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以“简化”之刃,破形式主义之局
当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学习教育重点在于反“四风”,而形式主义正是“四风”中的沉疴宿疾。形式主义之所以顽固难治,根源在于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实质工作表面化,用文山会海、层层留痕、过度检查构筑起脱离实际的“虚耗体系”。在这场与形式主义的攻防战中,“敢于简化”不仅是方法论,更是破除积弊的关键武器——唯有直击病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精简冗余,才能让工作回归本源。
形式主义往往依托繁琐流程滋生蔓延。例如,基层为完成考核,需反复填报格式相近的报表;一项审批要历经十余个环节,层层盖章却无人担责。这些看似严谨的流程,实则成为形式主义的温床,让基层干部陷入“为留痕而工作”的怪圈。敢于简化流程,就是要打破部门间的利益藩篱,删减重复无效的环节。某地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通过数据共享取消200余项证明材料,将群众办事环节压缩60%;某企业建立“关键节点审核制”,砍掉非必要审批流程,让项目推进效率提升3倍。这种简化,直接斩断了形式主义依附的“寄生链条”,让资源回归解决实际问题。
在形式主义作祟下,工作目标往往被异化为“完成任务”而非“创造价值”。例如,部分单位将“开会次数”“发文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导致会议泛滥、文件空转;一些地方将“台账厚度”等同于工作成效,基层干部被迫耗费大量精力“造材料”。因此,敢于简化目标,就是要回归本质,聚焦核心。同时,形式主义常披着华丽的“语言外衣”:空话套话连篇的讲话稿、堆砌术语却无实质内容的文件、充满“正确废话”的汇报……这些语言泡沫不仅浪费时间,更模糊了问题本质。简化表达,就是要用直白语言传递核心信息。邓小平同志用“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通俗比喻,打破思想桎梏;焦裕禄在工作部署中不讲空话,直接提出“贴膏药”“扎针”等治理风沙的具体方法。可见,当领导干部带头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沟通、用简洁有力的文字部署工作,形式主义的“粉饰外衣”便不攻自破。
形式主义的滋生,源于部分干部“求稳怕错”“急功近利”的心态——用表面的忙碌掩盖实质的不作为,用过度的流程规避决策风险。敢于简化,就需要领导者以担当精神直面问题,摒弃“不出事”的消极思维。某地领导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简化审批流程,主动承担风险为优质企业“站台”;某部门负责人在疫情防控中,简化层层请示程序,直接授权一线人员灵活处置。这种简化,本质上是对责任的主动认领,是对形式主义最有力的反击。
与形式主义的斗争,对全党来说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敢于简化,不是盲目删减、草率行事,而是基于对规律的把握、对本质的洞察,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魄力,打破冗余的枷锁、重塑务实的生态。当简化成为工作常态,形式主义便失去生存空间,真抓实干的风气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