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蔡国胜:从“土味新闻”里读懂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来源:仙桃周刊

  剅河镇干桥村90后新农人陈树,将稻虾连作升级为稻虾蟮共养,实现“一田三收”;陈场镇王岭村发展土鸡土蛋、土菜土鳝,让村民庭院变身“土货产业园”;张沟镇联潭村打破池塘养鳝传统,探索工厂化养殖新路径……这些沾满泥土气息的乡村创新故事,看似“土味”,却藏着乡村振兴的鲜活密码。

  或许因为笔者是农民出身,对这些来自田间地头、反映农民生产生活的“土味新闻”天生敏感,每次读到都倍感亲切,更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乡村发展的蓬勃脉动。

  “土味新闻”让我们看见乡村的喜人变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的观念与行动也需与时俱进。思路一变天地宽,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乡亲们没有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在变化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找出路:从“一田一收”到“一田三收”,从庭院空置到庭院养殖,从池塘养鳝到工厂化养殖——这些“穷则思变”的实践,正是新时代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是他们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

  “土味新闻”让我们领会乡村振兴的深层意义。乡村振兴与城市繁荣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工厂的流水线,也需要田野的坚守。从中央到地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正因为我国仍是农业大国——乡村一头连着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命根子”。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既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民族复兴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拼图。

  “土味新闻”让我们反思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面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社会各界需共同担当:除了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更要通过政策惠农、融资扶农、科技兴农、促销助农等举措反哺乡村,让农民看到希望,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让乡村沃土重焕生机。

  农民富则国富,农业兴则国兴。期待媒体多聚焦“土味新闻”,讲好田野间的奋斗故事,传递农民的喜忧盼愁,以创新案例激励更多人扎根乡土,用汗水与智慧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