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把伟大抗战精神铸入孩子心灵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来源:仙桃日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为了传承精神、为了永久和平”;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历史、告诉未来、告诉世界:我们不忘,永远不忘……”

  2025年秋季开学季,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市各学校利用班班通、校园显示屏、宣传橱窗及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平台,宣讲全民抗战历史、抗日英烈故事、伟大抗战精神,回望那段山河破碎却众志成城的岁月,感受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与担当。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窗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创新推进大思政课,深入、持久宣传伟大抗战精神,把抗战精神铸入孩子心灵。中国红,今秋开学主色调

  “笔墨薪火,书我时代新篇;筑梦扬帆,启我壮阔征程!”9月1日清晨,仙桃二小举行开学典礼,当同学们喊出震天的口号时,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师生们眼眶湿润了,满含对抗日英烈的崇敬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仙桃二小以“笔墨薪火书新篇,筑梦扬帆新征程”为主题,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和新生入学礼、开学典礼。活动分“承礼·开笔启智”“铸魂·砥砺前行”“启航·筑梦未来”三个篇章,将传统文化、历史教育与时代使命深度融合,为全校师生带来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

  在烽火记忆照未来环节,主持人以“八十载光阴荏苒”“一支笔写尽家国梦”的深情话语,带领师生回望抗战历史、感悟新时代少年担当,激励孩子们为伟大复兴读书,深深感动全校师生。

  同一天,全市15万名中小学生重返校园。在这个特殊开学季,全市各个学校策划组织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中国红,成为今秋开学主色调。

  “爱国主义教育从学生踏进校门开始。”8月25日至31日,仙桃中学1650名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除队列训练外,学生每天集中观看《上甘岭》《红海行动》等爱国题材电影。9月3日,全校5000多名师生,集中观看了阅兵式现场直播。

  初秋的阳光洒满校园,窗外一片葱郁。教室里,孩子们张大眼睛,听老师讲抗日小英雄故事。9月1日,仙源学校精英校区104班的红色主题“开学第一课”,充满家国温度的课堂,红色主色调与童真童趣完美融合。

  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屏息聆听,不时为抗日小英雄的勇敢鼓掌。随后的“国”字启蒙环节,孩子们握紧铅笔,跟着老师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方方正正的“国”字,藏着对祖国的认知和英雄的敬礼,由此开启关于家国的启蒙。

  精英校区以“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启智润心”为主题,精心准备了具有独特仪式感的入学礼:穿越“烽火传承门”、重走“长征路”、“打卡”美丽中国、漫步“追星大道”。在“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功勋人物展板前,孩子们驻足凝望,轻轻触摸展板上的名字,在“我想成为这样的人”留言板上画下小小心愿。

  9月3日上午,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师生集中观看九三阅兵仪式,引领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当阅兵方阵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当先进的装备方队依次亮相,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科技力量,整个校园沸腾了。同学们自发地鼓掌、欢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无比自豪,表示将好好学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汉江中学师生观看直播现场,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师生们起立行注目礼,很多同学流下激动的泪水。活动前,学校党总支和校团委精心准备,更新了校园网络和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通过教师会、校园广播、班级通知,介绍九三阅兵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引导大家认真观看。此次活动不仅让师生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凝聚了奋进力量。学校党总支书记严晗表示,将持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沔州学校建设街校区举行“烽火记忆照前路,秋风为序启新程”主题开学典礼,为新学期注入温暖和力量。愉悦的音乐声中,一年级新生在家长陪伴下,小手牵大手走过红地毯,并合影留念,把对未来的期望留在开学的记忆里。

  随后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师生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仿佛托举起一个个金色的梦想。六年级学生带来诗朗诵《中国梦 爱国情》,深情诠释“我的梦,你的梦,中国梦”,把典礼引向高潮。师生们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铭记烽火历史,传承英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伟大复兴而读书!”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校园。

  “这场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开学典礼,不仅为新生开启了全新的学习生活,更凝聚了师生携手前行的力量。”沔州学校建设街校区执行校长何正军表示,将持续推动红色教育,举办爱国主义系列演讲比赛、革命英雄班级命名活动,以英雄精神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昂扬红色正能量。

  “升国旗、讲抗战故事、看大阅兵”,这是陈场中小学的“开学必修课”。9月1日上午大课间,陈场中小学师生齐聚操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小主持人国旗下的讲话,分享抗战老兵故事,让人动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代表来到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祭扫胡幼松烈士纪念碑,牢记光荣历史。晚上,集中收看“铭记与奋斗”主题《开学第一课》。9月3日,集中收看大阅兵直播,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抗战精神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筑基

  9月3日上午,仙桃九中,所有教室多媒体设备一起打开,全校师生一同收看阅兵式现场直播。为做好此次集中收看活动,学校提前做足了“功课”:检查网络、设备,技术人员随时待命;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群、课外活动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收集整理抗日战争、历次阅兵纪录片、图文资料等,辅助教学和讨论交流。

  看完直播,大家围绕观看阅兵的感受、对抗战历史的认识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观九三阅兵、抒爱国情怀”,学校还将举行征文比赛,“引导师生用文字表达观看阅兵的感受和对祖国发展进步的思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昌俊介绍,将拓展主题班会,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深化学校“君子文化”教育。

