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经济产业园专题 > 网络评论 > 祖言 :让“三不”干部没有市场

祖言 :让“三不”干部没有市场

时间:2017年04月05日来源:仙桃日报

  “三不”干部,指的是在工作中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怕”么事的干部。站在仙桃新的历史起点,“三不”干部与务实重行相悖、与绿色崛起相违,是不识时务、目不见睫的表现,必将与时代落伍,被事业淘汰。

  不想干事,是心态有问题。心态决定状态。不想干事的干部大抵有三种状态:一是得过且过混日子。胸无大志,人无追求,缺“嗷嗷的叫声”,缺精气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项工作干了一两年还是涛声依旧,没有半点新气象。二是心态失衡摔罐子。看到别人提拔就眼红,自以为能力比别人强、资历比别人老,感觉进步无望、上升无果,干工作没了动力,精神不在状态。三是规避风险保位子。怕承担干事责任,深知不干事就不出事,不出事就可以保住乌纱帽,常常出工不出力、动嘴不动手,做事挑肥拣瘦、拈轻怕重。这些都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表现。干部就是干事的,事都不想干了,还是干部吗,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的那份“皇粮”?建设水乡田园城市,想干事是关键,想干自然有办法,不想干事就会找理由。

  不会干事,是能力有问题。本领不够、能力不足、魄力不大,是不会干事的三大原因。有的干部不主动学习、懒于思考,习惯被动应付、简单执行,工作难以出彩;有的不钻研业务、不下基层,遇到问题手足无措、心慌意乱,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做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甩不开膀子、撸不起袖子,难以成事。这样的干部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增加工作经历、人生阅历,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

  不“怕”么事,是作风有问题。有的干部喜欢过安逸日子不思进取,解决了副科正科级别“小富即满”;有的“看破红尘”,自认为“不图个什么”,不怕领导批评,不在乎同志意见,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有的甚至无视组织纪律,胆大妄为、心无敬畏。这些干部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上下班,不因违法乱纪而受处,就能够“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混日子”。殊不知,这些不作为、慢作为行为既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也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阻碍了党的事业发展。

  干部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怕”么事的“三不”行为,是典型的庸官懒政。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的要求,让“三不”干部没有市场,让“三不”思想无处遁形,大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导向,为水乡田园城市建设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富有激情、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