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河时评

叶鑫:以科技之光点亮生活日常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1日 来源:仙桃周刊

  9月4日,我市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市体育广场盛大启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此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科普文艺演出、科技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沉浸式体验让科普从“听说”走向“触摸”。不同于传统科普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本次主场活动以“互动”为核心,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科普文艺演出用生动的艺术形式拆解科学原理,科普知识竞答以趣味问答激发探索热情,科技成果展示则将前沿技术直观呈现在眼前——这些设计打破了科技与生活的壁垒,让市民在观赏、竞答、体验中与科学“零距离接触”。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科普走出了实验室与书本,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让“学科学”成为一种自发的兴趣而非被动的任务。

  多领域覆盖让科普从“单点”延向“全景”。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普开放中心联合69家单位搭建的特色科普展台,精准锚定市民生活的多元需求。从支撑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低空经济,到关乎民生福祉的银龄经济、卫生健康,再到着眼未来的教育科普,展台覆盖的领域既与城市发展方向同频,也与市民的衣食住行、成长需求紧密相连。老年人可以关注银龄经济中的科技助老成果,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探索教育科普的趣味内容,创业者则能在特色产业展台捕捉科技赋能的新机遇。

  系列化活动让科普从“一时”续为“常态”。本次科普月并非“一次性”的热闹,而是一场持续至9月底的“科学盛宴”。流动科普课堂将知识送进校园,农业科普乡村行助力乡村振兴,科普进社区贴近居民生活,乡村振兴科技培训赋能基层发展——这些贯穿全月的系列活动,让科普从“启幕时的高光”延伸为“日常里的陪伴”。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指导,还是社区里的健康科普讲座,抑或是校园中的趣味科学课堂,都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植入市民的生活习惯中。

  从沉浸式体验到全景式覆盖,再到常态化延伸,本次全国科普月以扎实的举措、贴近生活的设计,践行了修订后《科学技术普及法》的精神内核。这场始于9月的“科技之约”,不仅为市民带来了知识与乐趣,更在城市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终将在未来长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