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本地专题 > 争先进 争进位 创一流 > 公开晾晒

竞进提质 勇当标杆 开创新局——全市2022年度“两争一创”公开晾晒内容①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9日 来源:仙桃日报

  虎年伊始,全市“两争一创”动员会暨三级干部大会明确提出,要以竞进提质、勇当标杆、开创新局的精神状态和拼抢严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争进位、创一流。开展“两争一创”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巩固成果之需、审时度势之谋、顺应时势之举。

  目前,各地各部门正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会议要求,谋划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两争一创”活动的具体目标、工作措施。本报今起刊发全市2022年度“两争一创”公开晾晒内容,敬请关注。

市发改委

  2022年目标任务:

  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

  2. 2022年全委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

  3. 统筹推进武仙同城发展,争取武松高速仙桃段、G318仙桃高新区至蔡甸改线工程、随岳高速剅河互通、仙桃城际铁路向洪湖监利延伸、武仙合作产业园、仙桃市产业协作先行区及国家级应急防护产业基地示范工程等7项工程2022年启动开工。

  4.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评比进入优秀行列。

  5. 2022年全面创建“仙办好”营商环境品牌,力争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名次进入中等位次,居同类城市前列。

  6. 2022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具体工作措施:

  1. 聚焦发展大局,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年”行动,落实“周调度、月开工、季拉练、年总评”项目调度机制,确保“月月有签约、月月有开工、月月有投产”;二是着力推进统计入库工作,确保全年新入库项目总投资达到600亿元,储备库内项目总额达千亿元以上;三是着力推进“三库”建设,力争储备库转建设库转化率达到50%以上,建设库转达效库转化率达到30%以上;四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量化进度,力争全年完成省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130%以上。

  2. 聚焦国家政策,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围绕农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专项,加大向上对接力度,集中力量上争资金,力争2022年全委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比2021年目标增加10%以上。

  3. 聚焦全面融合,推进武仙同城化。一是持续推进“五同”发展,确保“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等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二是持续推进68项武仙同城化发展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事项,促进工作落实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确保落地生效;三是持续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七大重点工程,加快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

  4. 聚焦民生福祉,保障粮食安全。聚焦省委专项巡视和市委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持续自查自纠,迅速落实整改任务;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打好市场化收购、托市收购“组合拳”,严守“种粮卖得出”底线,确保粮食储备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考”要求,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切实把考核任务落实落细,争取省考获得优秀等次。

  5. 聚焦服务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响“仙办好”政务服务品牌。一是开展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全面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基础;二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三是开展政务服务系统创新集成行动,全面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四是开展柔性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五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行动,全面创建“仙办好”营商环境品牌;六是持续开展“市场评主体部门”行动,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

  6.聚焦平台建设,建设诚信社会。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升级改版“信用仙桃”门户网站;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提升“双公示”质量,加强对市直相关部门“双公示”工作指导,推动“双公示”数据质量稳步提高,做到无漏报、无迟报、无错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巩固提升信用修复典型经验,依托仙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信用修复跨部门联动机制和失信信息自动提醒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目标任务:

  1。争创“一区”。创建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壮大富硒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畜禽及蛋制品、现代种业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力争全年农牧渔业增加值13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比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领先周边同类县市。

  2。守住“一线”。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6.5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4亿斤以上;油菜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23万吨以上。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3。建设“一带”。完善黄鳝产业链,打造30公里黄鳝产业示范带,实现产业链综合产值超50亿元,让“仙桃黄鳝”叫响全国。

  4。培育“一批”。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储备国家级、省级龙头后备企业各5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0%,领先周边同类县市。

  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产业平台。抓好三产融合示范点建设,推进西流河稻鳝共作产业园、彭场生态循环产业园、排湖虾蟹产业园、郑场富硒食品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张沟镇创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支持郑场、毛嘴、杨林尾等镇纳入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储备库。

  2。做强特色链条。以黄鳝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核心,完成沿线养殖结构调整、设施配套、环境提升等工作;力争黄鳝苗种繁育2亿尾以上,新增网箱养鳝1万亩,推广“稻鳝”、“稻鳝菇”综合种养,让“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成为农民万元增收项目。结合“350”特色板块(5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50万亩水产、50万亩果蔬),积极争取富硒农产品、特色水产品、畜禽及蛋制品、现代种业等重点产业链奖补资金,引导广大农户通过入社、订单生产等方式,生产农产品原料,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让农民分享产业链收益。

