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扛旗领跑产业倍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来源:仙桃日报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950亿元,连续5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争先进位,2025年位居全国第52位、连续5年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11月5日,我市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产业倍增篇”,一组组鲜活数据、一项项扎实举措,勾勒出能级跃升、动力强劲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工业“家底”殷实

  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50亿元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950亿元,第二产业 GDP从‘十三五’末的35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3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500亿元。”发布会现场,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顺清用一组数据,印证仙桃工业“家底”的殷实。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命脉”与“脊梁”。我市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转型升级为路径,全力构建“2+4+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打造2个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与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做强优势产业。推动非织造布产业从“一块布”向高端医疗、环保材料等“一批精品”转型,实现“仙桃制造”向“仙桃创造”跃升;推动食品产业向绿色、健康、功能化升级,深挖“一粒米”“一条鱼”的价值链。

  培育新兴产业。以容百锂电等为支撑,构建从关键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用好50亿元产业基金,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开辟增长新赛道。

  仙桃高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瞄准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持续发力,园区集聚了工匠派汽车、汉米科技、一数科技等17家小米系企业,向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迈进。

  “我们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0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9家,去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137位,较上次进位14名,创历史最佳。”仙桃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社会事务局局长郑凯介绍。

  “扛旗领跑,产业倍增。”陈顺清表示,将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深化、创新驱动赋能、数字智能跃升等工程,力争“十五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谱写仙桃产业倍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十四五”期间,我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现代纺织服装为龙头,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食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产值达7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左右。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让仙桃收获了多张“国家级名片”:仙桃高新区凭借纺织(医用品)特色入选国家第十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仙桃无纺布”跻身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高端专用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5年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大为说,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优势领域,企业迅猛发展,仙粼科技一体化项目创造“仙桃速度”,展鹏电子技术升级成效显著,绿色家园环氧新材料、新蓝天有机硅产销量全球领先,产业集群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

  非织造布产业是仙桃的亮眼名片,聚集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1万人,去年产值过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实施三大计划,着力实现从成本驱动、市场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跨越。”彭场镇党委副书记余雄杰介绍,依托国家级“四基地两中心”,放大原材料集采奖补、存量资产盘活等政策效应,挖掘“格兹莱芙+”“十月结晶+”等链式集群资源,力争2030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

  培优壮强企业主体

  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90家

  五年来,我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将增至600家,成功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4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将达190家。

  培优壮强企业主体,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彭场镇作为非织造布产业核心区,实施骨干企业壮大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对全镇109家规上企业“一企一策”包保帮扶,支持格兹莱芙、拓盈新材料、恒天嘉华等骨干企业通过扩规提能、技改创新、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力争培育产值过20亿企业3家以上、过10亿企业5家以上、过5亿企业10家以上的“领飞矩阵”。

  西流河镇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推动新材料产业园逆势上扬、聚链成势。“促成43个项目建成投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规上企业24家,规上工业产值预计将突破66亿元。”西流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子朔表示,初步形成电子级新材料、硅材料、表面处理剂、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攀升。

  创新驱动平台赋能

  1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研发投入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产业平台是承载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

  我市通过深化政企校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深度融合。截至9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379家开展研发活动,提前实现“十四五”末研发活动企业覆盖率超50%的目标;研发投入从“十三五”末的8.11亿元增至2024年的17.25亿元,同比增长112.7%,“十四五”末实现研发投入倍增。

  “在建运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前列。”曾大为介绍,大力实施平台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育三大工程,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完善“研发在武汉、生产在仙桃”模式,深化“周末专家”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0名。

  在提升平台承载力上,我市高标准建设仙桃国家高新区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园、彭场非织造布产业园、毛嘴服装产业园、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专业产业园区,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当前,各类产业园区集聚了全市90%的工业企业,贡献80%的经济总量和70%的工商税收。(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鹿丹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