于文虎,48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这位在2003年驰援广州南方医院、参与抗击“非典”战役并获得“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的医生,责无旁贷地投身战“疫”最前沿。

  负责新冠肺炎的筛查、收治、会诊,参与危重症患者救治,协调防护物资和医疗设备,指导全市基层卫生院及各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和院感培训工作。于文虎成了战“疫”中的“全能选手”。

  40多天24小时吃住在科室,忙到凌晨五六点是家常便饭。在长期的紧张和高压之下,他病倒了,感冒高烧了三天,但是他稍一康复,立即重返病区。他说:“那是我战斗的阵地,那里离不开我。”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于文虎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是仙桃唯一获此殊荣的白衣战士。

  除了请战,她顾不了恐惧——

  刘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她主动向院领导递交请战书:“我自愿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诊疗活动中,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不久,刘安宁接到医院通知,由她任组长,新开设感染科二区。

  一切从零开始。她与主管领导一起,紧张有序谋划安排院感、医疗、护理、后勤等工作。短短两个小时内,分配医护人员,组建二区各科室,形成收治能力。当天收治50多名患者。

  患者何某某,危重病人。一次,刘安宁查房,一进门,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患者昏迷,大便失禁。刘安宁主动上前与和查房的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清洗擦干净臀部,又换上干净的尿不湿,再开始仔细地查体诊治。

  时间一点点过去,雾气遮住了防护眼镜,视线模糊;鼻子因口罩憋闷太久,呼吸困难;背部汗流浃背,头部因缺氧剧痛难忍。但她仍坚持查体诊治,她说,时间就是生命,不能耽搁一分一秒。

  这位患者在刘安宁团队的精心照料下,病情逐渐转好,最终治愈出院。

  这支临时组建的感染科二区团队,科室除了党员,其他所有的医师都递交入党申请书,火线上向党表达一颗红心。

  2月28日,刘安宁以新党员的身份,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誓言坚守一线,疫情不退,绝不撤退!

  除了胜利,她不给自己退路——

  陈碧,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大年初一,她从湖南赶回仙桃抗疫。

  “这个传染病太危险了,既然回不去,你安心和我们过年吧。”家人劝导。

  “我是党员,参加过非典救治,最适合上一线!”她去意已决。

  陈碧在岳阳高速服务区,拦到一辆去河南的小车,顺利回到了仙桃。

  次日就进入隔离病区开展护理工作。打针、喂药、喂水、喂饭、排便……在北三楼,她要照管16位病人的吃喝拉撒。三层防护服,防护眼镜,N95口罩,防水鞋套,全副武装后,在病房里行走干活,又闷又热,她不一会儿就满身大汗。

  除了决战,他不愿下“火线”——

  李少峰,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二区医生。此前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回到仙桃隔离期满后,主动申请支援感染病区,被调配到第三病区。

  2月7日,刚组建的第三病区就收到首批40名确诊患者,他立即投入战斗,一忙就是近一个月。

  “我所在的三病区,累计接收227名确诊病例,痊愈了203名,没有一例死亡。”李少峰说。

  “不获全胜,决不言退。”因患者基本康复,三病区解散。但李少峰立即申请到二病区,参与重症病人救治,并已在3月2日报到。

  与死神抢夺生命,只有分类救治、精准治疗,才能降低病亡率。 

  5个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发热门诊病人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甄别,指导确诊病例、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等,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轻症患者加强病情监测,使用中药治疗,由专家组每日巡诊评估,精准掌握轻症病例病情。

  发现病情有加重倾向,立即采取综合治疗,减少重症病例的产生。对危重型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一对一救治。

  2月24日,市一医感染科重症病区、山西医疗队重症救治组联合与山西省卫健委组织的重症医学专家进行了远程会诊,决定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全市对 8名危重症患者实行“一对一”救治,由8名山西专家联合市一医专家成立专家组,一组对一人,每日重点关注对口患者的病情,针对病情变化作出评估并提出救治方案,使每名危重症患者都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截至3月19 日,全市累计确诊575例,治愈542例、治愈率94.2 %,连续24天新增确诊病例为“0”。

  驰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批批医疗队彰显“晋”心“晋”力的济世情怀

1月26日,山西医疗队首批抵仙医护人员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集结。

  出征,向着希望出发!听从党中央指挥,三晋儿女争先“逆行”,驰援仙桃。

  危难时刻,他们的到来,让仙桃人民感动落泪。

  战“疫”一线,闻令请缨——

  “我是党员,我报名!”“让我去吧!”“我是急诊科医生,算我一个!”按照国家统筹安排,仙桃市成为山西省对口支援湖北省城市之一,山西白衣战士们纷纷请战。

  从集结、出发,到每一批医疗队抵达仙桃,不超过24小时。

  

2月14日晚11时20分许,山西第三批援助医疗队一行46人抵达仙桃,第二批援助医疗队的队员与小姐妹相遇后,相拥而泣。

  “我将勇于担当,不负重托,以生命守护生命,坚决完成任务!”在山西武宿机场候机大厅,登机起飞前,医疗队员们庄严宣誓。

  这是一张饱含深情的战疫“出师表”!

