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韵:安全用药,老调就要常“弹”
9月1日,2025年湖北省“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孝感举行。活动以“药品安全 监管为民”为核心主题,通过多元形式传递用药安全理念,守护群众健康。
安全用药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食药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开展“药品安全宣传周”科普活动。在笔者看来,不仅要强化“宣传周”的社会存在感,更要借此培养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毕竟,这直接关乎生命安全。
不安全药物实践与用药错误,是引发用药安全事件的主因。世卫组织曾警告,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第四号杀手;调查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死亡并非源于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美国药品研究机构报告也指出,3.7%的患者经历过临床相关不良反应,其中20%与药物相关。
反观国内,中国科协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有过自我药疗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失误,其中26%因此耽误治疗。这一数据印证了关键问题:公众安全用药知识匮乏,既是不安全用药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医疗损害致死的重要原因。
可现实中,不少人认为用药安全“与己无关”“只是医护人员的事”,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事实上,用药安全应作为医学常识乃至生活常识普及。我们呼吁公众主动学习用药知识,提升分辨能力与安全意识,发现问题药品及时举报。
守护用药安全,还需多方发力。对医务人员而言,合理用药、遏制大处方是基本职业操守。应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药物与制剂,制定科学给药方案,从源头减少药物过量使用,这比后期回收更高效。
对普通市民而言,家庭备药需“随买随用、按需购药”。关注健康、储备应急药物本无可厚非,但过量储药易导致药品过期,既浪费钱财,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按需购药才是理性选择。
此外,处理过期药品也需谨慎。误服过期药品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延误治疗;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若被药贩子回收流通,后果更不堪设想。因此,市民应定期清理家庭药箱,规范处理过期药品。
安全用药无小事,唯有多方重视、常抓不懈,才能筑牢健康防线。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