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沔游击支队智救美国飞行员
盛夏时节,武汉蔡甸区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内,一架锈迹斑斑的美国飞虎队 P40战斗机残骸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跨国营救故事。
馆内,71岁的讲解员付建桥腰背笔直、目光炯炯,将这段中美并肩抗敌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架承载着珍贵历史记忆的P40战斗机残骸,出水于我市杨林尾张家池村,由市博物馆珍藏,现借于武汉蔡甸区侏儒山战役博物馆展览。
时光回溯到1944年5月7日,抗日盟军美国援华十四航空队38式战斗机中尉驾驶员葛莱格(25岁),驾驶飞机在武汉上空与侵华日军的飞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先后击落日机4架。最后因人机负伤,飞机迫降在沔阳杨林尾张家池村,随即爆炸起火。
葛莱格跳伞后,日军和汉沔游击队都派人来搜寻这位飞行员。下午约5时,渔民陈梅廷发现了这位蓝眼睛黄头发的飞行员,立即告诉自己的朋友董家远。陈梅廷和董家远虽是农民,对盟军美国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但他们深知,日本人要抓的人肯定是朋友。于是一合计,决定救下这个洋人,把他交给最信任的新四军游击队。
董家远立即用船将飞行员秘密送过东荆河,藏在一农民家里。这时,沙湖来的日本兵正在四处搜捕,美国飞行员吓得直往床底下钻。董家远拉住他,他知道董家远在救自己,就跟着董家远躲进了棉花田里。日本兵没有搜到人,悻悻地走了。随后,董家远将葛莱格交给了汉沔游击支队。
后来,听说张家池有人救走美国飞行员,日本鬼子又出动大队人马前来搜索。当地群众早已统一口径,称只见飞机坠落爆炸,未见有人逃出。董家远等人还凑钱买通了日本翻译官,翻译官也拿话搪塞:“一群泥腿子,哪敢去救一个洋人?”鬼子们将信将疑,此事便不了了之。
汉沔游击支队见葛莱格浑身是伤,决定连夜派人把他送到大悟县的新四军第五师师部。途中要经过白庙等日伪据点,为防不测,汉沔游击支队挑选了20多名精兵强将,每人准备三套服装,遇鬼子装伪军,遇伪军装鬼子,个个枪开机、弹上膛,护送葛莱格一路向南。
快到白庙时,护送队雇了一只大船。一部分人化装成鬼子,两位队员身穿军官服坐在舱中佯装饮酒,其余人簇拥在旁;另一部分人则化装成伪军,船头船尾放哨,而葛莱格则被藏在舱板下。船至白庙,岗哨上的日伪军一见这架势,先自怯了三分,刚要上前询问,一名“日本军官”猛地站起来,横着眼睛直盯盯瞪着:“八嘎!”说着将指挥刀抽出半截。哨兵们吓得连忙一鞠躬,赶快挥手放行。这个“日本军官”则暗自冷笑:“哼哼,咱就会这半句鬼子话!”
船从东荆河顺流而下,快出长江口时,碰上国民党的哨卡。为了避免摩擦,护送队长主动上前搭话:“兄弟是新五师的,奉武汉长官部的命令去接要员。”说着,给哨卡每人递上一支“红金”烟。哨兵们见这些新四军这么大派头,也不敢造次,双方挥手而别。
抵达大悟刚登岸,迎面撞上一小队伪军。此时化装已来不及,队长一使眼色,两位队员护住葛莱格,其余队员掏出家伙,打得伪军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护送队乘机猛冲过去,消失在青纱帐中。
就这样,汉沔游击支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葛莱格安然无恙到达目的地,受到师长李先念的热情接待,并合影留念。
后来,葛莱格驾驶的飞机发动机残骸在杨林尾张家池村打捞出水,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也是中美军民在抗战中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历史见证,更是国际友人与湖北人民携手抗击侵略的光辉岁月。(本文资料来源于武身龙撰文)(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鹿丹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