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教师节,我们这样过”
今年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一个充满希望与感恩的日子。
郑场中小学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场彰显荣光和爱心的奖学助学活动举行。
一批爱心人士为郑场教育发展促进会捐款,促进会为48名优秀师生和17名困难师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
活动简朴而热烈。郑场秉承尊师重教传统,以送关爱的方式,度过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
聚光灯下的掌声
一句誓言,一生守候
郑场教育发展促进会于2012年成立,由一批郑场籍热心人士、乡贤发起,致力于资助家乡教育发展,14年来,吸引数十名爱心人士参加。促进会每年举行捐资助学活动,奖励优秀师生、捐助困难师生,累计发放爱心款46.8万元,资助物资10余万元,奖励资助师生600余人次。
奖学助学活动现场,当地主要领导致辞,企业家、爱心人士代表为优秀师生、困难师生代表发放爱心款,勉励教师以爱为帆,以智为桨,不辱使命,不负嘱托,耕耘不辍,当好学子引路人;希望同学们以梦为马,以知为基,不负师恩,不负韶华,不惰其体,当全能新时代好少年。
教师节找到好教师为“师”,是青年教师最好的“节日礼物”。
9月9日,仙桃中学举行“青蓝工程”结对仪式,11名资深教师与24名新入职教师结成师徒,以老教师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更多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力量。“青蓝工程”连续举办多年,寄托着学校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殷切期待。
结对仪式前,仙桃中学制定了详尽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实施目标、方法、指导教师(蓝方)及新教师(青方)职责。方案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指导等途径,关心结对教师的师德、学习、工作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上好常态课和公开课,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教师。这是学校送给年轻教师最好的“节日礼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仙桃二中小学部表扬24名优秀教师、6名优秀管理干部、13名优秀班主任、3名优秀备课组长、13名优秀共产党员,表扬他们以爱为舟、以勤为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下不平凡的成绩。
教师节,聚光灯下的誓词铿锵豪迈,掌声热烈而持久。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9月6日,彭场镇学区举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教师节活动,师生共庆第41个教师节。
响亮誓言在大礼堂回荡,每一字饱含对教育的赤诚,每一句承载着对学生的关爱。来自彭场中学、彭场实小、二小、三小、何场小学等学校的优秀教师受到大会表扬。他们中有扎根一线数十载、用爱与责任守护学生成长的资深教师,也有锐意进取、以创新教学点亮课堂的青年骨干。
彭场镇学区今年还创新举办了以“学规定、正师风、践行动”为主题的教师论坛。多位教师聚焦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行动和体会,为推动基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与力量。
烛光温暖,火光炽热,星光璀璨。9月9日晚,沔阳小学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首届师德先进颁奖典礼,3个校区265名教师聚集一堂,共庆自己的节日。
烛光、火光、星光,交织成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绚烂光谱,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13名“烛光”教师、12名“火光”教师、13名“星光”教师,先后上台,接受师生、家长代表的祝贺和礼赞。
颁奖典礼给“烛光”教师的颁奖词是:如烛光般温暖,在平凡的讲台上,用耐心点亮学生的求知眼眸;在深夜的办公桌前,用坚守批改每一份作业,默默燃烧着自己,让每一个孩子在温暖中成长。
给“火光”教师颁奖词是:似火光般炽热,怀揣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面对挑战,勇往直前,用行动力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教育充满力量与温度。
给“星光”教师颁奖词是:像星光般璀璨,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用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成长;他们是教育路上的领航者,以卓越的成绩照亮校园,成为师生心中的榜样。
4名“岗位标兵”、4名“岗位示范”、4名“岗位模范”教师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教师之家的“仪式”
