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正视AI,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3月12日,我市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成为全省直管市中首个接入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正式迈入“人工智能驱动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在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的当下,AI正以破竹之势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基层治理领域也不例外。但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AI在基层治理中面临的挑战,让这一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发展。
正如AI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工作开展更加智能高效。在社区安防层面,AI赋能的监控系统宛如不知疲倦的“守护者”。传统监控往往依赖人工查看,效率低且易遗漏关键信息。而AI监控借助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实时捕捉异常行为,如陌生人长时间徘徊、车辆违规停放等,并立即发出警报。这极大提升了社区安全防范能力,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民生服务领域,AI同样大显身手。通过对居民大数据的分析,基层工作人员能精准了解居民需求。此外,AI还能助力基层政务流程优化。智能审批系统可快速处理各类行政事务,减少人工审核的繁琐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然而,AI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便是首要难题。基层治理涉及大量居民个人信息,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对居民权益造成严重损害。部分基层单位在数据收集、存储与使用过程中,如果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存在数据被黑客攻击窃取的风险。同时,算法偏见也不容忽视。AI算法基于数据训练而成,若训练数据存在偏差,算法可能会产生不公平的决策结果。在人员就业帮扶、福利分配等方面,若算法存在偏见,可能导致部分群体被不合理地排除在外,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还有,基层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AI技术了解有限,难以充分发挥AI在治理中的优势,甚至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
所以,要让AI更好地助力基层治理,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明确数据收集、使用、存储的规范和边界,加大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AI应用筑牢法律防线;另一方面,制定针对AI算法的监管规则,要求算法开发者公开算法原理和数据来源,接受社会监督,避免算法偏见的产生。基层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数字素养和AI应用能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线上课程、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熟悉AI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AI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同时,鼓励基层单位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基层治理的AI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此外,还应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居民了解AI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居民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鼓励居民为AI应用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总之,AI为基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加以应对,充分发挥AI的优势,让基层治理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加高效、智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