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永相传:抗战精神在仙桃大地延续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诗中,仙桃这片土地曾留下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的身影。从汉江两岸的游击烽火到城镇街巷的不屈抗争,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仙桃的血脉与肌理。如今,硝烟散尽,但那份爱国情怀、奋斗意志与团结力量却在新时代的仙桃大地上以多元形式延续,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引擎。
让抗战故事“活”起来
时间回溯到两个多月前,6月16日,沔阳小学(沔街校区)迎来一场特殊的“行走的思政课”——由市博物馆与该校联合举办的《烽火映山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
248幅珍贵历史图片,构筑起穿越时空的红色长廊,将抗战历史转化为生动的育人教材。在讲解员引导下,不同年级的学子沿着“全民抗战”“正面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三大主题展区缓步前行,沉浸式了解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战略防御到伟大胜利的艰苦卓绝历程。
历史,不容忘却。当80年前抗战胜利的历史瞬间,以实景图重新展现在师生们眼前,全体师生无不沉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种实景教学比课本讲述更震撼。跨越时空的对比,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孩子们懂得和平的珍贵。”沔阳小学副校长马明丽说。
为了让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我市将其深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小学开设“红领巾讲解员”特色栏目,让本土英雄事迹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每年清明节,全市中小学还会组织学生前往抗战遗址,开展“祭扫英烈、传承精神”主题活动,在缅怀中汲取力量。
沉浸式体验更能让青少年真切感悟抗战精神内涵。“通过扮演胡家台战斗中的小交通员,我才真正懂得了‘爱国’‘勇敢’的分量。”市实验初中学生荣峥在参与校园话剧《烽火少年》演出后,道出了自己的深刻体会。近年来,我市各校普遍开展红色情景剧展演、抗战主题征文、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青少年在角色扮演、文字创作与故事交流中,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切实领会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色教育不止于校园,更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市博物馆精心梳理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及实物影像,制作成移动展板,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巡回展出,让更多人近距离触摸历史记忆。在近日市消防救援大队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现场,移动展板前挤满了驻足观展的消防救援人员。“抗日英烈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他们身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核,与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使命担当高度契合。”观展后,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动情说道,而这正是红色精神跨越时空、激励不同群体的生动体现。
让奋斗基因“强”起来
“当年战士们在芦苇荡里打游击,靠的是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如今我们搞乡村振兴,拼的也是这股子劲!”站在西流河镇神坛村连片的生态稻田旁,村干部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这片土地曾是沔阳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如今神坛村通过发展稻虾共作、特色种植产业,成功获评“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而支撑发展的动力,正是从抗战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
同样在红色沃土上书写新篇的,还有彭场镇。作为昔日的抗日后方基地,这里传承着先辈“实业救国”的赤子情怀,如今已崛起为“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疫情期间,彭场镇的非织造布企业挺身而出。他们克服原材料短缺、人手紧张等难题,昼夜不停生产防疫物资,以“临危受命、敢打硬仗”的担当为全国抗疫贡献“仙桃力量”。
“我们的父辈曾为保卫家园浴血奋战,今天我们要为国家发展拼搏奋斗。”一家非织造布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当地企业家的共同信念。企业特意在车间设立“红色车间”宣传栏,通过讲述本地抗战故事,让红色精神成为员工攻坚克难的精神铠甲。
不止于产业发展,抗战精神更深度融入我市的基层治理实践。在城市社区,“议事长廊”成为居民参与建设的重要平台。其理念正是借鉴当年“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凝聚共识的经验,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在乡村田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抗战时期优良传统,在新时代转化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从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到项目建设的“攻坚战”,从民生改善的“细微处”到文明创建的“全方位”,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团结、坚韧、奋进等红色基因,已成为仙桃人民建设家乡的强大精神引擎。
让家园情怀“暖”起来
“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时期仙桃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广为流传,如今,这份“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情怀已演变为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密码,让城市充满温度。
在仙桃,“邻里互助”的传统从未间断。沙嘴街道九十墩社区里,党员带头、志愿者参与,为独居老人送餐、帮困难家庭修家电,年服务超百人次。居民刘婆婆说:“当年战士保护我们,现在大家互相帮助,日子过得暖心。”
面对灾害挑战,仙桃人延续“同舟共济”的精神。2024年初特大暴雪时,全市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奔赴抗灾一线,群众自发支援,大家纷纷表示:“就像前辈保卫家乡,现在换我们守护土地。”
这种团结精神更融入城市文明建设。通过“仙桃好人”“仙桃楷模”评选,让“爱国爱家、团结奋进”的理念深植人心。龙华山街道党员罗小明便是典型——2006年入党的他,不仅促成社区天然气安装、个人捐赠27盏路灯点亮主路,更在疫情期间携子捐赠物资、参与值守;2022年牵头成立企业协会,募集20余万元共建中心广场、夜光篮球场,让臭水沟变身乐园,2021年获“仙桃楷模”称号。
……从烽火岁月到全民共治,团结始终是仙桃的精神底色。这份传承自抗战的精神力量,正指引着仙桃人以爱国为基、奋斗为笔,在新时代续写属于这片土地的温暖传奇。(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刘楚辉)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