  1月26日,大年初二,万家团圆之时,55名医疗队员踏上离家的路,从山西各地出征奔赴仙桃。

  2月12日凌晨3时,增派的28名医生、护士,从山西省大同市星夜兼程赶到。

  仅仅两天后,2月14日晚11时20分许,46名医疗队员携带大量防护物资,顶风冒雪而来。

  2月18日凌晨,山西第四批援仙医疗队119名医护人员、疾控专家抵达。

  这是一支汇聚精兵强将的队伍!

  医疗队员全部来自呼吸、重症医学、传染、院感、麻醉等专业,既有身经百战的学科带头人,更有经验丰富的骨干中坚,还有大批精明能干的“80后”“90后”护士。

  援仙医疗队队长原大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主任,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还有在急诊重症一线坚守20多年的专家王秀哲、李晋、郭焱、刘毅、杨立明、董瑛、何华、温亚……

  “抗疫战场需要我这个老医生!”58岁的王俊平,是首批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作为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他是国内消化领域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博导、学科带头人,参加过非典救治,多次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他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行李箱里装着5套衣服、两双鞋、衣架,一本又大又厚的《内科学》。在飞机上,面对未知的行程,他勉励战友,“我们是医生,这次来湖北,只不过换了个地方看病!”

  “仙桃加油,山西放心!”1月28日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进行防护培训演练、对接医院救治情况后,山西医疗队喊响战前口号。

  同时间赛跑,医疗队争分夺秒忙碌。按照重症治疗、筛查治疗、护理及院感3个小组,分别进驻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与仙桃医护人员编组,24小时轮值开展诊治工作。

  战“疫”一线,迎难而上——

  病毒摸不着看不见,与“狡猾”的对手抗争,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

  三层隔离防护后,全副武装在病房里操作,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加之环境陌生、队友不熟、方言难懂。困难不期而至,挑战迎面而来,但医疗队员们毫不退缩。

  “吃饭,喝水,大便,小便,平躺,半躺,胸闷,气促,打电话……”医疗队员们把常用护理需求制作成纸条,方便与患者沟通。

  在治疗上,医疗队更是端出一个又一个“山西方案”,开出一张又一张“山西处方”。

  市中医医院承担着全市发热病人接诊、分检筛查、留观确诊任务,7层病房很快住满,其他病人只得叫号排队等床位空出来。

  经过短短一周的探索,王俊平牵头,山西医疗队2月4日首创整建制接管病区。在市中医医院增开一层楼,设置14张床位。仅1 个小时,21名医护人员快速有序地完成了布置、接收、诊疗护理一系列工作。

  从配合作战到打响局部阵地战。2月15日,在对所有危重患者病历进行系统梳理后,原大江带领山西医疗队20名医生、80名护士,对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一区也整建制接管。

  这个病区专门用于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设有11个病房、22张病床,一开即满床。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程发展快,病情常常急速恶化,山西援仙医疗队千方百计同病魔较量,与死神展开拼抢。

  “我们希望用24小时不间断的专业救护,去抢救更多的生命。”原大江说,全面接管病区后,医疗队全力推进系统性、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案,精准施策,重视救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力争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最佳救治和护理效果。

  60多岁的杨爹爹,转入重症一区时,虚弱到举手抬头都没有力气完成。医疗队员、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王秀哲果断给他用上无创呼吸机,还和护士们陪他聊天,安抚他、鼓励他。终于,杨爹爹转入了普通病房。                   

  抢救危重病人,意味着在生死瞬间,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做“比死神跑得更快的人”。

  重症组成员、太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立明,为一位年轻患者完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重症组成员、同煤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献,给一位63岁的婆婆实施血液灌流。

  精心治疗,细心照顾,山西医疗队队员们发挥精湛技艺,让一位又一位患者转危为安。

  战“疫”一线,守望相助——

  “黄河与长江共命运,汾水与汉江同呼吸,山西与湖北共进退,不灭疫情誓不回!”

  这不仅仅是杨立明写给市第一人民医院信笺中的话语,更是山西省责无旁贷,与仙桃携手并肩打赢这场硬仗的集体心声。

  带着深情包保,山西省全方位地支援仙桃。

  尽管自身防护物资也相对紧张,山西省仍然积极为仙桃送来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大批医用防护物资。

  1月底,山西对口支援湖北医疗队前方指挥部向山西省卫健委申请,紧急采购了30台无创呼吸机、15台有创呼吸机,以最快速度运抵仙桃,投入临床使用。

  2月20日晚,4辆装满90多吨苹果、梨、土豆、山药、西红柿的大货车,载着山西人民的情谊驶入仙桃。

  2月29日,山西省向仙桃捐赠的596万元爱心款到账,将帮助市第一人民医院添置一套ICU单元。

  战“疫”一线,指导帮扶——

  发热门诊怎么设置?分区诊治流程是否规范?院感措施落实到位了吗?