  3。做响农业品牌。唱响 “仙滋鲜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打响“仙桃黄鳝”、“仙桃香米”等名优品牌,叫响“阿尔迪”有机梨、“硒乡源”西兰花、“武旗”毛豆等企业品牌,新认证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组织市场主体参加部省级农业展会,利用重量级媒体推介宣传,切实打造一批沔农精品。

  4。做靓农村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健全美丽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落实“扫干净、码整齐、无污水、多植绿”要求,建设美丽庭院1万户。扎实推进渔棚子、坟堆子、烂屋子“三子”整治。打造具有江汉平原水乡韵味的美丽乡村。

  5。做足安全防范。扎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病虫疫情监测、重大病虫防控及绿色防控,力争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努力创建1-2家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积极申报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市。严格做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大局稳定。

市城管执法局

  2022年度目标任务:

  立足城市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治理能力提高,聚焦“严管理、强服务、立标杆、创文明”的总体要求,竞进提质、勇当标杆、开创新局,进一步擦亮“清廉城管、平安城管、法治城管、文明城管”品牌,全面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确保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成效考核在2022年继续保持市州“优秀”等次。

  具体工作措施:

  1.健全城市管理工作体系。积极适应街道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街道赋权增效,厘清职责边界。完善城管执法日常巡查稽查机制,持续开展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加强执法着装管理,分批分期组织开展全员培训。

  2.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快打造“智慧城管”平台,持续提升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能力,完善数字城管考评。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三拆两增”专项行动和美丽街区创建,常态开展城市“十乱”、架空管线、店招店牌、户外广告、扬尘污染、静态交通秩序、“五小车辆”等市容秩序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多途径增加城区停车场(位),督促各街道选址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加快推进沔阳大道(西)、青鱼湖、北坝闸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老城区公厕布局,补齐新城区公厕短板,合理规划建设10座标准公厕。

  3.稳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区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机制,严考严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推动责任落实。加强示范引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示范单位创建,重点打造一批垃圾分类亮点社区,强化试点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及投放正确率,力争2022年底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4.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宣传、大走访”行动,营造浓厚重商亲商氛围。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互联网+监管”、政务公开等工作。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审批效率,通过减材料、减流程实现减时限、减跑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办结时限,实现便民利民。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政策宣传,积极为缴费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市财政局

  2022年目标任务:

  1.财政收入大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突破50亿元大关,质量保持全省第一,财政自给率比上年提高2%,上争资金比上年增长10%。

  2.支出结构大优化。财政资金用于产业振兴的比例高于中央、省、市规定。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对比上年增长1%,人均公共文化支出在直管市名列前茅。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不发生一笔债务违约事件。

  3.服务质量大提升。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全省考评直管市领先。

  4.绩效管理大强化。在全省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在直管市中排名靠前。

  5.财政改革大创新。推进政府采购和国企改革,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年增长率不低于3%。强力推进村级化债工作,确保高于全省、快于周边。

  6.作风建设大改进。坚持严字当头,推进清廉财政建设,干部作风明显改善,财政效能显著提升。

  具体工作措施:

  1.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坚定不移堵塞税收漏洞,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加强财政收入真实性核查,坚决查处虚收空转等问题,规范征管,做实收入,提高质量。支持推动项目、企业、人才和资本落地,支持“四基地两中心建设”和非织造无纺布企业扩大产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强力推进资金统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对比上年压减10%。严控过高承诺,将压减的支出和统筹的财力,集中用于“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重要政策的资金需求。

  3.全力服务经济发展。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免申即享”服务,为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支持构建快速反应、快速服务、快速办结、快速回复的高效服务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提升评审服务效能,实现评审业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4.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开展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加强绩效结果的转化运用,推动评价报告从“财务报告”向“绩效报告”转变,逐步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管理有机衔接,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在全省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

  5.建立健全财政体制。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使用,通过“业务规范+技术控制”的方式,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现财政资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监控。坚持“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现“阳光采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确保国有资产收益保值增值。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开展“村企结对”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村级化债工作。

  6.推进清廉财政建设。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铁的纪律守牢廉政底线,建设“好正实优”财政机关。围绕关键领域、聚焦关键岗位,落实财政资金分配规程,严格按制度管人管钱管事。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将廉政要求融入思想、融入日常、融入业务,确保财政干部、财政资金双安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