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亮剑隐患护平安——我市多维发力共筑消防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8日 来源:仙桃周刊

  消防安全无小事,一盏损坏的应急灯、一个失效的灭火器、一次违规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点燃事故的“导火索”。而防范化解风险,正是城市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消防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通过案例曝光、专项整治、公益诉讼等方式,多部门协同、多举措并行,在全市范围内织密消防安全防护网,让“全民消防”理念从口号落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全力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案例曝光敲警钟

  今年1月14日,市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在对福星城小区进行举报投诉核查时,发现该小区三栋的室内消火栓无法出水,此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经查,该小区的物业服务由武汉银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仙桃分公司负责,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被依法立案调查。
  时隔8个月后,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将这起案例作为典型公开通报。通报显示,武汉银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仙桃分公司(福星城小区)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项,对该公司行政处罚5800元,并责令其整改到位。
  这一“回头看”式的曝光,不仅是对涉事企业的再次警示,更释放了“消防安全绝不姑息”的强烈信号。
  事实上,案例曝光只是我市强化消防监管的举措之一。借助新媒体平台,我市消防部门专门设立“隐患曝光台”, 对全市范围内排查出的应急照明灯数量不足、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灭火器失效、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停放、占用消防通道等问题,实行“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要求责任主体立即自查自改。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消防执法公示公开制度,对公共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合格一家、开业一家。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消防监督抽查工作,检查人员、检查对象随机确定,检查结果全程公开,让执法过程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责令改正,确保消防监管无死角、不缺位。

隐患整治控源头

  10月中旬,为切实防范火灾事故发生,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组成联合专班,集中开展校外托管机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与宣传活动。
  校外托管机构事关未成年人安全,是消防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此次联合排查中,专班人员采取实地查看、现场询问、资料核查等方式,重点围绕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畅通情况、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电气线路敷设规范性、是否违规设置影响逃生的防盗窗、用火用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体检”。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专班人员逐一记录并要求整改,督促各机构负责人增强安全意识,始终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内部自查自改,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消防救援部门还通过“回头看”机制跟踪整改进展,组织校外托管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专项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除了聚焦校外托管机构,我市还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领域、“九小场所”等深化消防治理,统筹抓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
  9月29日晚,我市消防救援部门成立四个检查组深入辖区商场超市、餐饮酒店、网吧、KTV等人员密集场所,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重点对各场所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消防设施、器材配备是否完好有效,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电动自行车是否违规停放、充电等情况进行细致检查。
  不仅如此,为全面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我市还通过定人定岗开展针对性训练,推行特勤、小型站“1+N”联动作战模式,加强专职消防队培训指导等,不断提高队伍灭火救援处置能力,助力消防救援“打早、灭小、救初期”。

公益诉讼助安全

  “现在灭火器换新了,换电柜旁边的杂物也清理干净了,我们心里这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今年8月,市检察院在对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时,社区居民张大姐对检察干警说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相关设施的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今年4月,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在对辖区新能源设施开展安全巡查时发现,部分小区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灭火器罐压不足;多处电动自行车换电柜选址不合理,周边堆放了易燃物品、未配备灭火器等。若不及时整改,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威胁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现问题后,市检察院迅速行动,详细梳理各项证据材料后依法立案,并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涉案行政单位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属地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分组对检察建议中指出的隐患点位进行实地核查,并对辖区内新能源充电桩及换电柜开展全面“体检”。整改过程中,相关经营单位责任人均积极到场配合。
  此外,为巩固整改成果,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相关行政单位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对运营企业、社区居民进行新能源设施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将积极加强与经信、商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属地政府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凝聚合力,推动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使用、管理、评估、报废等全环节的监管落实落细。”就如何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防线进行座谈交流时,相关行政单位负责人向检察官表示。
  “回头看”活动结束后,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继续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在以“我管”促“都管”中践行为民初心,共同守好新能源行业的“生命线”与“安全线”,筑牢城市消防安全屏障。
  从案例曝光到联合整治,从执法监管到公益诉讼,我市正通过以案为鉴、源头管控、多元共治等方式,让消防安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部门的责任、每一个企业的担当、每一位市民的自觉,把“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真正筑牢守护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绘就仙桃最动人的平安底色。(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邓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