  从2月22日开始,山西援仙医疗队专家组,对仙桃15所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定点医院,开展巡诊检查,指导改进流程,将救治关口前移到村、镇、社区,把好“第一道防线”。

  在后方,山西启用“网上会诊”平台,定期组织省级中西医专家团,对仙桃重症、危重病例进行中西医联合远程会诊,将当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中医药应对机制上的好经验移植到仙桃。

  为了助力解决疫情期间仙桃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3月5日,山西省推广“云义诊”,调集 2300 余名各医学学科专家,面向仙桃市民开展网上义诊。

  互“沔”共“晋”,慎终如始。“晋”心“晋”力,披肝沥胆。

  阻隔:严防死守,为“0”而战。一处处卡口织密城乡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

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1月31日,市公安局在高速路口卡口为值守民警授予“党员先锋岗”。

  阻隔,抗击疫情的又一个关键战场。

  “您好,请出示证件,下车登记。”3月5日,张沟镇白庙大桥卡口,值守人员郭峰拦住一辆过桥而来的小货车。

  白庙大桥,连通洪湖市峰口镇,是仙桃的“南大门”之一。从除夕夜开始,这里便实施管制,24小时有人值班值守。“病毒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唯有细而再细,才能把它拒之门外。”郭峰说。

  战“疫”,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了一个个卡口,就是守好了阻断病毒传播的“城门”。

  仙桃紧邻武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临近春节,武汉返乡人员占全市户籍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守,就是战!

  大年二十九,市内所有公交车、渡船,包括农村客运车全部停运。政府动员市民不外出,少聚会,少串门。

  大年三十,全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关闭仙桃所有高速公路、仙桃西火车站离仙通道,同时关闭所有国省干线进出通道。

  在守好出入境“大门”的同时,仙桃前移防控关口,筑牢城乡防线。按照区域封城、内外封路、商店封门、全民封口(戴口罩)、全市封堵的要求,做到街口、村口、路口、渡口一律封堵,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人员进出一律测温。

  大至高速、国道“主动脉”,小至县道、乡间小道等“微循环”,再到小区、村组入口的“毛细血管”,一道道卡口成为守护群众的“安全门”。

  打响防控阻击战,守住了社区、农村这道防线,就能有效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重在基层,难在基层。作为防控的“神经末梢”,力量捉襟见肘。

  信息登记、拉网排查、路口封堵、生活保障、消毒杀菌……有困难,找支部,一时间种种工作、诉求涌向基层。

  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1月28日,3000余名市直机关干部火线集结,下沉全市643个村,与基层干部“并肩作战”。

  市直单位、国有企业再次火线驰援,成立党员先锋队、突击队,进驻城区“三办一园”各社区,充实城区社区防控力量。

  全民战“疫”的力量,在基层聚集。

  732个村居、社区,都有联防联控工作专班,成员包括市里下派的工作组、镇(街道)包保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干部、村干部、村医等,还有自发加入的老党员、大学生等志愿者。

  交通管制、出行劝导、人员排查、健康宣教……两万多名党员干部奔走一线,成为基层战“疫”主力军。

  疫情,来势汹汹;阻击,众志成城。

  战场上,有冲锋在前、坚守不退的机关干部——

  3月5日上午8时,西流河镇许中村, “第一书记”、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干部曾冲戴着口罩,与村医走村进湾忙活起来。 

  他们要对全村165名重点人员体温测量和登记,早晚各一次。这样算下来,每天要进行体温测量千余人次。

  这个春节,35岁的曾冲没有回家。微信运动上每天2万多步的步数,记录着他和“战友”们的抗疫足迹。看着安静的村庄,他说:“只有每天和乡亲们在一起,心里才踏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何李路,一顶蓝色帐篷前,李仁义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拿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在瑞士洛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年后,他回到仙桃,任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疫情袭来,他第一时间请战。

  下乡驻村,下沉社区,这位33岁的海归博士用实际行动写下入党志愿书。

  战场上,有挺身而出、守护群众的农村干部——

  “硄、硄,勤通风,不出门,配合医生查体温……”1月30日一大早,郑场镇香铺村在党支部书记刘银祥的铜锣声中醒来。一辆电动车,一支大喇叭,就是一支流动的宣传队。

  村干部最清楚,说什么样的话村民们听得明白,话怎样说村民们听得进去。在村头村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成为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硬核”力量。

  “陀螺支书”,是乡亲们给鞠广华的“最美外号”。

  今年56岁的鞠广华,是排湖风景区新口渔场党支部书记。从大年三十开始,他就进入了“战斗模式”,随身带着充电宝,在村口设防控点,组织党员干部严控人员、车辆出入。

  特殊时期,村民看病、买菜、买药都不方便,鞠广华就公布了自己的电话。从那以后,他便成了渔场173户725人的“跑腿员”,办公桌上贴满了各种需代买药品的名称、电话、价格。

  因为睡眠不足,又担心住院妻子病情,鞠广华双眼布满血丝。“既然群众信任我,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守好阵地。”他说。

  战场上,有日夜奔忙、倾情服务的社区“格格”——

  在黄荆小区社区,网格员卢盛碧负责的区域有居民303户。想要居民“静”下来,卢盛碧必须时刻“动”起来。

  父亲患病长期卧床,年初已进入病危期。卢盛碧惦记着父亲,又怕工作受耽搁。2月8日,得知父亲快坚持不住了,她才把手里工作交接,赶回老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下午又匆匆赶回。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当了逃兵,就会加重其他同事的负担。”作为一名普通网格员,卢盛碧用脚步丈量社区防控的“最后一米”。

