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和湖泊局坚持人才驱动创新赋能
8月16日,徐鸳泵站泵房内机声隆隆,涓涓汉江水涌过进水口,奔上南北干渠。陈爱明丝毫不敢马虎,一刻不停在闷热的泵房巡查,监测机组运行状态。
陈爱明是徐鸳泵站工程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是泵站运行的“体检员”“主治医师”。当前旱情严重,徐鸳泵站4台机组全开,连续运行1个多月,引水1.44亿方。陈爱明与同事们日夜“呵护”,保障泵站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防汛抗旱,离不开水利工程,更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
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层次人才缺乏、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市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后,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课题,该局班子成员分头到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找出“病灶”,精准开出“药方”。
针对人才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专技力量薄弱、人才后继乏力等突出问题,该局坚持引“源头活水”。 积极争取组织、人社部门支持,多渠道引进水利专业高校毕业生。今年计划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就业援藏”专项招聘、“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等方式引进水利专业技术人才30名左右。
水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水利人提出“能力恐慌”新要求。该局鼓励干部职工接受在职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组织开展以水利实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并对泵站开机运行、绗车等特种设备的操作技能进行了现场实操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到防汛抗灾一线或水利建设工地履职锻炼,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选拔46名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专业素养的青年技术人才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以人才建设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以科技创新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该局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步伐,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努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力争在解决我市水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水利科技的新突破。(记者 胡纯波 通讯员 杨蓉)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