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曾文博:“数字哨兵”打开城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来源:仙桃周刊

  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决赛落幕,我市“数字哨兵,守牢城市生命线”项目斩获城市治理赛道优秀奖。这一成果不仅是地方数据应用的亮眼答卷,更折射出数据要素驱动城市治理升级的深层变革。

  数据破壁,让治理底座从“割裂”走向“贯通”。城市基础设施治理曾长期困于“数据孤岛”——供水管道的流量数据锁在水务系统,燃气管道的压力信息存于燃气公司数据库,桥梁的结构监测数据又归属于市政部门。各环节数据割裂如同“盲人摸象”,难以形成全域风险认知。而“数字哨兵”项目的突破,正在于打破数据壁垒:由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联手,整合供水、排水、桥梁、燃气等多领域基础设施数据,让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碎片”聚合成完整的“数据图谱”。这种跨部门的数据贯通,不仅解决了“各管一段”的监管难题,更推动城市治理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防控”转变,恰似为城市装上“统一神经中枢”,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全景感知。

  数据赋能,让风险感知从“滞后”转向“前瞻”。过去,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常陷入“被动应对”:管道泄漏要等市民报修才发现,桥梁隐患需定期检测才知晓。风险感知如同“马后炮”,往往错失最佳处置时机。而“数字哨兵”依托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等技术,将风险感知的“时钟”往前拨——供水管道压力异常可即时预警,燃气泄漏能快速定位,桥梁结构形变可提前预判。这种从“滞后响应”到“前瞻预警”的转变,显著提升了城市对安全风险的掌控力,也推动治理效能从“被动救火”向“主动防火”跃升。

  数据聚力,让治理模式从“粗放”迈向“精细”。传统城市治理中,基础设施监管多依赖人工巡查、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还易因“漏检”“误判”产生监管盲区,治理模式呈现“粗放化”特征。而“数字哨兵”项目通过深度应用数据要素,推动治理模式实现“精细化”转型: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可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让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打通部门协同壁垒,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治理链条。这种以数据为纽带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既解决了传统监管“撒胡椒面”的问题,又提升了跨部门协同效率,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从仙桃的“数字哨兵”到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的热潮,数据要素正成为撬动城市治理升级的“支点”。当数据打破壁垒、赋能决策、凝聚合力,城市不仅能更智慧地应对安全挑战,更能在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唯有推动数据要素充分流动、深度应用,才能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让“城市生命线”更牢固、更安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