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转得欢、直播间主播捞起活蹦乱跳的大黄鳝拉近镜头娴熟讲解……
“全国各地的订单一直爆满,节假日我们都不能休息。”公司总经理杨克勤微笑着告诉记者,从2021年第一笔200万元贷款开始,仙桃农商行始终以雪中送炭式的金融助力,让公司更有底气潜心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生产工艺,将黄鳝从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杨克勤说,“多亏了仙桃农商行的支持,公司现在产销两旺,进入了良性循环。”
允泰坊是仙桃农商行支持全市黄鳝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30年深耕一方塘、精养一条鱼,全市黄鳝养殖面积达25万亩,占湖北省总量的46.7%,年产量超1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21%,实现全国每5条黄鳝,就有1条来自仙桃。2024年仙桃黄鳝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26.71亿元。
在“仙桃黄鳝”的发展版图中,仙桃农商行始终将“金融支持黄鳝养殖业和黄鳝产业链工程”摆在服务乡村振兴突出位置,积极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整链授信”为抓手,从为黄鳝产业提供养殖网箱的鑫农绳网、生产饲料的嘉康生物,到育种的张沟鳝业公司、规模养殖的洪胜水产,以及生产加工的允泰坊、收购运输的强农食品,还有进行黄鳝交易的中和农产品市场、先锋黄鳝大市场,支持黄鳝产业从单打独斗的“个体养殖”到抱团发展的“链式集群”,助力“仙桃黄鳝”湖北区域公用品牌叫得更响、“中国黄鳝之都”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截至目前,仙桃农商行累计向黄鳝全产业链发放贷款1950笔、金额3.5亿元,其中向黄鳝产业重点企业发放贷款36笔、金额1.17亿元;向黄鳝养殖农户发放贷款1260笔、金额1.28亿元。
聚焦善作“鳝”成,助力人工繁育苗种“从1到N”
人间四月,春光正好。在位于剅河镇余脑村的仙桃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上,5万口仿生态黄鳝繁育网箱星罗棋布,几十名工人穿梭其中,围绕黄鳝育苗工作有序忙碌。
理事长陈树告诉记者,祥宇合作社成立10多年来,一直以“定向智慧农业”为主营方向,凭借成熟的“稻鳝虾”绿色种养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将基地逐步扩大至1.8万亩。去年,合作社开始探索走“校企合作”路子,计划通过引进专家、新辟养殖基地等方式,发力鳝苗养殖攻关。
面对资金压力,几位理事有点犯怵。正在这时,仙桃农商行走访专班上门问需,得知祥宇困境,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仅用两周时间,为合作社成功发放200万元“农担贷”。金融活水,激起了黄鳝育苗的又一次“脉动”。目前,祥宇合作社的鳝苗养殖开局良好,今年育苗有望突破6000万尾,合作社综合产值预计可达2.5亿元。
“要不是农商行的及时支持,我们可能还不敢迈出这一步。”陈树感慨,如今合作社一边稳固现有种养板块,一边开拓黄鳝育苗新市场,“两条腿走路,更稳当,路也更宽。”
众所周知,苗种问题一直是黄鳝产业的“卡脖子”难题。因为,一般野生鳝苗的成活率不高。
为全力支持黄鳝繁育量级提升、提档扩能,仙桃农商行持续加强与财源担保公司、三农服务中心、省农担公司、保险公司的沟通合作,创新推出“公司+农户”“授信+用信”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大“农担贷”“农担接力贷”等产品的宣传推广,尽全力满足黄鳝产业客户融资需求。
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张沟鳝业投资有限公司、剅河镇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等育苗企业发放贷款500万元,让黄鳝育苗企业心无旁骛攻克技术难题,放心大胆提升产量,助力仙桃黄鳝人工繁育苗种实现了“从1到 N”的突破,建成全国最大黄鳝人工繁育基地。2024年苗种繁育量达10.85亿尾,较2023年增长294.5%,彻底打破了黄鳝养殖户对野生苗种依赖。
聚焦多多益“鳝”,助力黄鳝养殖从“一村一镇”到“全市全面”
“上门服务,态度好,放款快,我真心为仙桃农商行点赞!”近日,谈到银行对自己的巨大支持,张沟镇红旗村养殖户代保华由衷称赞。
代保华之前一直在沿海城市打拼,2018年回村尝试养鳝。起初靠着原有积蓄,稳步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亩。2020年,由于市场大幅跌荡,流动资金困难,代保华急得睡不着觉。“当时也跑了几家银行,发现手续繁琐,并且贷款金额很难达到预期。”正在发愁时,仙桃农商行工作人员来到鱼塘边,面对面问需支招。
从5年前的首笔40万元贷款,到现如今每年“循环贷”100万元,代保华尝到了金融“撑腰”的甜头,“办一次手续,可以连续管3年,而且可以随借随还、随还随贷,几分钟到账。利息有政府补贴,算下来也不高,蛮好。”代保华说,每次看到银行工作人员携带手提电脑上门,坐在农户场里、网箱旁,短短半小时就帮着养殖户把贷款办好了,他是佩服又感激,“不抽我们一支烟,甚至不喝我们一口水,省了我们好多工夫,更是给足了我们底气。”
今年,代保华将鱼塘规模扩大到了近600亩,“有农商行的强大支持,我们只需要专心专意把鱼养好就行了。”
