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乡镇集镇实现“撤桶并点+摇铃收灰”,今年改造升级27座垃圾压缩站——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来源:仙桃日报

  9月5日,天刚蒙蒙亮,三伏潭镇318国道旁已见忙碌身影——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的环卫工人们,熟练地将垃圾分类箱内的垃圾装车;清运完毕后,又手持工具仔细清扫箱内残渣,再对箱体进行全面擦拭。这是我市“撤桶并点+摇铃收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的日常一幕。

  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以往,传统垃圾收集桶分布散、清运不及时、易生异味,既影响村容,也困扰村民。近年来,市清洁办创新推出“撤桶并点”与“摇铃收灰”结合模式,破解治理难题。

  三伏潭镇率先推进“撤桶并点”,科学布局引进38组垃圾分类箱,替代零散垃圾桶。“每天清晨天不亮先清运一次,保洁员随后清洗箱体、清理残渣;下午两点再清运、清扫一次,确保集镇和农村干净。”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经理伍少林介绍,双重保障让垃圾收集点彻底告别“脏乱差”。

  在“撤桶并点”基础上,“摇铃收灰”将“定点收集”升级为“上门服务”。每日固定时间,伴随摇铃声与广播宣传,仙桃洁达公司三伏潭项目部集镇片长宋炳坤和同事沿固定路线上门收垃圾。“一天回收3次。”宋炳坤说,过去单桶放置既影响形象,清运也不及时;如今新模式落地,管理更易,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这两个月太方便了!没了垃圾桶,听到喇叭声就提垃圾出来倒,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三伏潭居民程艳美直言认可。如今,“闻铃倒垃圾”成为当地居民习惯,既解决部分居民离收集点远的难题,也规范了垃圾投放秩序。

  为让新模式落地见效,三伏潭镇在资金与宣传上双管齐下。目前,该镇一、二期“撤桶并点”工程已投入70万元;同时通过发宣传单、入户讲解,让居民了解新模式优势,主动参与垃圾治理。

  “撤桶并点区域,每天安排收集员正常作业;摇铃收灰方面,给每户发宣传单,讲清意义,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垃圾。”三伏潭镇清洁办主任罗仁彬表示,计划将“摇铃收灰、撤桶并点”向集镇周边及农村延伸,凸显亮点、务求实效。

  目前,乡镇所有集镇已基本实现“撤桶并点”设施全覆盖。“三伏潭镇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为全市积累了可推广经验。”市清洁办督察科工作人员昌思文说,针对城乡环卫设施老旧问题,依托两新项目超长期国债资金对全市27座垃圾压缩站进行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全市23座乡镇压缩中转站设施已更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黄芸)

  把商户“小事”当“大事” 城管一线走访为商户解忧

  “再也不用担心垃圾投放问题,门口干净,来店里的顾客都变多了!”9月6日,看着店铺周边整洁的环境,德政金园小区一家新开店铺的店主,对主动上门解决难题的城管工作人员连连点赞。

  该店因为生意比较红火,日常产生的垃圾较多,而周边巷道狭窄,垃圾转运车辆难以通行。城管工作人员迅速联系负责该区域清洁工作的环卫工人,了解垃圾产生的时间、日常清运的实际困难等情况,协调市环卫局专业人员一同研判,在店铺附近一处不影响居民通行、便于车辆停靠的位置,增设了一处垃圾集中清运点,还明确了每日清运频次,安排专人负责监督落实,解决了商户“垃圾无处放、清运不及时”的难题。

  针对森林国际城附近人流车流量多,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突出,执法人员常态化开展值守工作,采取“教育劝导+依法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疏通道路拥堵,恢复交通秩序。通过上门入户宣传、高频次巡查、定点管控,保障市民出行畅通与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一线走访、定点值守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把商户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该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已通过走访解决商户诉求102件,“我们要对各大经营主体反馈的困难做到件件落实、件件回复,不用再为垃圾、停车等这些琐事分心。(记者 黄芸 通讯员 田洋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