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垸做强西兰花产业“芯”动力——农户市外“飞地”种花1.8万亩
9月18日清晨,九合垸原种场智能化育苗工厂内,负责人刘卫华掀开育苗大棚,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新苗的清新味道扑面而来。苗床上,一盘盘西兰花幼苗生机盎然。
“这是第四批,共1.5亿株。”刘卫华介绍,目前幼苗已经售出三分之一,20元一盘,价格实惠,出苗率比外地苗高出不少。当日,河南扶沟、江西九江两地共订购了500多亩种苗,荆州一家合作社也购买了230亩种苗。
剅河镇谢场村农户王平娇去年购进外地种子自己育苗,出苗率低,损失不小。在育苗工厂,她一次性买下1300多盘种苗。刘卫华说,这些种苗分为耐寒、翠绿、美青三大品种,生长期分别为60天、70天、90天,通过科学搭配实现错峰上市,可以让收益最大化。
九合垸紧挨潜江、监利,得益于厚土层和天然富硒土壤,成为西兰花种植的理想区域,被誉为“西兰花之乡”。经过25年发展,全场西兰花种植面积达1万亩,带动周边10万亩种植区,形成了完备的“一朵花”产业链,是全国西兰花主产区之一。
刘卫华是九合垸西兰花产业链的“操盘手”。他与西兰花打交道已有13年,从种植、收购、销售,到如今育苗,和合伙人创办了快鑫合作社、兄弟农业、维塔根农业科技三家企业,开启培育“仙九一号”“九垸一号”自主品种,正在奋力实现从“种得好”到“育得好”再到“四季育苗”的“芯”跨越。
这得益于智能化育苗工厂的投产。今年6月,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100亩的育苗工厂一期建成投用,包含20个智能化温控大棚和露天育苗区,年育苗能力高达1.67亿株。工厂引入了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从播种到育成幼苗仅需30天,出苗率稳定在95%以上。
育苗工厂不仅卖苗,还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农户只管种,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刘卫华对承包大户邓玉承诺。去年,邓玉种植200亩西兰花,净赚30多万元。今年他扩大到300亩:“有了工厂种苗,心里更踏实。”
服务产业持续升级,早前九合垸启动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改善耕地质量、推动土地高效利用。场里还投入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把产业道路修到田埂,实现“田成方、渠成网”。为满足西兰花收获高峰期的储藏需求,辖区冷库数量增至23座,实现了“种、育、苗、栽、收、储、销”一体化。
随着“一朵花”品牌力影响扩大,九合垸一地难求和轮茬种植问题逐渐凸显。今年7月,九合垸原种场党委联合市邮储银行为种植大户批复200余万元贷款,组织农户到周边县市考察,探索土地流转新途径。
眼下,61户市场主体和种植大户在河北张家口,省内潜江、监利和市内周边乡镇等地共流转土地1.8万亩,实行“统一育苗、本地供应、外地种植、本地收购、统一销售”的新型农业“飞地”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刘贤双)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