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闻业务培训活动举行 湖北日报讲师团“送教上门”
7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全市新闻业务培训活动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行,特别邀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讲师团开展“送教上门”,为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的新闻宣传干部及记者、编辑上一堂全媒体实训课,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到底什么是新闻?”培训伊始,湖北日报舆情群工中心副主任刘振雄抛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新闻关键在于‘变化’二字。”刘振雄紧扣基层新闻如何下接地气上接天线这一主题,分析好稿件的历史纵深感,引导大家抓取变化要素,并巧妙运用在行文构思、标题制作中,以小见大思考新闻报道的社会意义、传递有效信息、展现时代主题。
“无视频、不传播”已然重塑当下媒介环境,但究竟该从哪里破题爆款,又从哪里赢得流量?“短视频要接地气、有网感、引共鸣。”声音清亮、充满活力的祁泉是湖北日报全媒体实训营讲师、抖音全媒编辑,她以“板凳男孩”方宇翔全媒体传播为例,从县市频道发掘的新闻线索获得中国新闻奖,层层分析短视频的新闻价值要素以及网感价值判断,教大家用一部手机玩转短视频新闻拍摄剪辑。
“将AI技术融入新闻作品,让新闻更有趣更好玩”。湖北日报文化新闻中心记者喻煜围绕AIGC赋能视频制作,讲解提示词撰写、指令输入等技巧,以及图生视频的操作要领,从交互性、情感化、沉浸感等方面增强新闻产品叙事能力、提高传播效果。
“流量的尽头是人心。”湖北日报仙桃分社社长雷巍巍以发生在仙桃的白马救人报道为例,重温历时2个月的持续跟踪和全媒体报道,剖析融合传播的端网速度与纸媒温度,阐释新闻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人文关怀。
当流量成为衡量价值的隐形标尺,新闻工作者该如何在喧嚣中巩固舆论阵地?雷巍巍与大家共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风早已超越修辞技巧的范畴,成为丈量媒体人精神海拔的标尺,它不仅关乎表达方式,更映照着媒体的责任担当;不仅是文字风格的取舍,更是价值立场的宣示。
新技术运用与新闻写作讲解,让参训人员对未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不仅要迅速抓住读者眼球,还要有观点深度、有新闻生命力、有厚重历史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工作人员王婷收获颇丰,她表示,将把这些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宣传工作中,讲好更有温度的新闻故事。(记者 张钰 实习生 程敏)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