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汤彪传承老兵父亲家风——小作坊“逆袭”做外贸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来源:仙桃日报

  秋日的长埫口镇,湖北美泉塑料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50余名工人围着60多台热合机赶工。这批发往上海保税区的40万件塑料衣订单,已发货16万件,剩余部分正加紧生产。

  36岁的汤彪穿梭其间,不时拿起塑料衣检查接缝,眼神认真严谨。从警校毕业生到执掌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外贸企业,从接手父辈小作坊到开拓澳大利亚、土耳其市场,他的创业路,始终印刻着父亲——40余年党龄、退役老兵的家风烙印。

  “做生意,诚信是压舱石,比赚钱更重要。”这是汤彪从小听父亲说的话。2005年,汤父在长埫口镇办起塑料制品小作坊,用老式热合机加工塑料鞋套,带着两三个工人常忙到深夜。一次,一批鞋套热合边没压牢,客户未察觉,汤父仍主动返工、自担损失:“人家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信任。”父亲的坚守,在汤彪心里扎了根。

  2010年,汤彪从警校毕业。看着年近花甲的父亲操持作坊吃力,车间设备老旧,他放弃安稳工作,回家接手家业。“父亲守了这么多年,我得接好班。”他先注册“湖北美泉塑料制造有限公司”,让小作坊有了规范身份;接着凭父亲的诚信口碑,上门对接中百、中商、武商等商超,签下长期鞋套订单,稳住核心客户。

  站稳脚跟后,汤彪发现局限:订单集中在本地鞋套品类,老式热合机日产量仅几百件,接不了大额订单。恰逢电商兴起,他开通网上销售渠道,白天在车间学生产,晚上研究外贸平台、练英语。起初订单少,客户因“新企业没名气”拒绝沟通,他仍坚持“诚信为本”,主动发车间视频、展示原料检测报告,承诺“质量不达标全额退款、承担运费”。

  终于,一位澳大利亚客户下了小额塑料衣订单。汤彪全程守在车间,查原料韧性、调热合温度、检成品接缝。客户反馈“质量远超预期”,国际市场的大门就此打开。后来,他又赢得土耳其客户信任,如今这两个市场年销售额稳定在2000万元左右,成为公司核心业务。

  2013年,公司接到大额塑料衣外贸订单,但产能不足,汤彪尝试外发部分加工。但外发产品接缝开裂、边角不规整,距交货期时间很紧。他果断决定:“全部作废,连夜重新生产!”工人分两班倒,他连续48小时守在车间,最终如期交付。客户知情后追加订单,汤彪也立下铁规:所有订单不外发,成品经“车间自检、质检抽查、出库全检”方可发货。

  随着订单增多,老式热合机效率不足。几年前,汤彪投巨资购入60多台新型热合机,效率大幅提升,还能精准控温控压,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老工人李师傅感慨:“以前靠手感,现在机器设定参数就行,汤老板肯投设备,我们干活有底气。”

  后疫情时代,仙桃不少无纺布企业转型做塑料衣,市场竞争加剧,湖北美泉订单却逆势增长,靠的是汤彪推行的“以老带新”制度。20多位跟着汤家干了10年以上的老员工,每人带1-2名新员工,手把手教操作、质检。新员工张文健说:“3个月就能独立上工,工资稳步上涨,在这干活踏实。”

  汤彪还从源头控质量。以前外购原材料,常因批次不同导致质量波动。2020年,他建设原材料加工车间,实现从塑料颗粒到薄膜的自主生产,每批原料都经检测。他还组织改良热合机,加装自动温控和故障报警功能,设备故障率降低,塑料衣使用寿命延长。

  如今,湖北美泉有4个车间、150多名工人,月产60多万件塑料衣,远销国内外。但汤彪没停步,办公桌上放着半自动化设备研发方案:“下一步搞半自动化生产线,提效率、减误差,让公司再上台阶。”

  公司荣誉墙上,最显眼的是汤父年轻时穿军装、挂奖章的泛黄照片。“父亲说,党员身份不能忘,老兵作风不能丢。”汤彪说,父亲的诚信、坚守与担当,是家里最宝贵的财富。

  清晨,车间机器轰鸣,汤彪站在生产线旁,看着工人专注作业的模样,想起父亲当年在小作坊里弯腰检查产品、深夜调试机器的场景。他知道,自己接下的不只是家业,更是需用一辈子传承的家风。这缕家风,将继续陪伴湖北美泉在市场浪潮中稳步前行。(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胡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