  严格管控下,既有让居民不随意出门的“硬措施”,也有让居民不需要出门的“软服务”。

  在干河办事处大洪社区,居民从阳台上放下一根长绳,楼下的值守社区干部系上一筐米面、蔬菜,摇摇绳子或喊个口令,居民们再往家里拉。

  社区老旧小区多,没有物业,部分楼栋中因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被封闭,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成了难题。大家想出这个“巧办法”,家家户户都开始线上订购,社区干部跑腿购买。

  一根绳子,一头连着居民,一头连着“格格”,系的不仅仅是生活物资,还有情谊与关怀。

  战场上,有主动请缨、替人解忧的普通百姓——

  “没有大家的照顾和关心,就没有我们家幸福的生活,这个时候不出力说不过去。”郑场镇络绎村贫困户万正才,主动请战,义务帮乡亲们灌液化气。

  在长埫口镇黄益村,退伍军人吴兵娃,义务当起“播音员”,还动员两个兄弟值守卡口。杨林尾镇花溪村,村民自发组建巡逻队,严防死守村级渡口,凿沉“偷渡”木船。

  战场上,有激励关爱、督查问责的硬措实招——

  组织部门对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关键岗位、一线干部全覆盖走访调研、暗访督查、精准“画像”,按提拔重用、职级晋升、招聘聘用、激励嘉奖、党员纳新、组织慰问、宣传表扬等“七个一批”举措,激励担当作为。已提拔重用到主职岗位4人,首批9名表现突出的公务员予以职级晋升,26名抗疫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首批拟授予个人嘉奖28名和集体嘉奖5个。

  九个督查组和一个问责组每周轮换督查范围,每天通报督查情况,见人见事通报典型问题170多个。出台疫情防控“十个严禁”工作要求,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严查快办,组织处理191人。

  仙桃,党群同心,构筑起了城乡防控最坚实的人民防线。

 

  保障:众志成城,勇毅担当。一个个部门尽锐出战保障“封城”之下安全运转

交通路马路市场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现场就是战场——

  3月4日清晨,市中医医院。

  中油燃气巡检员冯艺高和搭档李胜东相互配合检查燃气管线。

  “时间紧迫,恨不得一人劈成两半干。”冯艺高小心翼翼地将仪器伸进检测口,确认供气安全后,与李胜东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燃气保障点。

  疫情爆发以来,全市36家燃气企业400多名职工进入战时状态。在门站、装置区、气井旁、客服岗,随处可见燃气人坚守的身影,他们保障重点场所及居民用气安全,24小时待命。

  数字背后是燃气人的付出:天然气日供气量25万方,稳定保供13万户居民、60余家企业。城乡20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正常营业,液化气日供气量18吨,气价也与平时相同。

  座机、手机铃声一天天不绝于耳,为了保障用水安全,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厂长杨勇,从清晨到深夜巡查检修,没有睡过一次囫囵觉,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年”的滋味。

  2月14日,寒风急雨。晚上10点多,杨勇接到值班人员的紧急“求救”电话,“杨厂长,快来水厂,我们排污泵房积水泵出现了故障。”

  听着话筒里的焦急声音,刚踏进家门的杨勇穿上鞋子,戴上口罩,快步消失在楼道里。

  经勘查,积水泵轴承损坏,配件无法更换。如果不及时修复,积水漫过水泵,就有停产风险。

  “时间紧急,快去取应急备用潜水泵。”杨勇决定用潜水泵临时替代积水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雨却越下越大,而潜水泵安装现场紧张有序。

  天寒水冷,但热火朝天的抢修工作人员早已汗流浃背。次日凌晨1时许,潜水泵安装完毕,杨勇和抢修工人松了一口气。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战斗。市供电公司保电分队连轴转——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三医院等定点治疗医院,电力小分队24小时备勤,保障供电万无一失。

  在誉诚无纺、健鼎电子、雅都包装等重点复工复产企业,抢修员加强巡查保供,以最快速度筑好疫情防控电力防线。    在各个高速公路出口检疫检测点,电力抢修专班紧急安装照明灯,为一线值守人员送来一片光明。

  合力抗疫情,全力保生产。

  2月11日,张沟供电所党员服务队走访湖北正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根据企业需求办理变压器暂停业务。

  由于年前订单多,厂区已经扩规,变压器容量增容到1930kVA,原定于大年初四开始复工生产,公司便没有办理变压器暂停业务。

  “谁知疫情加重,2月份变压器产生15000多元的基本电费,这部分钱要眼睁睁地亏损掉。”公司负责人林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在此时,张沟供电所所长冯伟对辖区企业逐一宣传用电减负政策:考虑到疫情对企业复工的影响,在疫情期间,用户可仅保留照明和安防负荷。

  国网仙桃市供电公司采取灵活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先后帮助正轮汽车、富士和、六合金属等56家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

