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心灵播下阳光的种子——仙桃二中探索落地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

在仙桃二中,每晚看央视新闻联播成学生日常,以此引导学生学知识,扩眼界,晓时事。图为该校长虹路校区10月30日举行的“进步杯”新闻联播大赛现场。
10月27日下午4时,仙桃二中学术报告厅,共青团团歌声响起。一场主题为“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的新团员宣誓仪式在这里举行。55名新团员和部分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豪迈的誓言响彻大厅。校领导为新团员颁发团员证,佩戴团徽,并上了一堂《以青春之名 赴时代之约》的团课,勉励大家把信仰化为行动,把责任扛在肩头,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让青春在实现中华复兴伟业中绽放光彩。
把讲“党课”“团课”作为“常态课”,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队建,探索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推进大思政课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仙桃二中创新实践,创出一条特色之路。
活动沐心,心中有光
“党员导师制”引领大思政课落地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在仙桃二中,每一名党员教师的桌面上,都摆放着一个醒目桌牌。党员教师“明牌”,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担当,引领一线教师争先创优,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这是仙桃二中创新实施“党员导师制”的一个缩影。
“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力量之源,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引领大思政课落地的关键。”仙桃二中党总支书记向建军说,仙桃二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行“党员导师制”,以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推进大思政课落实落地。
深化“党课我来讲”活动。总支成员、各校区执行校长带头讲党课,每名党员教师学党史、讲党课,补齐思想短板、补足精神之钙。构建党建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以“双师”融合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思想境界、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推广党员导师、德育教师、进步学生1∶1∶1模式,遵循“入队—入团—入党”人生成长三部曲,强化思想引领,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党员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下社区、到农村、进工厂,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本领。开展小能手比赛,引导学生学种植,学做饭,学手工,把学到的各种手艺带到学校,带进课堂;进行安全小卫士评比,教育学生学会家居、社会生活安全防护知识。倡导亲子共读一本书、健身打卡、过传统节日等,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执教主题班会、中医知识、茶文化、中国武术、地方戏曲等,引得学生连连惊叹……
廿四载春秋台上奉献,十三载党徽胸前闪光。“青蓝工程”导师徐龙秉持“以红色匠心,铸教育初心”信念,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传帮带过程。
他与青年教师余梦婷结对,一直引导坚守教师初心。他们在《论语》中领悟师道精神,在《师说》里体会教育真谛,在研究《己亥杂诗》时,将无私奉献的基因融入课堂。坚持“三带三导”:带教学设计、带课堂实施、带教学反思;导教育理念、导教学方法、导职业规划,一起打磨课堂教学,完善情感教学,优化思辨训练。引导青年教师既讲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周琴老师从教36年、14年党龄。在党员教师青蓝结对中,她与青年教师钱霞结对,将关爱融入帮扶全过程,以精准指导与贴心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她聚焦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示范优质课,展示高效课堂构建方法;共同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手把手指导板书优化、课堂互动设计等细节。模拟课后评课议课,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指导青年教师快速突破教学瓶颈。在师德修养培育上,她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通过分享育人故事、交流党建学习心得等方式,言传身教传递育人初心,党徽在三尺讲台闪光。
悦视舒心,眼中有神
天天看新闻联播成学生日常
“浙江乌镇,江南水乡,枕水人家,即将迎来又一场盛会……”10月17日晚7:30,仙桃二中长虹路校区8(14)班,央视新闻联播结束后,班上的“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接着开始。铖铖同学走上讲台分享。他当晚“说”的主题是:“走进乌镇网事、共赴网络盛会”。
2025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在乌镇举行。博览会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发展馆和场景体验馆、七大主题展区,展示千余项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及应用场景。
在“说”完新闻事件后,又介绍了相关背景:“我有幸从乌镇得到一枚徽章,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小溪缓缓流淌。在这样一个江南古镇,汇聚着当今世界科技前沿之光。10年前,中国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历经10年深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接着,他谈了自己的感受: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再到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乌镇的命运齿轮悄然转动,每个人都因此改变。让互联网家园更繁荣、更干净,未来的我们有责任。
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
仙桃二中把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学生“必修课”,每晚利用“班班通”集体收看,看后由一至两名学生作交流分享,老师点评。
“新闻联播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是主旋律、正能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了解时事、获取信息、开阔眼界的绝好窗口。”仙桃二中长虹路校区执行校长万小鹏说,让学生看新闻联播,激昂爱国主义情感,学校已坚持了4年。“悦视舒心,眼中有神”,看新闻联播已成学生“日常”。
这是周丽媛老师当场的点评:每年的乌镇峰会,就像互联网世界的“奥运会”。但它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聚会,而是一个展示最新科技、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大舞台。每一次互联网大会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告诉我们未来有无限可能。无论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求,因为在神奇的网络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一节普通的“新闻联播课”,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听新闻、说新闻、评新闻”分享和练习。学校为纵深推进这项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新闻播报”比赛,由每班选出的1至2名选手,在全校进行更高阶的展示,让师生们品评“悦视”新闻联播的成长收获。
