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新闻

老兵赵复灿:“未能上战场,是我一生的遗憾”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5日 来源:仙桃日报

 

  人物名片:赵复灿,男,1935年出生,家住干河办事处袁市村四组。1951年参军,先后在安陆、洪湖、武汉等地工作。

  春暖花开时,走进赵复灿老人家中,门窗右侧悬挂的“光荣之家”门牌吸引记者的目光。86岁的他正坐在家门口。听说有记者来探访,老人一脸笑容。

  三年前,老人做过白内障手术,视力大不如前,走路也没有过去轻快,和人交流,要大声说话才行。但谈起自己的军旅岁月,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难掩激动。

  1951年5月,赵复灿听一群玩伴说起参军的事情,其中一个兄长问大家:“想不想去当兵,一起去?”

  听说可以参军,赵复灿心里很是激动,立即报了名。就这样,16岁的赵复灿参军入伍。他们先在沔城进行了短期集训,随后来到安陆,集中训练。

  赵复灿格外勤奋,政治、军事学习,身体锻炼很用功,想着有机会报效国家,经常激动得睡不着觉。然而,没过多久,他遇到了一场“意外”,遭到了内心的“打击”。1952年,部队动员战士们参加抗美援朝,大家都争着报名,做着各种准备。可是,赵复灿却生了一场重病,不得不住进志愿军疗养院。未能上战场,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真遗憾啊,我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上战场,并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赵复灿说。

  1953年,赵复灿被分配到省军区司令部警卫连做警卫员。警卫工作相对单调,但对于老人而言,却是珍贵的经历。他一天要站4个小时岗,日夜轮流换班。站姿要求严格,需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除了站岗,还要做好日常学习、锻炼。

  3年后,赵复灿调入长江水利委员会,参与三峡工程的前期测量工作。那时候做测量条件艰苦,长年累月奔波在外,全靠一双腿脚。6人工作小组,背上行军床、测量工具,在长江干、支流测量,一步一个脚印,风餐露宿,先后到过秭归、宜昌、重庆、宜宾等地。“虽然辛苦,可是想着能为国家做贡献,非常值得,一点不觉得苦。”赵复灿说。

  做了6年的测量工作,1962年6月,赵复灿申请回乡。回到家乡的他,当过民兵排长、记工员、会计……因为当过兵,大家都信任他,做事大家都放心。老人一直坚信当初选择当兵是对的,“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仍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为家乡建设献计献力。赵复灿育有2儿4女,如今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他常常教育孩子们:“我们现在生活幸福,这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要珍惜。”(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罗婉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