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则产业兴
时值初冬,江汉平原微寒渐起,我市各大服装产业园却热火朝天。走进毛嘴镇服装产业园,缝纫机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冬装订单。在园区的直播基地里,年轻主播们身着最新款的羽绒服,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直播间里的订单数字不断跳动更新。
这股冬日里的产业“暖流”,源自我市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就在不久前,市委书记孙道军在专题研究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保持恒心,加快打造千亿支柱产业集群,为仙桃服装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暖心”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大家再加把劲,确保订单按时交付!”11月12日,郑场镇浩然服饰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赶制一批发往广州的外贸订单。这家企业的掌舵人“90后”卢然,去年9月放弃在广州打拼十余年的事业,回乡投资创办服装厂。
“镇里干部多次主动上门,把创业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卢然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服装企业内迁浪潮持续涌动。与此同时,家乡郑场镇正全力打造仙西服装产业带,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链配套日趋完善,发展机遇日益凸显。敏锐嗅到商机的卢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于去年9月放弃沿海发展,投资50多万元在家乡创办企业,开启了反哺桑梓的创业新征程。
完善的产业链、充足的劳动力,加上创业补贴等政策红利,让他扎根发展的底气更足。如今,他的工厂已吸纳近30名村民就业,月发放工资约30万元。村民余蜜满意地说:“这里月收入近万元,还能照顾家人,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卢然的返乡创业故事并非个例。在毛嘴镇服装产业园,依迪娜文化传媒董事长刘拥军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广州回到仙桃,真是最正确的决定!”今年初,他的公司入驻产业园后,不仅获得了免费场地和30万元装修补贴,还顺利对接了仙桃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
这些企业的成功落地,得益于我市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编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设立2亿元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担保资金,并组建链长制工作专班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我市从规划引领、资金支持到服务保障全面发力,有效推动了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和劳务品牌优势提升。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现在是政策送上门。”90后设计师张雨欣深有体会。她的设计工作室开业即获10万元创业补贴,还通过政府搭建的供应链平台对接了优质面料商。更贴心的是,相关部门还开通了仙桃至广州物流专线,每天定点发班,实现面料和成衣当日达,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近千万元。
“造血”育人,让人才活力迸发
这个初冬,市人社部门的培训教室里暖意融融。与以往单一的缝纫技术培训不同,如今的课程内容更加多元丰富——从传统的裁剪缝制,到时尚的色彩搭配;从手工打版到电脑制版;从基础工艺到品牌营销,学员们在这里接受着全方位的技能提升。
“培训让我实现了从裁缝到设计师的转型。”仙桃市某服装工作室店主王女士感慨道。她参加的“万名裁缝”培训项目,不仅教授传统工艺,更增设了服装款式设计、立体裁剪等前沿课程。“灵活的培训方式让我们既能系统学习理论,又能在企业实训中积累经验。”如今,她设计的时尚女装凭借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线上线下订单量持续攀升。
我市创新推出的“万名裁缝”培训计划正在收获丰硕成果。该计划通过“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职业院校”四方联动,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培训体系。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既保留‘仙桃裁缝’的传统技艺精髓,又注入数字化、时尚化新内涵,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复合型人才。”
在仙桃职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里呈现出全新气象。学生们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学习最新的电脑制版技术;设计工作室里,年轻学子们正在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我们与园区企业共建‘双导师’制,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创新模式让学生既掌握扎实基本功,又具备前沿视野。
培训成效正在产业链上显现。在服装产业园内,经过系统培训的技术人才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技术工人不仅会制作,还懂设计、懂营销,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在“万名裁缝”培训计划推动下,全市纺织服装企业数量突破500家,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一个集设计、生产、营销、电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全链”赋能,让产业生态更优
在仙桃服装产业园内,产业集聚效应正持续显现。一家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楼上企业承接数码印花,隔壁企业专攻成衣制作——这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创新模式,让园区内部形成了一条高效协同的产业链。“现在不出园区,两小时就能完成从设计到打样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市场反应速度。”园区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打造更优质的产业生态,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线上鼓励企业发展直播电商,对成效显著者给予5万至50万元奖励;线下建设专业园区,配套完善物流、金融等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有效破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积极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助力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这些举措成效显著。稍早前,仙桃多家服装企业成功与跨境电商巨头希音公司达成合作,日订单量不断突破。“政府的全方位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搞生产。”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每个环节都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
产业生态的优化提升,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率上,更体现在创新发展能力上。在园区内,企业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设计企业能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反馈,生产企业能及时调整工艺,销售企业能精准把握消费趋势——这种良性互动让整个产业生态更具活力和韧性。
随着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仙桃服装产业正在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转型升级,“仙桃造”服装品牌不断涌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仙桃周刊融媒体记者 周方婷)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