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基层治理“最优解”——市委社会工作部赴十堰郧阳区考察侧记
7月24日至25日,市委社会工作部赴十堰市郧阳区考察学习,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目标,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为仙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汲取经验、拓宽思路。
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安置了18个乡镇的4150余户、近1.5万人。社区楼宇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洁,绿树成荫;香菇产业园、袜业工厂产业集聚、活力充盈;学校、医院、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考察团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零工超市”、智慧治理平台,详细了解社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及便民服务等举措。青龙泉社区依托“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群力量直达基层末梢。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党员大户+易迁户”的协作模式,做强香菇、袜业两大产业链,吸纳3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社区创新建设的“零工超市”更是吸引了考察团的注意。该模式在“零工驿站”基础上升级为集岗位发布、积分兑换、技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已建成7个,涵盖袜业、香菇、玩具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多个领域,为“宝妈劳力”“大龄劳力”等弱劳动力群体提供稳定就业机会。今年,郧阳区将新建“零工超市”10个、可实现新增就业2000人,并列入了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清单。
“青龙泉社区以提升服务、就业、安防为主线,打造了宜居宜业的韧性示范社区,让我们深受启发。”市委社会工作部五科负责人周甜玉表示,将结合仙桃实际,进一步做实“户户走到”这一畅通民意的重要抓手,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构建高效便民的基层治理体系。
与青龙泉社区沿江相望的柳陂镇龙韵村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该村接待游客量超3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300万元。眼下,龙韵村向日葵花海惊艳绽放,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安防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乡村旅游旺盛发展。
龙韵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村党支部带动“两委”、市场主体、社团、村民共建共治共享,重大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形成“村党支部引领+专业公司指导+群众主体”的“小微权力”运行模式,权力运行透明、公开。
在党群服务中心,考察团现场观摩了综合信息平台运行情况。该平台实现村务、民情、数据“一屏掌控”,问题处置全程可追溯。“数字化治理平台极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张超表示,将借鉴这一做法,推动仙桃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数据共享、服务便捷、治理协同,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何更好答好基层“治理答卷”?考察团成员一路看一路问,带着问题深学细悟:如何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如何推动信息化赋能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在基层治理中实现“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
考察团收集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青龙泉社区依托线上微信群、企业微信、点单平台,线下通过“3+N”会议、“户户走到”、调查问卷等多元方式广泛收集民意;龙韵村推广“365”治理模式,发动群众共管共治,矛盾大家调、治安大家管、隐患大家查,治理精细高效。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系统化的共同体建设。”市委社会工作部办公室负责人胡进表示,当前“干部素质提升年”重点实施“对标争先行动”,将对标郧阳先进经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补短板、提能力、创特色”工程,深入开展“户户走到”“清洁家园”等行动,鼓励新就业群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刘贤双)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