  仙桃九中创立并践行校园“君子文化”,提出了“行君子之道,筑人生之基”的育人理念,以君子文化浸润心灵,以君子德行涵养自觉,培养学生文雅气质、自律意识、乐学品质、善思习惯,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君子文化的核心内容,抗战精神是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富矿’。”昌俊认为,弘扬抗战精神,打造君子文化教育特色,就能构建起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丽日蓝天下,坐落于沔城高中院内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沔阳苏区将帅纪念园庄严肃穆。沔城高中802名高一新生神情凝重,整齐列队,在雕像前肃立,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在沔阳苏区历史陈列馆上“开学第一课”,是沔城高中的传统。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坚守“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五育并重,全面发展”办学理念,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活动育人,创出“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副校长王慧表示,“我们就是要让同学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这片热土上,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沔城高中的土地上,延续着千年古镇的文脉,也曾点燃人民革命的星火——1924年,沔阳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此成立,在仙、洪、监、潜地区率先举起革命的旗帜;1927年,震惊鄂中的沔城暴动在此掀起巨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奠定政治基础。

  9月3日上午,位于长埫口镇的杨显东学校举行升旗仪式,821名师生齐聚操场,向国旗敬礼。随后,全校师生分班级观看阅兵式直播。校长王洪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爱国力量,像先烈们那样,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让“家国”成为心中最厚重的情怀。

  作为以著名农学家、原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命名的学校,杨显东学校从诞生之日起便顶着神圣的红色光环。“石头可以压垮一朵花,却压不垮一颗想要破土而出的种子;无论在何种境地,像种子一样活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王洪最想对农村孩子说的一句话。学校利用校史资源,打造“种子文化”教育品牌,把弘扬杨显东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种子在学生心灵深深扎根。集中观看活动之后,学校还将举办爱国主义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拓展活动成果。

  “中国战场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9月3日上午,市实验小学师生齐聚校园,共同观看胜利日大阅兵直播。辅导员深情讲述了中国以“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纪念胜利,是为了铭记历史,是对东方主战场功绩的庄严宣告,是对正确二战史观的弘扬。”

  直播结束后,在各班级教室,班主任利用准备好的珍贵历史影像、图片资料和文献数据,与学生们重温抗战历史,引导大家理解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

  西流河镇初级中学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胡家台战斗纪念馆,开展“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红色基因”开学活动。党员教师、团员学生代表走进纪念馆,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重温胡家台战斗光荣历史,学习胡家台战斗英雄事迹。在胡家台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烈士王柏青的孙子王占祥老师说,和平来之不易,烈士精神要永远铭记。我要带着爷爷好好看看如今的盛世中国,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葆有爱国主义教育“持久原动力”

  “抗战胜利80年后的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启示课。”市教科院思政课教研员钟国富,看了阅兵式直播后说,今天的阅兵,既是向先烈致敬,也是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珍视和平,但绝不会忘记苦难历史。

  作为思政课教研员,钟国富目不转睛看完全程直播。他动情地说,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所有老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运用好身边的教材,把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推进下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钟国富说,仙桃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要以“大思政课”理念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增强思政课实效,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阅兵式现场,新型战机如银剑刺破苍穹,铁甲战车轰鸣驶过长安街。“这壮观的场面,不仅是强国的宣言,更是与80年前烽火岁月的无声对话”。这是市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唐俊的“观后感”。

  唐俊对于沔阳抗战史如数家珍。他说,1938年武汉沦陷后,沔阳成为日寇觊觎的目标。面对敌机轰炸和侵略者的铁蹄,抗日名将王劲哉与沔阳军民作出了泣血抉择:焦土抗战。1941年初春,近两万民众含泪撤离世代家园。军民亲手点燃古城,两天两夜的烈焰将500多栋房屋化为断壁残垣。这不是毁灭,而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誓言。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曙光降临,仙桃作为受降地之一,见证7000日军缴械。民众重建桥梁,取名“受降桥”,这名字如城市肌理的年轮,为胜利作永恒证言。唐俊说,当今天战鹰的航迹划过苍穹,装甲的轰鸣震撼大地,这不仅是国力的象征,更映照出昔日沔阳父老在敌机阴影下不屈的脊梁。

  “九三阅兵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持久动力源’。”正高级教师、市教科院原高中历史教研员沈承尧说,抗战胜利的光荣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关键转折点。抗战的胜利使中华民族重塑民族精神与认同,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奠定了精神基础。抗战中,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空前激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救亡图存成为民族的共同意志,凝聚起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沔州学校初中部执行校长汤敏飞和全校1800多名学生一起观看了九三阅兵。他被阅兵的壮观场面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满是震撼与自豪。他说,九三阅兵对师生来说,不仅是一场纪念活动,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全体教师更加坚定了为国育才的使命,让孩子们更加明确了学习报国的志向。

  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实验三小语文教师彭娟看直播时几度热泪盈眶,同学们也是藏不住的骄傲。她表示要把这份震撼和感动化作教学的动力,在课堂上厚植爱国情怀,引领学生立大志、长本事,做为祖国添砖加瓦的有用之人。

  省优秀教师、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仙桃三中沔阳大道校区教师唐国强还沉浸在看阅兵式的兴奋中。他说,雄鹰列阵,铁甲铿锵,盛大阅兵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也深知和平盛世来之不易,愿以余生为炬,照亮青年一代,与祖国共赴新征程。

  新入职的仙桃中学高一生物教师蒋丽雯感慨万千,胜利日大阅兵让她由衷感受到了祖国的无比强大。她说,作为一名新任教师、时代新人的教育摆渡人,更明确了使命担当,要把阅兵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

  看了阅兵式直播,青年学生心潮澎湃,升腾起感动和自豪。仙桃中学高一(7)班学生汤文定说,当铁流滚滚的那一刻,我的心随着发动机的轰鸣而沸腾。他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当有吾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宏愿,努力学习,投身国防,为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献力。

  80年沧海桑田,80年天翻地覆。仙桃中学高一(8)班学生肖雄说,80年前,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铸长城,以铮铮铁骨御强敌,演绎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诗。抗战胜利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时代,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好好读书。(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晓旦)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