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聚力谋发展实干担当话民生——全市市直单位第三期年轻干部“勇当排头兵、对标争一流”大研讨侧记
8月7日,全市市直单位第三期年轻干部“勇当排头兵、对标争一流”交流研讨会上,来自教育、民政、人社、住建等11家民生保障部门的年轻干部齐聚一堂,对标先进谋发展,聚焦民生话担当,字里行间满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初心。
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如何打造有温度、可持续的养老品牌?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郭媛方给出思路:“今年,民政系统推行‘养老五件套’,摸排8.6万余名对象,建立2万余人的动态管理台账。眼下正推进全域社区嵌入式养老站点,深化农村养老改革,我将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情直抵人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推动人才工作从‘量’到‘质’的跃升。”市人社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心仪接过话头,建议围绕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清单,推进“清单式”引育领军人才;加速推进“智慧人社”体系建设,推动高频服务“指尖通办”,拓展打包办、跨省办覆盖范围,构建“协同联动”的服务网,参与“15分钟人社服务圈”缩短服务半径,深化运用“人社+多部门”协同机制,提升简案快办率,让就业服务更高效、更暖心。
对标先进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供排水办科员匡博说,自己和同事们正全力推进3.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力争年底完成管网混错接整改;汛期24小时值守冲锋在前,用“辛苦指数”换城市“安全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同时积极参与“厂网一体化”改革,探索“特许经营+绩效付费’模式,推动“厂网一体、按效付费”的一体化运维落地见效。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市交通运输局工程计划科朱闯描绘着建设蓝图:“紧扣‘东融武汉、南向发展’方向,让交通枢纽与重点产业、人口密度精准契合。目前正全力推进沪渝高速仙桃段改扩建工程、G318南移绕城项目,规划天仙洪高速、汉仙潜荆高速、南部大通等项目,争取315省道改扩建等重要工程落地,加快构建仙桃江汉平原交通枢纽。”
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曹飘分享了实践经验:“在剅河镇千桥村,我们在现有物联网设备基础上扩大智能传感器布设密度,构建覆盖水质、气象、病虫害的‘数字农田’;杨林尾镇生态沟渠参照常熟标准建设,退水净化率将超80%。同时建立‘日巡查+周调度+月评估’机制,引入管护保险,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更要打造‘农田即景区’的示范带,让科技为农田注入‘智慧’。”
“医疗的温度藏在每一次诊疗、每一次服务里。”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王文举的发言温情满满:“通过与同济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复杂手术转诊率两年持续下降;‘1+4+19+N’分级诊疗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见专家。76场乡镇义诊覆盖2.3万人次,320篇科普文章阅读超50万次,‘三个一’服务让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民生话题永远牵动人心,仙桃中学团委书记廖显锋语气坚定:“我们正加快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培育骨干教师;推动光电子信息、机器人等科技选修课走进中小学;推行非织造布工艺、黄鳝生态养殖、生态保护等本土课程让孩子们触摸家乡产业脉搏;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基础素养+特长发展”双轨评价,为城市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从校园课堂到养老小院,从地下管网到田间地头,年轻干部们用数据见证成效,用实干诠释担当。这场研讨不仅是思路的碰撞,更是信心的传递——当青春力量扎根民生土壤,当实干担当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仙桃的明天必将更美好,百姓的幸福必将更绵长。(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黄芸)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