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之名共创未来——仙桃第一届“校友回归·共建支点”暨招才引智大会侧记
仙桃,以一座城的最高礼遇,向天下英才发出盛情邀约。
10月28日,我市举行第一届“校友回归·共建支点”暨招才引智大会。全国16家高校院所的65名专家教授,17名知名校友,114家本土企业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代表受邀出席开幕式,共商发展大计,同绘未来蓝图。点燃城市人才引擎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最强引擎。
“我们热切期盼各大高校院所能与仙桃共建创新平台、共育高端人才、共克技术难关,热切期盼广大企业能以事业聚才、以平台育才、以待遇留才,热切期盼在外杰出校友能献智献力、投资兴业、回报桑梓。”大会向四海贤才发出诚挚邀约。
创新仙桃,近悦远来。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加快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引育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大事抓实抓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密集出台“仙九条”“创八条”等产业扶持政策,做大做优“两院两中心”等科创平台载体,着力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要素活力迸发。
现场同步设置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展区,汇聚仙桃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多位专家的前沿科研成果,提供涵盖各领域的优质岗位,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支持,全方位展现仙桃引才留才的诚意与实力。
“信心、韧劲、共赢,是我所理解的仙桃这座城市的底色。”库柏特(湖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琳博士深情分享企业与仙桃共成长的故事,“从项目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50天,这种把企业的事当自己事的责任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仙桃的营商环境是刻在行动中的承诺。”
锚定“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的目标,全市聚集各类人才近20万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加速形成。一个梦凝聚一群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仙桃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抢占新赛道、构筑新优势——此刻的仙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基础、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的碰撞正催生出丰硕成果。“目前允泰坊正朝着精深加工领域进军,咱们团队的多层级液氮冻结保水保质技术将有效帮助企业布局新赛道。”武汉轻工大学陈季旺团队成员王柳清介绍,该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黄鳝精深加工的品质与保质期,还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落地转化。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通过‘院士专家仙桃企业行’平台与企业对接上了,我们打算把今年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扩大试验。”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印杰难掩激动。他介绍,团队目前已实现黄鳝全程数字化养殖,通过与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全力攻关黄鳝粘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推进黄鳝“最佳奶粉”饵料轮虫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推动仙桃黄鳝养殖从‘3万尾小规模试点’向‘10亿尾产业化发展’跨越,有效解决野生苗种品质不稳定的痛点,为仙桃打造全国领先的黄鳝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印杰说。
从招才引智搭建人才回流通道,到聚焦产业攻坚突破技术瓶颈,从政企协同完善合作机制,到校地合作搭建科研转化平台。仙桃大力实施汉江人才计划、沔才回归工程、“周末教授”柔性引才政策,不断完善“沔才卡”人才服务体系,一个共同的“仙桃梦”,汇聚成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一群人托举一座城
孕育朝阳企业3000余家,培育总市值突破万亿元的上市公司20余家,如今的仙桃,构筑起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从这片土地走出的“沔商”群体,成为仙桃发展进程中最坚实的“外脑”与“外援”。
“走得再远,根永远在仙桃。”作为“校友回归”工程的代表人物,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动情地说:“我愿化身连接前沿科技与家乡发展的桥梁,将科技领域的资源、视野与人脉,与家乡发展需求紧密相连。相信每一位从仙桃走出的学子都是‘种子’,能在家乡热土播下创新希望,为仙桃绘制更智慧、繁荣、富吸引力的未来画卷。”
“仙桃造”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攀升,企业对核心科研技术的渴求也日益迫切。会议现场,仙桃创新性地以“需求导向”发布科研攻关“榜单”,将农业类、制造类企业的核心科研需求公开“发榜”,以此拓宽引才渠道、精准对接人才资源,真正实现“企业缺什么,就引什么人才”。
当天,12名深耕各领域的教授学者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仙桃“招商引智”的“代言人”以及宣传仙桃人才政策的“活名片”;16所高校正式设立仙桃市“招商引智”工作站,为人才来仙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搭建起“校地合作”的稳固桥梁。
一群人托举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一群人——仙桃正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的城市气度,邀请更多“千里马”在创新创造的沔阳大地上自由驰骋,在支点建设的奋斗征程中竞相奔腾。(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张曼 黄芸)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