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小事真心为民——市财政局精准扶贫驻西乐寺村工作小记
连续几天寒风刺骨,三伏潭镇西乐寺村精准扶贫户,74岁的何敢丁老人每天都要念叨几句工作队的好。前不久,在市财政局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家院内盖了卫生间,铺了防滑瓷砖、能冲水。现在老两口上厕所很方便了。让贫困户的每一件烦心小事,都能纾解——这是驻村工作队几年来的一贯坚持。工作队同志说,围绕村民的痛点、堵点和期盼点,他们“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收获了“满满的暖意和成就感”。
西乐寺村位于三伏潭镇东南边,全市9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10个村民小组共501户、220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98人。因连续几届村委会班子“不得力”,村干部走马灯似的换,村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路不通、桥损坏,生产通道“举步维艰”,村集体累积欠债近百万元。
目睹现状,几位工作队员“起初有点发怵”。但很快统一思想:派我们来就是解决难题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们拟定“新四化”工作思路,抖擞精神迎难而上。
强化责任、简化流程、细化服务、感化人心,按“新四化”思路,他们咬紧牙关一步步把精准扶贫事做深、做实、做细。逐户走访摸排,重新审核确定精准扶贫户名单,公示后再建档帮扶,让村民心服口服;为每个贫困户制订“1+N”帮扶措施,扎扎实实落实帮扶主体责任;向市财政局、向相关单位部门多方争取资金,“每月有变化”“每季有提升”,一寸一寸改变着村容村貌;建起双孢菇大棚,修起光伏发电站,引进养殖合作社,成立农机合作社……2018年底,西乐寺村顺利实现“五通五有五万元”脱贫摘帽。村集体“扭亏为盈”,每年纯收入15万元以上。村民笑称应改名为“喜乐寺村”。
大路平直、纵横相连,几台铺路机仍在隆隆奔忙,赶着扩宽、刷黑。路旁香樟、桂树成排成列。17座大小桥梁,修葺一新,“贯通”全村交通网。河渠整治、麦田青青、池塘规整、民居清爽……走在如今的西乐寺村,人们只感到满眼是生机,满心是舒畅。
对此,10组村民黄治章特别感慨,“以前种点田谷子难得运出来,躁得骂人!现在路通了,还有机械帮着种帮着收,不多种点都对不起这么好的路!”去年他又开垦抛荒地10多亩,专门种植富硒水稻。
而最令工作队欣慰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疫情期间,何敢丁见人手不够,主动请战,义务守卡20多天。“特补贫困户”何三桃,几次捧着自家的新鲜菜薹、土鸡蛋,要给工作队“改善生活”。2018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的刘传常,多次表示“一定要做个被人念记的人”。
摘帽不摘帮扶,眼看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他们说,“要尽力再帮一把、再送一程,确保脱贫成效!”(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平)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