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 > [乡村振兴·湖州行]绿色振兴看德清在线访谈微视点

懂农业 知农村 爱农民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9日 来源:仙桃日报

  4月17日,我随市党政代表团赴湖州市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后,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首先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农民的钱袋子问题,也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因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创收能力。从以往的经验看,农村产业选择基本上离不开普通的种养加方式,自从有了特色小镇才开始摆脱这种普通种养加模式,探索休闲农旅游等产业模式,但是仍然没能脱离乡村的局限,拓展更广阔的产业空间,原因就在于乡村缺乏吸引产业资本的投资环境,特别是产业成长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体系,再加上人力资源素质较低,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利,输送成本较高,由于农村生活质量不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产业发展前景暗淡,使资本和人才缺乏向乡村流动的积极性,所以投资乡村的投入产出比较小,从而减弱了产业资本投资乡村的冲动。正因为如此,在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商界都在强调产业的核心地位,却忽视了产业扎根甚至成长的基本要求和条件,进而始终没能有效打开农村的产业空间。
  其次吸引产业资本的基础和条件就是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不仅限于水电路,还包括配套设施保障和服务体系。比如产品运输、采购便利性等。同时还要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应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现在的乡村在垃圾清运处理、农作物存储、能源使用、空间布局等方面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都是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堆放。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要对乡村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乡村规划面积有限,多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之间,所以不可能像城市那样非常明显地划分各种功能区的边界,而是在较为有限的区域内容接纳比较齐全的所需功能,这就要依据乡村的自然特点可以一村一规划,也可以将毗邻的几个村统一进行规划。
  三是乡村振兴的突破或者说关键问题是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各个镇办乡村的经济大多还是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对乡村的管理多为粗放式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外来投资对当地乡风民俗不了解,而现代农业与乡风民俗环境下的本土农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然的带来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如何防止陈旧的经济体制向乡村延伸,就必须对乡村经济体制进行预先设计。国家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说明国家对乡村治理体制有不同于城镇体制的考虑。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振兴首先要破除阻碍各方投资人员和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营运环境,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给各种投资以更大的腾挪空间。乡镇办机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体制机制要求进行适应性合理安排,做好项目服务就行了,而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治理方式,合理确定创新自治的方式方法,使自治合理有效。以我的理解,自治就是村民自治,而村民自治组织就是村委会,德治则是农村世俗社会长期形成的乡风民约。农村本来就应以自治为主,由于政府过度介入破坏了农村结构,失去了自治能力,而由政府替代,使得村委会由于丧失自治基础而变得畸形,如何恢复农村社会自治能力是问题的关键。
  四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应有的题中之意。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在乡村治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许多基础设施由于缺乏管理而破旧荒废。乡村的基础设施按照城市基础设施那样由水电路等部门多头管理,所以可以考虑在乡村建立基础设施运营中心,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重点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比如以家庭为单元的污水回收利用设施,根据乡村不同条件通过秸秆无害化利用,沼气等开发利用改善乡村能源使用结构,以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通过产业振兴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有了收入村集体和农民才有能力完善各种基础设施的费用,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体系则是承接产业资本的必要条件。经过多年以来的努力,农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有效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难度大反弹现象突出,致使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和反复回头,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对农村人民群众认识力度不足所致,对此我认为实施振兴农村发展战略,强基础的同时更需要强化农村群众的思想基础,只有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振兴农村战略的构想才能顺理成章如期实现。(刘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