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生机盎然春分时——全市各地春耕春种扫描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 来源:仙桃日报

  春日暖阳,菜花金黄。鱼米之乡仙桃,从通顺河畔到排湖岸边,到处是春耕春种的热闹景象。

  疏挖鱼塘、植树造绿、“擦亮”小城镇……短暂“蛰伏”后,仙桃焕发出冲天干劲和久违的精气神。

  “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防控不松,农时不误。连日来,仙桃广袤沃野掀起了春季农业生产热潮,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耕春种画卷徐徐展开。

沔城回族镇南桥村

“藕农”的盘算

  南桥村,沔城藕国家地理商标原产地。

  3月17日上午,迎着和煦春风,穿过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排排钢构大棚呈现在眼前。

  大棚内,小碗口大的荷叶刚探出头,嫩绿的新叶,星星点点铺在水面,一派生机。

  “年前就搭好了大棚,早藕没受疫情影响。五月初,早藕能如期上市。”大棚主人,54岁的王昌和,种早藕已有30年。去年,他在南桥一组流转了17亩地,扩大种植。

  春暖花开,气温升高。担心大棚内气温过高“烧荷叶”,影响产量和上市时间,王昌和戴着口罩,每天守在大棚,逐一检查,细心照料他的宝贝。

  “早藕娇嫩,却值钱,一根藕可卖好几十块呢。”王昌和的早藕,品质好,卖相好,早藕上市时节,全省的藕贩子都来南桥“抢”,去年最高价卖过13元每斤。

  “沔城藕,享誉大江汉。而沔城藕,南桥是‘正宗’。”村党支部书记高启炎介绍,南桥种藕有年头了,村民懂技术,会种藕、挖藕,因藕而富。目前,村里已种植藕1000多亩,一年四季不断档。

  作为“无疫村”,南桥村正有序恢复农业生产,组织村民一手抓早藕管理,一手解决滞销迟藕。

  春节期间,本来“一藕难求”的南桥村,受疫情影响,还有100多亩迟藕滞销,其中种植大户刘国斌就有近60亩。一周前,他请来村民帮忙,挖了30多亩,已卖出近15万斤。“一刻都耽搁不起了,这几天要把迟藕赶紧‘掀’出去。”他说。

  南桥村有近百名村民在外承包种藕。“这些人眼下都出了村,管藕田去了。”高启炎介绍,村民在外带动的藕田近万亩,每年可赚回800多万元。

沙湖原种场奎阁分场

“龟老板”的笑脸

  沙湖原种场奎阁分场二组,跨过半米高的隔板,来到“龟老板”张钢的乌龟池边。

  暖阳下,铜钱大小的小乌龟,成群趴在水草上,或爬动,或躺在池边,懒洋洋地晒太阳。远远看去,黑压压一片。

  “乌龟晒背,好年景。”张钢笑眯眯地说,“去年6月投的苗,这几天转暖,它们刚刚冬眠苏醒。”

  今年45岁的张钢,以前跟亲戚一起养龟。去年,他流转了20多亩水面,自己养,收入不错。年初,他认准行情,成片流转了120亩扩规,建成了仙桃最大的乌龟养殖基地。

  “气温升高,要给池塘补水,乌龟对水质要求很高。”选择这里投资,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水源条件。他多年养龟,摸透了乌龟习性,乌龟会叠罗汉逃跑。这几天,他请了5名工人,用大理石板扎围挡,很快就可投苗。

  不远处,8辆推土机、3台挖掘机轰响。新隆水产养殖合作社新开挖的鳝鱼池,正抓紧施工。泥腥气伴着油菜花、蚕豆花的芬芳扑鼻。

  奎阁分场党支书张新明介绍,合作社新扩规700亩鳝鱼池,一周前开工,按目前进度,10天后可完工。工期后延了,季节没耽误。

  今年春节前,新隆合作社的成鱼基本售完,最高卖到了30多元每斤,家家户户都赚到了钱。合作社决定扩大规模,并新建8000平方米的温棚繁育基地,自繁种苗,降低成本。

  不远处的温棚养殖基地正在平整土地,一个月可完工。

通海口镇熊庙村

移民的新生活

  大型挖掘机挥动臂膀,运输车来回穿梭,数名戴着安全帽和口罩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忙活……

  3月15日,通海口镇熊庙村文化广场项目工地。广场四面,刚改造完工的居民小区,蓝白相间,丽日蓝天下,清新爽目。

  “每天都不一样,让人期盼。”望着这火热的场面,村民高成民欣喜不已。他家就在广场附近,每天都来看新鲜。

  48岁的高成民,是通海口镇王家渡村村民。早在2000年,王家渡村以及陈闸、向阳3个村,从分洪区天星洲搬到了熊庙村,现在是镇里的移民新村。

  去年底,熊庙村启动文化广场扩建及居民小区改造等项目,1200户移民开心得不得了。原计划3月竣工,可是遭遇疫情,只得后延。

  “加油赶工期,不负百姓期待。”3月9日,通海口镇有序恢复重点工程建设,镇域内很多项目复工,“迎春快行”。

  “昨天回填土方420方,今天平整场地1100平方米。”熊庙文化广场改建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正抢晴好天气,加班加点,项目天天都有明显进展。

  不远处的信合南路,是移民出行的主通道。专业机械作业,铺平硬化,并将刷黑升级,一旁配砌“文化墙”。

  贯通柳李、五七、陈家、桂花台等村的产业通道,也在加宽提档。“往后,农产品、农资进出,再也不用大车转板车,肩拉背扛,可直接开到鱼塘边。”柳李村党支书万雪晴说。

  在共和村,村民房前屋后忙个不停,平地、除杂,改造菜园、小坑塘,建设沿河小游园,在家门口建“公园”。 (记者  易赶帮  李辉  谢伯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