10月29日、30日,学校举行2025年秋季七、八年级“新闻播报”比赛。比赛主要从综合素养、仪容仪表、自信心,新闻价值、评说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考评。分为班级初赛、参赛作品(PPT、视频片段、背景音乐等)制作上送、决赛及颁奖等环节。这项比赛因独特的开放性、互动性,成为学校的“经典赛事”,为全校师生和众多家长所关注。
跃动润心,脸上有汗
每天运动两小时雷打不动
深秋的阳光下,绿树掩映的仙桃二中长虹路校区运动场上,飘散着淡淡的桂花芬芳。3个班正在这里上体育课。绿茵场上、红色跑道上,处处是矫健的身姿、灵动的身影。
跃动润心,以运动滋养身心。仙桃二中认为,丰富多彩的阳光课间活动,既是大思政课的内容,也是落实大思政课要求的有效途径。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高度契合。
在他们看来,“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发展自我的方式。课间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阳光课间活动,活动了筋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理解尊重、团结互助包容。尊重孩子玩的天性,让学生从中收获健康、快乐,增长知识、友谊,是教育职责。
学校提出“脸上有汗”的“硬性要求”,推行阳光课间活动,落实每天运动不少于两小时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升素质,为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创新落地五项举措,推进阳光课间、活力校园建设,校园呈现新样态。
——体育课开齐开足,体育技能与兴趣并重。克服“重智轻体”,把体育教学、阳光课间活动与其他科目教学摆在同等位置,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体育教学不“弱”不“松”。
——推行大课间《英雄少年》武术操和跑操,全校参与。把武术操和跑操作为健身锻炼、习惯养成、团体展示项目,要求动作整齐、协调舒展、井然有序。
——晨练常态化,师生同步,一个不拉下。每天早晨,师生全体参与跑步、急走等运动,以锻炼意志、增强体质,改掉拖拉习气,实现严谨自律、精神焕发。
——下午大课间,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分区域开设集体舞、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棋类如象棋、军棋、围棋等,多姿多彩,吸引学生踊跃参与。
——运动会引进新项目,实现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除传统田径、球类项目外,创设一些新项目,师生同赛,选手与观众互动,健身益智共享,形成浓厚氛围。
秋阳正好,校园活力满满。10月28日上午,激昂的《英雄少年》旋律响起,仙桃二中七年级武术操展示活动在篮球场震撼上演。身穿统一蓝白校服的少年们整齐列队,以拳掌为笔、汗水为墨,在绿茵画布上描绘出一幅气势如虹的“少年武韵图”。
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抱拳礼——马步冲拳——弓步推掌,动作行云流水;转身、踢腿、亮掌,节奏明快有力。放眼望去,方阵进退似浪,拳风猎猎,口号震天,汗珠在阳光下闪亮。评委老师从精神面貌、服装队列、动作规范、组织有序四个维度现场打分,观众席上的惊叹声、快门声此起彼伏。
比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活动不仅检验了学校阳光体育与武术教学的成果,更让“自强不息、勇为人先”的武术精神深植少年心中。
进步励心,脚下有路
以进步定义成长破除唯分数论
“每天一个小目标、小希望、小进步,每年前进一大步”;
“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追求进步做更好的自己”……
这是仙桃二中喜欢并践行的格言。学校践行“进步教育”理念,以“进步”作为教育价值尺度、目标引领、成长定义,强调激发学生动力、挖掘学生潜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维护学生尊严、放大学生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长处,时时进步、处处进步。
这一理念是在学校多年积淀的“阳光育人成功教育”基础上,为适应学校三个校区、五个学部的办学格局而提出的,以打造德育为先、崇尚进步的校园特色文化,构建特色目标课程体系。
学校从三个层面构建“进步教育”目标:一是学校“进步目标”,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二是教师“进步目标”,争创省级名师和国家级名师;三是学生“进步目标”,五育并举培养终身追求进步的学子。
通过三级目标引领,将“进步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并引入华师大家庭教育研究生课程培训家长,形成“进步教育”家校合育课程。由此构建起仙桃二中“进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家校合育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进“进步教育”课程落地。
分层教学促学业进步。教师根据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实施“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如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让更多学生体验学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升学业成绩。
进阶内容促德行进步。以系列化的德育课程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如七年级重点是行为习惯养成,设计了“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等主题课程;八年级重点是生命健康教育,设计了“正确看待青春期,体验成长快乐”等主题课程;九年级的重点是前途教育,设计了“讲究学习效率,做终身学习的人”等主题课程。
家校合育促全面成长。学校成立了“陈莉心理名师工作室”“饶志权家庭教育工作室”,常态化进行家长培训和学生心理指导。学校还组织家长沙龙,吸纳家长成为学校家校合育课程的助教,常态化推进家校合育。
学校按照“尊重个体差异、淡化甄别选拔、强调参与互动、激活发展潜能”思路,创新构建特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评价实现自我教育。
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多维化。记录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生存技能、心理调节、劳动技能、体艺特长、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日常表现,以每周小结评价个体进步。
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借助“青春成长手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变单一教师主导的权威评价为学生主导的个性化评价。学校还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将评价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创新总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每班评选“进步之星”,学校在班评基础上,每月评出“百强百佳进步星”,全校展示,并给予“十大校礼”奖励。“十大校礼”即校长亲笔签名书籍一本、拍学校形象代言人视频并循环播放一周、当升旗手一次、当校长助理一天等,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如今,“进步教育”理念已成为仙桃二中最鲜明的育人底色。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将大思政课要求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了不竭动力。仙桃二中的探索实践也为学校推进大思政课落地提供了样本。(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晓旦)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