送给“教师妈妈”的鲜花
“10年前,当了一辈子数学教师的父亲退休,把用了30年的圆规送给子承父业、当语文教师的女儿——画圆要找准圆心,教书要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仙桃三中朝阳校区初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701班语文老师周雯,现在讲到这些仍激动不已。她有个教师之家:父亲先后在汉江中学、仙桃四中教数学;丈夫在三中风和日丽校区任教。
周雯时常翻开自己上中学时的作文本,红笔批注的痕迹依然清晰。“你看,”父亲笑着说,“文字和数字一样,都在寻找一种精确的表达。”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今天,当周雯讲解文言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时,总会带上这支圆规,展示给孩子们看。数学的严谨与语文的浪漫,父与女的使命,在这一刻完美融合、交接。
周雯动情地说,粉笔灰浸染过父亲的双鬓,如今也落在我的肩头。那支他传给我的粉笔,一端列出函数的深刻,另一端写着语文的温存——原来教育最美的方程,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退休后的父亲是个“精致的老人”:衣服较随意,但对帽子、鞋子有讲究。每年教师节,一家人在外面吃个饭,一场最朴素的“仪式”,周雯会给父亲买一顶他喜欢的帽子、添一双舒适的鞋子。今年教师节的家庭聚会改在中午进行,“因为晚上我有自习课,8:30后才能回家。”她说。
“崇拜教师父母,从小想当一名教师,高考填志愿时差不多没有犹豫,直接报了师范大学。”张蕾笑说,选择当老师,“完全是受了父母影响。”
张蕾家“一屋子语文老师”:父母都是语文教师退休,自己教了26年语文。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刚上班时,学校要听一堂她的公开课。那堂课讲说明文,又是初上讲台,她心里完全没底。问父亲,父亲要她先琢磨,打草稿,理清一堂课的思路,再试着复述、讲解。磨了一周,父亲给予指导、纠正……最终完美呈现,老师们对这堂课的评价是,“表演”不错,“剧本”到位。
这件事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意识到,讲好课,做足功课多么重要。她也理解了父亲,为什么刚开始不给她指一条“捷径”,而要她自己摸索,四处碰壁,“自己下了功夫,功课做深做透了,修炼才是自己的。”
“教师节对我们家说,就是平常的一天”,张蕾说,给父母发红包吧,他们肯定不会收;买衣服吧,很难合他们的意。妈妈喜欢花,今年教师节,就送一束花给爸妈老师。
彭本国是仙桃三中朝阳校区初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715班数学老师、班主任,也是一对“夫妻档”数学教师、仙桃名师、40年教龄。他爱人也在本校教数学。他的体会是,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尊德,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何能正人?其次是重法,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懂得知识,增长见识。再就是关注,学会引导、“放手”,与学生交朋友,相信学生“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教师节就是个普通的周三,我们都有课,还有午自习,节日的浪漫就是‘让班上的孩子们开心快乐’。”彭本国说。
关凯祥来自安徽亳州,刚入职仙桃三中朝阳校区。他也是双教师家庭,妻子是宜昌人,在三伏潭镇任教。他教7个班的地理,每周14节课,工作压力不言而喻。今年的教师节,他没有特别的安排,“与平时一样,在工作和学习中度过。”关凯祥说,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近些年我们就没有过这个节。”英语教师杜嫚教龄20年,先后在5所学校当过老师,丈夫是仙桃小学的语文老师。“下午3节课,加上晚自习,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过节日就是个传说。”杜嫚每周有9节英语课、6节地理课、3个早自习、2个午自习、每3周2个晚自习,“整天像个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杜嫚最感动的是,那年到千秋学校支教一年,30多个孩子,差不多全是留守儿童。她每天查寝,跟孩子们互动、交流,结下深厚友谊。她离开千秋学校后,忽然有一天,有好几个学生来她工作的学校看她。可是她当时不在学校,留下遗憾。后来打听到,那几个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为感谢老师,专程拜访。虽然没有见面,她的心却是暖暖的:孩子们升学愿望实现,就是老师最好的价值体现。
节日的忙碌与满足
把最好的状态给孩子们
“刘老师,节日快乐!”如果不是学生的问候和不停震动的手机信息提示,仙桃中学物理教师刘四胜根本没意识到又一个教师节到了。
9月10日清晨6:00,淅淅沥沥一阵秋雨,吹来清爽怡人的风。6:25,他准时出现在高一(8)班门口,笑容满面地迎接学生到来。清点人数,57人,一个不差。
