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从军志一门报国情——彭场镇大岭村朱德明家庭家风故事
爷爷参加抗美援朝,扛钢枪、保家园;儿子系空军保密员,一手板报绘忠诚;孙子云端砺刃,无畏天降,在朱日和沙场阅兵接受最高统帅检阅。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彭场镇大岭村村民朱德明一家祖孙三代接力从军,用军装映照忠诚担当,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朱家祖孙三人都是共产党员。
朱德明的父亲朱大阳,是朱家第一代扛钢枪、保家园的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不慎连人带枪跌落山崖,摔断腰骨,钢背夹褂穿了一生。
退伍后,朱大阳仍不忘报效国家,先后担任过民兵中队长、农会主席,初、高级社主任,是大岭村首位党支部书记,1991年去世。他生前常常教导两个儿子,“只要条件允许,国家需要,都要让子孙们去当兵。”
在朱大阳的影响下,朱德明1981年参军入伍,在原北京军区空军某部担任保密员,次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1995年退伍。
“只要带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和拼搏精神,在哪都能闯出自己的精彩。”2016年,在陕西经商的他,在村“两委”的感召下,回乡担任牛鼻岛乡村旅游合作社理事长,带领村民共圆乡村旅游梦。2018年起,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1993年出生,身高一米八三,身材挺拔的朱思豪从小听父亲讲述军营里的故事:海训时被汗水湿透的军装、战友间不抛弃不放弃的情谊……还有父亲练就的一副好体魄,写得的一手好字,拿奖拿到手软的军营黑板画,让他对部队这所大熔炉、大学校、大舞台无比好奇和向往,那些故事里的热血与忠诚,悄然在他心里种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2011年高中毕业后,朱思豪应征入伍。临行前,邻居大哥哥周进将朱德明送他的一句话转赠给朱思豪:既来之,则安之。在新兵训练营的3个月,无论多苦多累,朱思豪始终牢记父亲的这句话。
从跑500米累到呕吐到20分钟内完成5公里,朱思豪用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完成从“吊车尾”到“排头兵”的逆袭。
2013年,他顺利进入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伞兵、重型装备教员。因综合素质过硬,多次获评“优秀士兵”,参加了2015年珠海航展、2022年长春航展,以及各类演习任务。
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朱思豪和12000名官兵一道,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阅兵式后,他被阅兵联合指挥部评为阅兵先进个人。这是朱思豪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纪念的一件大事,更是朱家三代人的荣耀。
2023年12月,朱思豪退伍转业至市交通物流发展局。从军营到单位,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担当。朱思豪将传承良好家风,在新岗位诠释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拼搏、实干续写荣光。(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邓一凡)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