  疫情防控期间,水、电、气、通讯等保供便民措施“链条紧扣”,保障城乡运转安全有序。

  餐桌就是责任——

  入夜,市商务局会议室灯火通明,保供专班紧急召集全市各大商超企业负责人与会,全力保障粮油蔬果肉供应,为宅家抗疫居民配齐“菜篮子”装满“米袋子”。

  次日,全市62家超市应开尽开,菜品丰富、供应充足,稳定供应群众日常所需。

  在移动菜篮子理念下,各商超还全面推进“无接触购物”经营服务方式,实行露天摆摊、限制客流、线上销售,最大限度降低人员密集场所交叉感染风险。

  每天早10时至晚4时,武商超市、中百仓储在门前广场露天经营,民生物资保供突击队在一旁维持秩序,监测体温。

  好邻居、沃尔玛创建线上购物微信群,推出商品组合套餐,专人收集配送,居民在家就能享受新鲜美味。

  富迪连锁超市严格实行人员限流,三友、青青、何李店等门店外每天排起长龙,顾客自觉间隔一米开外距离,店内人数达标后,控制一进一出。

  “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赢得民心。

  全市62家生活超市、17家集贸市场有序开放,货源充足、供应及时。灵活开辟马路市场、露天卖场,设置生鲜套餐,实行网上订购、线下配送、电子支付,最大限度便民利民。对49家开业药店实行“一店两员”驻点监管,实名登记、明码实价,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秩序就是使命——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警徽闪耀!

  随岳高速陈场镇出入口,通海口派出所副所长张恒正带队执勤。

  “每一辆下高速的车都要检查,引导乘客做好信息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张恒双眼紧盯着高速出入口,提醒身边的战友守好卡口。多日熬夜坚守,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在仙桃境内,一共有20个高速出入执勤卡口,市公安局每天投入200名警力参与防控勤务。

  市公安局成立指挥调度、巡逻防控、应急处置、舆情管控、案件办理、卡口检测和内部防范等7个工作组,全体民辅警进入战时状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卫健部门,一方面严防疫情蔓延稳民众士气,一方面严打涉疫违法犯罪镇歪风邪气。

  纪委监委、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经信、城管等6个职能部门,聚焦彭场片、工业园片等4个区域网格,24小时巡查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倒买倒卖等扰乱市场行为。共关停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作坊32家,查处“偷运”行为114批次,暂扣违令销售口罩3436万只、防护服3万余件,其中立案侦查1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人。

  依法查处妨害公务行为案件7起,批评教育、劝散民间聚众打麻将赌博行为108起。

  2月11日至13日连破10起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人,及时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80余万元。24小时动态监测网络舆情,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行政处罚5人,批评教育发布涉疫情不当视频人员和相关发帖人员75名。

 

  捐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笔笔爱心款物添加仙桃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能

四川省捐赠物资“搭乘”货运专列抵达仙桃东站。

  1月28日,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联合发出《倡议书》,激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家国情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与病毒抗争,需要大量医用物资;为生命接力,需要全社会勠力同心。我们倡议,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战胜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不断刷新着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的记录榜单。

  1月25日、26日,市红十字会接受第1期社会捐赠,其中包括社会捐赠款项19万余元,捐赠口罩21万多只、鞋套5000双、防护服1800多套。1月27日,接受第2期社会捐赠,其中包括社会捐赠款项360多万元,捐赠口罩22万余只。

  1月22日至2月4日,短短14天,市慈善总会共接收疫情防控社会捐款和省慈善总会拨付捐款共计6000多万元。

  外援企业行动起来了。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向市红十字会账号汇入10万元。

  广东中山艾力森数码电器公司捐款2万元。

  在仙桃籍企业家雷军的号召下,小米集团启动了捐助行动。

  坐镇湖北的小米武汉总部总经理刘国俊一直奔走在筹集物资和捐赠工作的第一线。

  1月28日凌晨两点,小米捐赠的救灾物资顺利抵达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波物资主要为医院急需的隔离防护服和N95口罩。

  同日,雷军个人向家乡捐赠200万元,相关款项指定用于购买防护医用物资和设备。

  “小米真给力。这些物资全是名牌,符合医用行业标准,立刻能用上,解了我们燃眉之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叶长江既欣喜又感动。

  “家乡有难,必须支援。”通海口籍企业家陆风得知家乡医疗物资紧缺,第一时间捐赠了5万个口罩。其他通海口籍在外企业家纷纷为家乡献力,爱心账单上不断闪现出罗双喜捐款5万元、彭云祥捐款10万元、李仲茶捐款10万元等字眼。

  各地沔商情系家乡,捐款捐物,驰援仙桃抗击疫情第一线。

  上海仙桃商会捐赠药品、口罩和防护服,浙江义乌爱心企业捐赠口罩22万只,青海仙桃商会捐款4万多元……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2月7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先生向仙桃捐款200万元,支援“第二故乡”抗击疫情。

  内援企业也慷慨解囊。

  “湖北绿生畜牧公司捐赠的1000斤猪肉已分配至郑场、毛嘴、剅河等20个乡镇福利院和救助站,九州通医药集团捐赠的650箱叉尾回鱼、400箱麻辣小龙虾已分配至全市隔离点等……”3月1日,说起捐赠物资分配,仙桃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程诗勇如数家珍。