代保华是仙桃鳝农的代表。
仙桃市探索精养“一条鱼”,从野生到网箱,再到浮床养殖、稻虾鳝模式等新型绿色高效模式,从“一村一镇”到“全市全面”,“仙桃鳝农”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全产业链吸纳就业超7万人,人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因黄鳝养殖资金需求季节性强,鳝农从银行直接融资,面临着缺少有效抵押物、获取信贷资金支持方式单一且成本很高等诸多难题。仙桃农商行深入贯彻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构建市行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走访对接机制,组建以“包片领导+部室经理+金融村官”为主的走访团队,以“千企万户大走访”“六访六增”活动为抓手,坚持班子带头走访大户,部室经理参与攻坚难户、重点户,金融村官家家访到、户户走遍,开展“送贷上门”行动,为养殖户提供“现场办公+白名单批量授信+‘301’极速办贷”一站式服务。
截至目前,该行共走访张沟镇、西流河镇、剅河镇等黄鳝产业重镇种养殖户3765户、小微企业1345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1123户,授信5.35亿元、用信3.24亿元。
据统计,该行已完成黄鳝产业重镇21个村的整村授信工作,共建档1.6万户,预授信9785户、金额3.75亿元,其中“全国养鳝第一村”张沟镇先锋村户均授信超15万元。
结合黄鳝养殖户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交易特点规律和日常生活金融需求,该行创新推出“养鳝贷”专属产品,根据养殖户的经营年限、养殖网箱规模、黄鳝交易市场的交易信息等情况,为养殖户匹配贷款额度,信用可贷30万元,担保可贷100万元。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推出“鳝保贷”产品,将黄鳝养殖保险的理赔资金纳入还款来源,更好满足黄鳝养殖户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养鳝贷、鳝保贷1761笔,金额1.98亿元。
聚焦尽“鳝”尽美,助力从“满鳝全席”到“即食速食”
再将镜头转向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克勤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的允泰坊前景大好,回望来时路,却异常艰辛。
因为他们当时探索做“鳝鱼深加工”,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大家都知道鳝鱼味道鲜美,但它体表遍布黏液且不易捕捞,“深加工”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黄鳝加工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杨克勤一直在寻找黄鳝更多的美味灵感,致力于让仙桃黄鳝的美食朋友圈越来越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与武汉轻工大学团队达成合作,逐步掌握液氮锁鲜技术。
“探索新的锁鲜技术,需要更大的生产车间和机器设备,在举步维艰之际,与仙桃农商行沟通交流了我的大胆想法,没想到他们非常支持,及时给了我资金帮扶。”杨克勤说,他新建4000平方米生产车间,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将黄鳝从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开发出多款开袋即食的休闲产品。目前部分产品已经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新西兰等国家。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研发和推广黄鳝加工,打造更多黄鳝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仙桃农商行主动与地方政府同频共振,从发放200万元支持允泰坊勇闯黄鳝新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到如今增贷500万元助力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不断解锁黄鳝美味,推动仙桃黄鳝以更多崭新业态走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截至4月7日,累计为允泰坊、湖北同星食品有限公司等黄鳝加工企业发放贷款7600万元,让仙桃黄鳝“游”得更远、市场更宽。
金融活水浇灌,赋能产业升级,仙桃农商行将持续打造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仙桃样板”,不断推动仙桃黄鳝、服装加工、无纺布制造、西兰花种植等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壮大,在提升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能力和水平、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为“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