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本地专题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重要精神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高度重视三个方面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5日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张继久
  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党中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改革将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全面提升。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我省又专门召开动员会,强调要确保党中央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必须高度重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的提升
  首先,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资源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失衡。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有政策上、工作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导致经济循环不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16年以来,我国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充分表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受了实践检验,符合实际、富有远见。
  其次,必须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方向与途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认清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宏观上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微观上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必须处理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几个重大关系。一是要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侧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也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二是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2016年我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稳”是前提,“进”是目的,没有“稳”的“进”是空中楼阁,没有“进”的“稳”相当于原地踏步。要在“稳”中求“进”,如去产能,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三是要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在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和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兴起,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接续替代。

  必须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广度深度上的全面提升
  第一,继续深化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2017年,去产能方面,除煤钢之外,包括有色金属等多个新行业的落后产能将进入去产能行列,同时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去库存方面,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同时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四线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三四线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显性”层面下功夫,也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补短板方面,要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补短板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如湖北省将重点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多极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等四个方面补短板。
  第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民以食为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首当其冲的是农产品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库存压力不断增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农业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此项改革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业方面要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从而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体制方面要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加快培育新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却面临传统产品需求下降,创新、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日益富裕的国人的消费外流;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小微企业遭遇金融机构“雨中收伞”,融资难、融资贵让成长型企业发出“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就是缺钱”的感叹;当制造业谋求转型升级,却面临需求下滑、成本上涨两头“挤压”,一些业主转战暴利市场,“干实体,不如赚快钱”。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刻不容缓,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振兴实体经济,既要去产能,也要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利用好国内资源和市场,也要利用好国外资源和市场;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将房地产库存调整扩展到房地产健康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对抑制房地产泡沫、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包括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在金融政策上,宏观金融政策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在土地政策上,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特别是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在财税政策上,加快研究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在住房政策上,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在市场监管上,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必须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干精神的提升
  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脚踏实地的苦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大的实践,关系全局、关系长远,需要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保持定力,在攻坚克难中坚定信心,在千头万绪中牢牢坚持一个“干”字。绝不能因有困难而懈怠、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
  第二,各级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必须要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带头实干。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蓝图已定、目标已明,关键是抓落实。怎么干?省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上下同欲对标干、突出重点精准干、撸起袖子加油干、遵循规律科学干、扑下身子务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带头弘扬实干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