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温度 为民情怀——记市政协委员、湖北都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浩
法庭上,他引经据典,思路清晰;法庭外,他心系群众,履职担当。从业十五载,他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理念,以实际行动弘扬法治精神,反映基层心声。他是司法行政工作突出个人、“律师进村、法律惠民”工作突出个人、优秀政协委员,也是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民主建国会仙桃市“优秀会员”,他就是市政协委员、湖北都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浩。
“明天通海口镇的律师进村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一身职业套装,一副金边眼镜,语速较快但条理分明,湖北都瑞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内,刚刚从工作中抽身的陈浩用他专业、干练的行动,为律师这一职业做出了生动注脚。
护航“后浪”勇追梦
2009年本科毕业,同年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律师执业资格。2010年入职湖北一家律师事务所,考取母校长江大学研究生。2012年作为公费交换生前往日本学习,其间完成毕业论文《流浪乞讨人员的民事权利保护》,此时陈浩的民生情怀已跃然显现。
“我们律师行业有个不成文的定律叫‘3、5、10’定律。”陈浩说,作为一名新入行律师,前3年是职业生涯的“生存期”,执业5年左右进入“成长期”,执业10年以上的律师则会顺利进入“成熟期”。但残酷的是,在“二八定律”尤为明显的律师行业,不少新人都难以度过3年“生存期”。
和所有新人律师一样,初入律所的陈浩没有实习工资,差旅费用无法报销,他凭着对律师职业的热爱坚持了下来。待到陈浩创办湖北都瑞律师事务所,他不仅为每个实习生开底薪、给提成,同时鼓励“老带新”,帮助年轻律师尽快成长,他笑着说:“就像网上说的,自己淋过雨,就想着为后来者撑把伞。”
法律惠民零距离
律师工作的价值取向如何体现?这是陈浩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关注民生、服务基层”是新形势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延续,也是对每一位律师执业工作的要求。
多年来,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律师本色,走到居民社区、走向田间地头、走进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为民在一线,不断延伸律所法律服务触角。
2021年1月,《民法典》正式实施。“作为一线法律实践者,作为依据民法典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参与者,就是要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百科全书’,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陈浩说。
在日常法律宣讲活动中,他从遗产继承、劳动合同、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方面,为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把“书面话”转化成“家常话”,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现场解读和答疑解惑,帮助群众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无情人有情,如何平衡法理情、把握时度效是我成为政协委员后学到的第一课。”2018年,陈浩接到案件,一名酒驾摩托车司机与路边一辆报废货车发生碰撞导致死亡,由于该货车未正确停放至车位,该车主被判赔偿摩托车司机家属。
7、8个月的时间,两次被强制执行,货车车主却始终未能凑齐赔偿费用,案件陷入了僵局。陈浩不断和执行局沟通,他了解到,该案件符合市委政法委交通肇事保险申请条件,第一时间与市委政法委沟通,申请3万元保险赔偿,帮助双方渡过难关。
“律师是立法的参与者、执法的辅助者、司法的保障者、守法的先行者。”作为我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陈浩说,他必将致力于捍卫公平正义与法律尊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践行使命显担当
“建专业的言、讲专业的话,必须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必须立足律师本职工作心怀民生。”
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陈浩以《加快变革 为发展赢得新赛道》为题作联组讨论发言,围绕我市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情况,建议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开放包容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技术创新和研究。
通过政协平台主动发声,推动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让陈浩感受到委员履职的意义所在。2024年5月市政协召开十届十次专题协商座谈会,陈浩受邀参加专题调研,并在会上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从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相关部门现场进行了积极回应。
“作为律师,我更容易接触到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抓住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大力建言,更加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是陈浩履职追求的核心。近年来,他相继提出了《关于完善物业服务企业退出机制的提案》《关于公共设施侵权责任排查的建议》《关于加大公共停车位建设和管理、缓解“停车难”的建议》等提案,时刻关注民意,坚持反映民声。
“承载着委员和律师的双重身份,肩负着反映社情民意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双重责任,我将继续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使命,为法治仙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浩说。(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陈亚东)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