  当日,仙桃市慈善总会共接收和发放蔬菜13余吨、猪肉1000斤、鮰鱼650箱、麻辣小龙虾400箱、蛤蜊油200多箱。

  全国各地的朋友伸出援手,坚定地同仙桃人民站在一起。

  山西捐资596万元;浙江海亮集团捐赠100万元专款;南方路机公司捐赠100万元;河南太康市政协分三次捐赠几十吨蔬菜;四川九天真空公司捐赠50件杏鲍菇;十堰郧阳捐赠香菇和鸡蛋……

  让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难以忘怀的是,每天,都会接到五湖四海的爱心电话;每天,都有来自四川、黑龙江、山西等地的大货车穿山越岭,千里奔波而来。

  2月7日凌晨,30吨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大米,以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花儿新村村民自发捐赠的17吨新鲜黄瓜运抵我市。

黑龙江、甘肃向我市捐赠大米、蔬菜。

  货车司机李宁介绍,这批大米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是黑龙江无量农业物产集团公司捐献的,由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定向捐赠给我市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我们司机两人轮班开。历时3天,行程近3000公里。”李宁说,一路吃泡面充饥,只想着快点把爱心送达,支持仙桃抗击疫情。

  靖远县北湾镇花儿新村,是2015年新迁建的移民村、贫困村,全村有500多户贫困户。“新鲜黄瓜,代表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希望仙桃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尽快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随车司机海万福夫妇代表村民们,送上真诚的祝福。

  3月1日下午2时34分,署名“罗金”的爱心人士向市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并留下这样一句话,“祝愿仙桃早日取得抗疫全面胜利!”

  3月3日上午8时30分,3辆大货车缓缓进入仙桃东高速出入口,满载江西省靖安县人民爱心的48吨贡柑,经过450多公里长途跋涉抵达仙桃……

  汩汩暖流,在仙桃大地流淌。

  邻里守望、捐菜捐鱼、为医护人员送爱心盒饭……更多人在平凡的坚守中付出,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

  金台社区商业街鹏记热干面面馆店主丁翔支援一线医护人员,从1月26日起,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爱心早餐,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爱传递下去。丁翔告诉记者,当天共送出97份爱心早餐。

  1月27日,沔阳会馆老板杜俊锋一人跑了4家医院,为一线医生们送午餐。顾不上休息,他连忙赶回店里,和员工为送晚餐作准备。店长、厨师长和帮工自发报名,放弃休假返岗,不计报酬支持工作。

  “我不卖盒饭,只免费为医护人员服务。”杜俊锋当天就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送了39份盒饭。

  3月5日中午11时45分,陈场欣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桂明在自家田地采摘蔬菜。没有工人,他肩挑背扛,分批输送基地的西兰花、娃娃菜、白萝卜等万余斤,义务供给市第一人民医院。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截止3月19日,仙桃市慈善总会共接收省慈善总会转赠拨付的专项抗疫资金和我市各界捐款1.0093亿元,目前已拨付一线9968万多元。仙桃市红十字会共接受捐款和省红会下拨款4647.52万元,已支援一线4427.12万元。

 

  宣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件件作品画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同心圆


仙桃日报社记者在彭场镇泰晨无纺布企业采访。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一场疫情防控的舆论战打响了。

  大剂量报道不断升温——

  《仙桃日报》打破春节休刊的惯例,从大年三十一直坚持出报至今。每天30多篇战“疫”新闻作品,“铺满”三个整版。

  仙桃电视台增加节目期数和时长,《仙桃新闻》由每周五期增加到每周六至七期,每期节目时长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以上。

  仙桃人民广播电台中波837千赫、调频90.4兆赫的电波,源源不断地讲述着“党旗飘飘,我们在一线”的动人故事。

  中国仙桃网滚动更新新闻,及时发布重大新闻,并向“学习强国”“荆楚网”等平台推介仙桃优质新闻报道。

  “仙桃发布”“仙桃日报”“仙桃电视台”等微信公众号,增加传播频次,由原来每天推送一次新闻,变成每天推送5次新闻。

  全市各主要媒体共刊发各类新闻11200余篇(条),营造了万众一心、坚定信心的舆论氛围;

  报道各类先进典型人物400多个,唱响了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时代凯歌。

  全方位宣传格局逐渐形成——

  疫情防控宣传组完善“每日一策划、两会商、集中审核推送”的工作机制,保障选题精准清晰、任务完成见底见效。

  仙桃日报社编委会定时召开“视频会”,梳理、小结、指导并及时解决报道中出现的问题。

  《众志成城抗疫情》《心手相牵  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抗阻击战》《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战“疫”日记》《救援一线的天使》《生产保供进行时》《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仙桃有爱,小城大爱》……100多个专栏、专题、专版浓墨重彩,相继推出。

  “1月23日,发布指挥部1号令;1月25日,发布指挥部2号令、3号令……”疫情防控宣传组以微宣传体系为官方发布渠道,每天在仙桃发布平台率先刊登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指令、治愈情况、动态进程等一手信息,全市各镇办部门、民营新媒体层层转发,扩大权威信息覆盖面。

  面对纷杂的信息,市委网信办全员上阵,24小时在线监测,正面引导舆论,保障网络安全。

  “中国仙桃网”开通网上求助信息平台,后台人员经收集研判,将求助信息转办至相关责任单位,及时解决广大市民在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物资供应、投诉举报等方面的困难事、烦心事。目前,已督促相关单位部门回复办结事项400多起。

