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桃本地专题 > 争先进 争进位 创一流 > 工作动态

记市农学会会长、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沈金权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6日 来源:仙桃日报

原标题:退而不休护棉忙

    ——记市农学会会长、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沈金权

  人物名片:

  沈金权,男,66岁,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市农学会会长,推广研究员。他首创的“苎麻嫩梢带叶沙插法”,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法载入《当代中国农作物》;研究的“新植苎麻幼苗打顶增产技术” 在全国苎麻主产区推广;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评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9月20日,“全国科普日”仙桃活动现场,66岁的沈金权一身“科技蓝”,神采奕奕地在现场忙活。

  6年前退休,本该享受含饴弄孙的悠闲时光,他却一如既往奔走在田间,搞调查、忙指导、做科普,老当益壮贡献余热。

  “只有深切体味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拥有的一切。”少年时,因家贫辍学,沈金权挖过河、挑过堤、插过秧、割过稻,遍尝人生艰辛,因此格外珍惜上学求知机会,笃信只有科学种田才能改变命运、改变农村。

  秉持信念,脚比路长。恢复高考后,沈金权凭着聪颖自强,考上荆州农校,毕业后如愿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40多年一直扎根乡野,用一颗炽热的心,研究“呵护”棉花、麻类、蔬菜、小麦。此后,他又专攻棉、麻栽培技术,成为业界和农民公认的棉麻专家,并受聘为湖北省棉麻栽培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1994年,年仅38岁的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业人才。

  “在办公室我是专家,到了农村我就是农民。”沈金权常说,“搞农业就是要能吃苦,要深入农民、深入田间。”几十年来,他长期“黏”在田里,经常清早5时下地、傍晚才收工,骑电动车下乡更是常态。

  2016年,刚退休的他婉拒了好几家私企的高薪诚聘,自愿当起不拿工资的农技志愿者。去年3月,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级住院,出院第三天,他心系直播棉,依旧坚持和大家一道下乡,到油后直播棉田“望闻问切”。由于病后体虚,没走一会儿他就心跳加速、气喘吁吁,他不得不随身携带“麝香保心丸”,以防万一。

  情系在兹,魂牵于兹。几十年对棉花、苎麻专注用心,沈金权收获硕果——

  探索首创出的“苎麻嫩梢带叶沙插法”,载入《当代中国农作物》;主持研究的“新植苎麻幼苗打顶增产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究的“苎麻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棉花新品种及综合增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成果二等奖……

  “推广植棉高产新模式,致富棉农千万家”,是沈金权的梦想。为此,他潜心钻研农业新技术,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1992年应邀参加了第一届国际苎麻学术讨论大会,撰写的《苎麻叶面喷施802、920的效果》首发性科研论文大会交流后,被选入大会论文集;他参与编写的苎麻、红麻、棉花、小麦等作物5个技术规程,由湖北省标准局发布实施。因成绩特别突出,沈金权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评“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鲜棉’就是仙桃的棉花,鲜艳的棉花。”这几年,沈金权也尝试用微信处理工作,他给自己取了个“鲜棉”微信名,并自豪地解释:“在我眼里,棉花才是最鲜艳、最美丽的花朵,因为它代表着丰收和希望,寄托着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美好愿望。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把护棉、科普工作做下去。”(文/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曼  图/记者 郑恒)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