兜里的手机不停震动。“四阿哥,节日快乐”“胜哥,天天开心”……满满的祝福,快要溢出屏幕。刘四胜读着读着,眼眶湿润了。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一生一策制定培养方案,让他们最大限度实现能级跃升。”刘四胜从教25年,是市教科院高中物理兼职教研员,多年担任仙桃中学提招班班主任。他注重实验导入,课堂深入浅出,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班主任工作中探索出独特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建设策略,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每届高考成绩优异,先后培养了多名清北学生和中科大少年班学生。2025级毕业班,全班61人全部考上211以上大学。多次获评市教育局“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高考备考先进个人”;2024年获评“楚天名师”。
“当教师的确辛苦,但幸福感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在刘四胜看来,作为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教师职业带来的不仅是体面和尊严,更多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师节,社会各界的激励是教师们的温暖记忆。
“坚守初心、潜心育人,把这份激励化为工作的动力,笃行不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郑场镇优秀教师代表、中心学校工会主席施以涛表示。他扎根偏远乡村教书25年,先后在徐鸳小学、官庙小学、郑场二中教书,当过络绎小学校长,现在郑场镇中心小学教书。岗位、分工变动始终不改扎根农村、深耕教学的执着,服务乡村教育、让农村孩子读好书的初心始终滚烫。
施以涛提出并践行“让乡村孩子学好数学”“生活实例教数学”“红色课堂讲身边故事”等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生动有趣,吸引人,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创新案例。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一份沉甸甸、暖洋洋的鼓励和肯定。”获得学校“星光教师”,沔阳小学黄金大道校区语文教师高艳霞满脸幸福:教育,从来都是一场幸福的修行。我将以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孩子们,为他们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同行路上的每一个拨弦人、追梦人。”这是刚获得“火光教师”荣誉、沔阳小学前通路校区教科室主任、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辅美老师的体会。她说,手捧这个金灿灿的奖杯,让我更加坚定,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路上,将与勤奋、努力、踏实、团结的沔小伙伴共举这束温暖的火光,让这束光越来越炽热,越来越耀眼。
秋风拂过窗棂,特校教师程诗瑶轻轻抚摸着轩轩的头,耐心引导他说出“谢谢”。这是9月10日,程诗瑶在特殊教育学校陪孩子们度过的第7个教师节。这名来自襄阳的姑娘,将青春与爱心扎根在这片特殊的田地。“被孩子们需要”的幸福感,是她前行的力量。
初接一年级时,这群特殊孩子让她彻夜难眠:智力发展的差异、脱离家人的胆怯,尤其是3名孤独症学生无法言说的焦虑,常化作哭闹与自残。从此,她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轩轩爱蓝色”“小严喜积木”“晨间易烦躁”……课堂间隙,她总蹲在孩子身边,用温柔消解隔阂。
看着曾经沉默的孩子慢慢开口,曾经焦躁的身影渐渐平和,程诗瑶愈发坚信:“这些孩子是慢开花的种子,作为园丁,要耐心等一场春暖花开。”她用日复一日的温柔与执着,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2025年教师节,她眼中的星光,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带着憧憬,很多新入职教师兴奋地度过自己的首个教师节。
蒋丽雯是仙桃中学2025级高一新教师、武大硕士研究生。“迎来第一个教师节,心中倍感激动与感恩。”她说,当初选择教师职业,初心很单纯:渴望发挥自己的能量,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去照亮更多孩子们前行的路。真正站上讲台,这份初心有了真实的体温: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听到大家的回答,这种被信任,被需要的幸福感让我充满了力量。学校实施的老带新“青蓝工程”为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后盾,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
因为喜欢旅游和地理,喜欢上了教师这份职业,并从湖南平江考到仙桃。仙桃三中朝阳校区地理老师朱丹说,自己是从山村走出来的,深深地懂得读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很幸运来到仙桃三中朝阳校区这所最美的学校教书育人,圆自己的教师梦。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适应教师这个角色,把课备好,把孩子们教好,融入这所学校,融入这座城市。“热爱才会享受,相信教师这个职业我会热爱并享受一辈子。” 朱丹对未来满怀憧憬。(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晓旦)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