  “报网微声屏”融媒体精准传播,满足了广大市民对客观信息的及时获取。

  截至目前,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含新媒体)累计刊发稿件366余条,其中《人民日报》头版1篇,央视《新闻联播》2条,《湖北日报》25篇,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20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荆楚网等新媒体上稿200余条。

  奔走的身影最美丽——

  2月8日,仙桃兑现了向省委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医用防护服产量达到了3万件。

  仙桃日报社副总编辑易赶帮带领记者迅速赶到彭场镇采访,当晚就完成了一条消息和一篇3000多字的通讯,为9日人民日报记者来仙桃采访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面对病毒,说不害怕、不紧张那是假话,但我们心中时刻牢记身为一名党报记者的使命。”这是仙桃日报社记者尹立群的心声。

  1月26日晚上10点多,尹立群刚从报社回家,还没上楼,听说有一批援助医疗队来仙桃,立刻与市卫健委联系确定了到达地点,随即通知2名记者,一起到酒店去等候采访。采访结束,已是凌晨3时。

  山西一共向仙桃派出了4批次的医疗队,每一批医疗队员到达都在深夜、凌晨,她都会等候采访。因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2月28日,尹立群“火线入党”。

  现场即战场。2月6日,仙桃首批11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为了第一时间报道,仙桃日报社摄影记者吴晴霄和同事赶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一病区、二病区采访。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即使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同样面临危险。但吴晴霄到达现场后,寻光源、找角度、抓细节。当他脱下防护服时,紧握相机的双手被汗水浸湿。当仙桃日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他和同事完成的图文新闻时,立刻形成刷屏效应。

  “任务紧急,家里的事情辛苦你了。”仙桃电视台融媒体采访部主任喻钱匆匆出门,交代妻子。母亲病重,孩子年幼,他顾不上这些,每天忙于选题策划、记者的调度采访、审稿审片,没有休息一天。

  “我不能回家,你们好好照顾自己。”党员记者石先文主动与女儿和妻子隔离,奔赴采访一线。

  “我请求参战!”电视台新媒体副总监王维递交请战书,自愿申请奔赴新闻采访一线。

  “不停刊,不停播,及时辟谣。”市委网信办5名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在办公室。“白天发布信息,晚上等数据”,有时凌晨3点数据才汇总,他们忙到4点钟才能休息一会。

  从大年三十就住在单位的王乐,几乎没有回过一次家。本已去广西过年的赵明,从南宁出发开车一天一夜,赶在仙桃封城前回到岗位。

  市委外宣办徐巍40多天不下火线,协调组织,带领记者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现场。每一天,无惧风险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

  激昂的音符在跳跃——

  “一道爱的长城刻写着无坚不摧,永远同舟共济永远相依相随。”仙桃著名词作家梁和平创作的抗疫作品《爱的长城》音乐短视频,在微信群中热传。

  市文联及时号召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进行抗击疫情的文艺创作,以笔为枪向疫情宣战,集中创作了一批高质量、广流传的文学、音乐、剪纸、摄影、书法、楹联等作品,讴歌战斗在一线的英雄群体。

  心手相牵,没有翻不过的山;同舟共济,没有跨不过的川。

 

  服务:友爱之声,浩荡成歌。一点点志愿者服务的星火映射小城大爱的光芒

春天社区党员志愿者严格排查小区出入人员。

  志愿者是抗击疫情的“脊梁”。

  2万多名志愿者、1096支志愿服务队伍,以一腔赤诚,书写了仙桃“小城有爱、小城大爱”温暖篇章。

  暖流在涌动,因为有你,李磊。

  3月11日一大早,志愿者李磊便穿上“红马甲”,骑着助动车,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替社区居民“跑腿”代购生活物资。

  流潭社区的丁婆婆独自一人居住,管控层层升级,日常买菜成了她的难题。从社区封闭管理的第一天起,李磊便主动承包了丁婆婆家的物资采购。自此,他便成了丁婆婆家的“常客”。

  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李磊的身份有些特殊。因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出行并不方便。

  从正月初九如愿加入志愿组织后,社区的大街小巷便成了李磊的战场。

  社区书记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多次劝他在家休息。情急之下,李磊递上保证书:“我有能力输送物资,也有能力转运物资,我不要任何报酬,也不需要大家操心。”

  暖流在涌动,因为有你,罗文祥。

  封城后,公共交通关停,市公交总公司罗文祥与100多名公交志愿者一样,当起“摆渡人”。

  35台公交车24小时服务,为山西医疗队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每趟发车前,志愿者们都要仔细擦拭座椅、车窗,做好消杀。

  “与一线医生接触越多,心里对他们越是尊敬。”志愿者罗文祥说,虽不能和医生一样在最前线救死扶伤,但要为他们做好最起码的后勤服务。

  暖流在涌动,因为有你,尹文超。

  一张板凳,一套理发工具,空旷场地里,居民间隔而坐,理发一人消毒一次,一个简易的“发廊”就此开张。

  3月5日上午,全市“3·5”学雷锋日主题志愿活动启动。由市义工联10名志愿者组成的爱心义剪志愿队带上工具箱,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以及久“宅”在家的居民修剪“新发型”,尹文超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

