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花妈妈”撑起温暖童心伞
“在您的关怀下,我健康成长。如今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这份成绩的背后,您功不可没。”盛夏时节,玲羊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花妈妈”别玲看着小丽(化名)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的真挚让她眼中泛起泪光。望着这个已相伴十余年的孩子,过往的点滴涌上心头。
别玲与小丽的缘分,始于一场公益活动。当时还是六年级学生的小丽,在作文《我的妈妈》中写下:“看到别的小孩喊妈妈,我真羡慕!我的妈妈在哪里?”直白的渴望,让别玲红了眼眶,当即和朋友刘友姣决定要帮扶这个渴望母爱的孩子。
小丽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她与智力障碍的弟弟全靠年迈多病的奶奶照料,一家人靠着低保维持生计。身处困境,小丽不仅成绩优异,还主动分担照顾弟弟的重担,那份超乎年龄的懂事,让人心疼。
结对之后,别玲成了小丽生命里的“光”,而小丽也为别玲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笑。别玲给小丽添置生活与学习用品,陪她参加读书会,还特意学习心理学课程,以便更好陪伴小丽成长。只要有空,别玲就往小丽家里跑,陪她聊天、带她游玩,隔三差五送去物资。小丽18岁成人礼上,这对特殊“母女”俩相拥而泣;高考前夕,别玲特意带她散心缓解压力,点点滴滴都是母爱般的温暖。
善良一直是别玲的本色,善事更是成为她的生活。一名员工的弟弟去世后,留下不到一岁的孩子,别玲坚持10年寄生活费从未间断;女员工因病离世,她资助其刚上大学的孩子直至毕业;残疾工人的孩子上大学,她每年资助一万元。
“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都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这份信任是责任,更是我前行的动力。”别玲笑着说,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子女”,她很幸福。
同样被“花妈妈”温暖着的,还有陈场镇13岁的女孩小蜜(化名)。
“感谢娟妈妈,是她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母爱。”小蜜捧着与刘娟的合影,笑容灿烂。
小蜜口中的刘娟是杜湖街道妇联主席,在任陈场镇妇联主席时,成了小蜜的“花妈妈”。
小蜜父母双亡,跟着大伯和奶奶生活的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周末和节假日,刘娟陪小蜜写作业、聊天、做游戏,帮她实现想拍古装照的“微心愿”,为她送上心心念念的运动衣、自行车。刘娟还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陪伴小蜜,渐渐地,小蜜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越来越开朗,成绩也稳步提升。
为了帮助更多的“小蜜”,刘娟建起3个“花妈妈暖童心”爱心驿站,每月“爱心陪伴日”,读书、游戏、聊天成了常态;节假日的生日会、节日庆祝暖意融融;开学前后的“微心愿”认领,让一个个小梦想照进现实。
岗位虽变,初心不改。调任杜湖街道后,刘娟整合资源搭建“花妈妈暖童心”平台,开展“种子妈妈”培训,组织“花妈妈”与困境儿童结对帮扶,越来越多的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悄然绽放。
随着爱心妈妈队伍越来越大,为了规范爱心妈妈关爱服务活动,市妇联成立了市“花妈妈暖童心”公益志愿者协会,“花妈妈”志愿服务发起人花爱群擎起爱心旗帜,积极策划组织活动,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志愿者行列,让爱的种子播撒到四面八方。
“花姐在公益路上走了19年,帮助了20余名孩子走出困境。有她带领,我们一定能帮助更多孩子。”章爱华便是在花爱群的影响带动下,加入到“花妈妈”结对关爱的行列,每一场活动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从不缺席。
目前,全市已有800多名“花妈妈”们与13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大力开展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这一关爱模式不仅被省妇联作为典型经验宣传推广,还写进了政协第十届仙桃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成为公益事业一张亮丽名片。
“播撒爱心,照亮希望,我们一定认真撑起、撑好这把温暖童心的伞。”花爱群话语坚定而有力量。(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鹿丹丹)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