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让“仙桃有好桃”名声更响亮——记市政协委员、仙桃市桃树研究所所长许泽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来源:仙桃日报

  从小在桃林间奔跑,他与桃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在仙桃这片沃土上,凭借精湛的桃树管理技艺和深邃的产业理解,他赢得了“小桃王”的美誉。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仙桃工匠——这些光环背后,是许泽坦用智慧与汗水,为“仙桃”二字写下的生动注脚。作为市政协委员、市桃树研究所所长,他正带领我市桃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这是我们新申报的‘仙桃一号’系列桃树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明天我就去武汉对接具体内容。”10月28日,市桃树研究所内,许泽坦一边整理项目资料一边说。那份源自父辈的专注精神,让他在产业之路上步履从容而坚定。

  扎根田埂,潜心钻研结“桃”缘

  许泽坦的父亲许先平,是远近闻名的“桃树大王”,他耗时近四十年,研发出“仙桃一号”系列优良桃品种。然而,年轻的许泽坦并没有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是在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邻市乡村里,承包千亩田地,独自开启桃树栽培的试验之路。

  果枝修剪、限根栽培……从2011年到2017年,许泽坦把青春安放在田埂之上,吃住在桃林之间。2013年,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系桃树专业攻读在职研究生,师从李国怀教授,专注于“桃树简化修剪”研究。

  早在2010年,还在读大三的许泽坦代表湖北省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艺协会桃峰会。虽然当时送展的“仙桃1号”因技术尚不成熟而落选,但他因此结识了多位行业专家,其中就包括李国怀。

  在行业专家们的指导下,2018年,经过改良的“仙桃1号”再次参展,一举斩获银奖。

  开拓创新,延伸产业谋发展

  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起步,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父辈靠经验、拼时间,以汗水浇灌果实;而许泽坦,更信科学、重品质,追求的是“高效率”、“普惠性”与“市场价值”的完美统一。

  “仙桃产桃子吗?那为什么叫仙桃?”大学时期,室友的一句无心之问,如同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在许泽坦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当时仙桃虽有桃,却没有统一品牌,产业零散。正是这句话,点燃了他回乡重塑“仙桃”品牌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的许泽坦创办湖北梦里桃乡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引进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在他的引领下,仙桃桃农逐渐意识到——唯有特色品种,方能赢得市场。一场技术创新的浪潮,悄然兴起。

  “仙桃不仅有桃,仙桃还应有好桃!”加速延伸产业链,许泽坦不断探索:开发“仙桃一号”深加工产品,做桃罐头、桃干果;引进观赏桃种,装点城市景观;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梦想,愈发清晰而明亮。

  “过去我们电商试水失败,是因为准备不足;如今,我们已整装待发。”许泽坦说,2016年他曾与小米有品合作,将“仙桃一号”推上电商平台。然而,初涉电商的许泽坦,既无专业包装,也缺冷链支持,最终因物流不达标,产品被迫下架。

  如今,许泽坦携手聚贤庄电商产业园,计划重返小米有品平台,并积极对接京东、抖音等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让“仙桃有好桃”的香气通过网络飘向四方。

  履职尽责,心系群众显担当

  在许泽坦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褪色的老照片,照片下标注着一行小字——“1987年仙桃市首届桃花艺术节”。

  大学时许泽坦偶然在网上刷到这张照片,保存至今,时刻提醒自己:桃花虽为市花,桃产业却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张照片,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一份薪火相传的使命。

  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后,许泽坦一直致力于壮大桃产业,把来自产业一线的思考与建议,持续向上“传递”,助力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关于一镇一品引导桃花小镇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到《情系桃产业 追梦仙桃城》,他以提案为画笔,为产业描绘蓝图。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许泽坦在全力推动桃产业发展的同时,心里始终牵挂着群众。基于亲身经历,他提出了《关于加强通信铁塔基站的提案》《智慧城市助力疫情防控 文明城市共同缔造》等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提案,践行着履职为民的初心。

  “想真正实现‘仙桃有好桃’,需要多方共同发力。”许泽坦说,未来他将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双岗发力,认真履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质效,为群众发声,为发展建言,用实干书写责任与担当。(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陈亚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