  “爹爹您放心,这些理发工具和罩衣,我都用酒精消过毒了。”在沙嘴办事处笆篓湾社区广电五居小区,尹文超正热心招呼着前来理发的居民。

  简单的工具,熟练的手法,伴着电推剪的“嗡嗡”声和手剪的“咔擦”声,一缕缕发丝掉落地上……理完发的老人对着镜子照了照,开心地笑了。

  据市孝雅使者志愿者服务站党支部书记柳咏飞介绍,从3月5日至今,“义剪”志愿者平均每天为100多人理发。

  暖流在涌动,因为有你,陈翠娥。

  “这是给你们准备的食物,多拿点蛋糕吧!”3月6日一大早,市义工联义工陈翠娥来到孝仙嘉仙桃东出站口,为运送各类防疫物资的司机分发免费食物和水果。

  陈翠娥,48岁,一名个体经商户,参加义工11年。当得知市义工联要在仙桃东开设“爱心驿站”时,她第一个报名参加。

  尽管出行不便,但每天早上9点,她都会准时来到仙桃东卡口,和志愿者一起整理好爱心物资,分发给来往的司机。

  忙着给司机送食物的她,几乎没时间吃一餐“正经饭”,只有趁车流较少的时候,胡乱扒几口泡面应付一下。

  “我饿一点没关系,师傅们吃饱了才有力气运输物资,群众的生命才有保障。”她常说。

  暖流在涌动,因为有你,李习六。

  3月6日凌晨5时,料峭的寒风中,郭河镇81岁老党员李习六与儿子李纯洪步履匆忙。这已是他们执意参加路口值守的第36天。

  一个月前,当村干部为值守人选发愁时,一旁铲土的李习六主动请缨:“没人守,我来守!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该站出来!”

  卡口面前,没有特例。所有车辆均会被李老拦下。劝返、登记、测体温,看似琐碎的工作,他做得格外认真。

  起初,用土石堆起来的卡口,遇到需放行的救护车、物资运输车等特需车辆,拆除起来十分费力。担心老人体力跟不上,儿子索性将土石推平,用自己的出租车横在卡口充当起“路障”。

  儿子眼里的父亲,任何时刻都保持着一颗红心。

  每晚守到将近12时,早上5时就到岗,每天留给这对“父子兵”的睡眠时间仅5个小时。“一日当兵,终生为国。国家有难,党员就该冲在前!”李习六说。

  “代购员”“理发员”“补给员”“守卡员”……一个个志愿者肩负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在抗击疫情艰难时刻,感动你我,尤显崇高。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磅礴的。

  1月24日,市义工联紧急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当晚,全市300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加入战斗,许下“不打赢战斗绝不收兵”的誓言。

  2月20日下午,三辆满载面包、自热小火锅等方便食品的大货车,缓缓驶入仙桃高速公路出入口。由市义工联申请对接,杭州百草味公司捐赠的价值45万元的方便食品顺利抵达仙桃。

  “一定要把爱心及时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次日上午,濛濛春雨中,义工们驾驶三轮车一趟趟奔波着,陆续将这份爱心物资送到各大医疗机构。

  2月26日早上,四川援助仙桃的246吨生活物资运到市义工联门口,10多名义工咬牙坚持,从早搬到晚,并联系医院、社区来领取,没有片刻休息时间。

  连日来,身穿“红马甲”的逆行者们,在专业医护、社区排查、物资调配、便民服务、防护宣传、政策解读、心理援助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全市抗击疫情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在发光发热的,还有那些新冠肺炎康复病人。

  “作为第一批康复患者中的一员,我希望我的血浆能帮助更多的人。”2月26日,我市新冠肺炎首批康复患者曾先生来到市血站,撸起袖子,捐献300毫升血浆,完成一次生命接力。

  与曾先生一样,越来越多康复者加入血浆捐献队伍,让爱心接力,让生命延续。截至3月7日,全市共采集24名康复者血浆,共7000毫升。

  点点微光,汇成希望;缕缕新风,温暖早春。

我市首位新冠肺炎康复者马先生捐献血浆。

  尾声:

  三月的仙桃,桃花跃上枝头。

  布谷声声,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

  阳光温暖,惠风和畅,犁耙水响。

  满园绿色,繁花与共,春意渐浓。

  仙桃,我们可爱的家园,在“疫”火中再获新生。

  美丽乡村与繁华都市,生机与活力重新焕发。

  落墨留痕,历史是用来铭记的。

  风雨同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有限的文字,难以写尽发生在仙桃大地抗击疫情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故事。但就这冰山一角,依然让我们内心澎湃。

  当我们回眸这场人类历史的疫情劫难,我们会庆幸生长在伟大的时代,庆幸生长在伟大的祖国。

  此时此刻,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仍在紧张进行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仙桃信心满怀。赢得两个战场的胜利。

  仙桃,砥砺前行,明天会更好!
(仙桃日报记者  文/丁浩宇  易赶帮  刘习元  陈国力  许立菊  尹立群  邓一凡  李辉  胡纯波  李兵  张钰  张曼  图/吴晴霄  刘贤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