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与品牌的“鳝”为之道——央视《山水间的家》第四季先锋村录制记
新华网、央视频、湖北日报等1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关注,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大流量袭来……这几天,仙桃黄鳝又“火了一波”。
8月21日至22日,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第四季走进张沟镇先锋村。主持人撒贝宁、演员凯丽、故宫学者祝勇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沉浸式打卡“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讲述善为人先、鳝开新局的先锋故事,感受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和美与富足。
借助央视舞台、名人视角、流量转化,仙桃发挥长尾效应,推进“沔水仙鳝”出圈出彩,叫响“仙桃黄鳝”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吸引更多人来仙桃品鳝食、乐鳝游、兴鳝业。央视严选:先锋村的“美丽密码”
“先锋又要上央视了!”“撒贝宁都来了,咱先锋就是优秀!”连日来,《山水间的家》栏目组在先锋村摄制节目的话题,在线上线下持续发酵,因养鳝而出名的小村庄,在央视镜头的“加持”下愈发“声名远扬”。
《山水间的家》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制作的文旅探访节目,曾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综合频道全网播出至今覆盖用户人次超90亿,全网热搜上榜累计1124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累计53.1亿。还被翻译为英、法、西、俄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多个国家展播,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
如此泼天的流量,先锋村凭什么被央视瞧上?
第四季总导演张家齐介绍,在仙桃提交翔实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栏目组多次组织专班到先锋村蹲点调研、走访、采风,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方面,对先锋村全方位“考试”。
“在先锋村,我们看见了美丽中国。”张家齐说,先锋的美,打动了栏目组——
自然风光美。漫步探访,村庄依水而居、绿树掩映,公园、岛屿、民宿等乡村新场景、新业态渐次开花;空中俯瞰,成片的鱼塘间网箱成行成列,波光粼粼,绿意点点,产业风景特色彰显。
产业兴旺美。全村养殖规模达7500亩,拥有全国最大的黄鳝原产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量8000吨、交易额6.5亿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5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生活富足美。村里分享发展“蛋糕”,扩规先锋幸福食堂,改造夕阳红活动中心,为老人提供送餐、理发、洗衣等“五件套”服务,兴办“四点半”学校,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
乡风文明美。聚焦“家庭美、家风正、家业兴”,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欣欣向荣、幸福生活蒸蒸日上、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的良好态势。名人视角:一条黄鳝的“高光叙事”
《山水间的家》每期由主持人、公众人物和文化学者组成“山水小分队”到一座村落,以“新村民”的身份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和生产经营活动等,使观众沉浸于嘉宾“第一视角”的见证之中,捕捉每一处蕴藏惊喜的乡村风物、了解每一座村落不同的振兴模式以及触摸到每一片土地的跳动脉搏。
如何在一档节目中充分展现美丽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产业兴旺之势、村民精神之貌、和谐宜居之态?
本次拍摄以善为人先、鳝开新局为主题,构建一种平易而新颖的视角,即“探访”的视角。在表达方式上,不做铺陈式地介绍和展陈,而是构建一条探访体验的叙事路线,把黄鳝产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乡村自然与人文、养殖生产劳作与风俗习惯、村民与探访者相融会,在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体验认知和解析中,形成对于“山水间的家”主题的深度体验与理解。
初见先锋。“山水小分队”从接阳桥进村,在“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村牌下感受鳝元素遍布的村庄特质,漫步于民居整齐、游园遍布的村中,看健身老者、嬉戏孩童与清扫村民构成的活力图景,初探宜居宜业的和美风貌;
体验养鳝。划船来到连片鳝塘间,与主人公一同乘船参与起网箱劳作,捞水草、解网箱、收黄鳝,探寻“好水养好鳝”的生态养殖密码与网箱模式的创新价值;
漫步先锋。走进全国最大黄鳝原产地交易市场,体验检测、询价、称重、电子结算、打包等交易全流程,感受“家家养鳝 户户赚钱”,见证“仙桃黄鳝”游向五湖四海;
寻味先锋。探访养鳝人家,参与黄鳝养殖日常劳作,学习烹饪、品尝爆炒鳝丝、沔阳三蒸、米团子、排骨藕汤、清炒藕带等仙桃特色美食,在晚餐夜话中听一家人讲述从父母首批试养到夫妻返乡接棒的创业故事,感受养鳝人家的美满生活;
融入先锋。加入“先锋家和日”活动,向鳝嫂学习家庭绿植栽培,与老人们共过集体生日,为家庭广场舞大赛热情助力,解锁“家庭美”的巧思,感受“家风正”的温情,共睹“家业兴”的蓬勃活力。
镜头以“一家人”带出“一条鳝”为主线,明处展现养鳝人家的生活劳动日常,暗处全方位植入仙桃黄鳝全产业链的“硬广”。
摄制的点睛之笔,在于结尾处的“分享探访感受,寄语山水间”环节。撒贝宁等嘉宾分享探访感受,巧妙解读“善”的含义——勇敢与智慧,道出善为人先、鳝开新局的乡村精神内核。流量变现:央视IP到品牌经济
“尝尝,这可是上过央视的烤鳝片,撒贝宁同款。”夏夜,鳝农刘飞虎架起烧烤炉,调料纷撒、火苗跃动,鳝片在手中滋滋作响。
作为此次拍摄的“主角”之一,刘飞虎带着撒贝宁等嘉宾逛先锋、捕黄鳝、品美食,在乡亲们中“出尽风头”。
推出央视同款烤鳝片,办起乡村文艺晚会。先锋村抓住“泼天的富贵”,精准转化《山水间的家》热度,策划推出“鳝行天下·享乐先锋”旅游推广活动,欢迎市内外游客品黄鳝美食、赏乡村美景、看精彩节目。
如何把央视流量,转变为农文旅融合“留量”、黄鳝产业发展增量,仙桃使出“浑身解数”。
2024年秋,央视《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和丰收歌会在仙桃举办,仙桃黄鳝收获一大波流量。仙桃乘势而上,营造好看、好吃、好玩的满城鳝鲜产业发展氛围。
推出以鳝为媒的春跑马拉松、夏竞龙舟赛、秋品黄鳝季、冬赏花灯展“人间仙桃·四季有约”的品牌活动,丰富仙桃黄鳝消费场景,多角度、多维度推广“仙桃黄鳝”品牌。
常态化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活动。“仙桃黄鳝”荣登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第70位),2024年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226.71亿元。持续在江浙沪、成渝、珠三角等市场开展推广活动,不断提高品牌“曝光率”,逐步培育出京津冀、西北及欧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品牌能见率、认知行动率、好感评价率和消费体验评价率在黄鳝品类中居第一位。
品牌口碑好,黄鳝品质是基础。叫响“养鳝先治水、好水养好鳝”行业口碑,持之以恒地把“治好水”作为壮大黄鳝产品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完善仙桃黄鳝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推广使用仙桃市黄鳝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快湖北省黄鳝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周期守牢黄鳝品质“安全链”。
不断丰富黄鳝全时段、全场景的消费产品。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餐饮风味,创新出黄鳝狮子头、鳝鱼九味桌盒、椒盐鳝排等百余种吃法,其中6道黄鳝菜品进入《中国楚菜大典》;推出仙桃鳝鱼粉、麻辣鳝片、鳝鱼酱等休闲食品,与良品铺子合作开发山珍去骨鳝丝,上新黄鳝小分子肽精粹饮,黄鳝产品开发多点开花。
以“央视 IP+特色产业+文旅融合”模式,仙桃走出流量变现向品牌叫响的转化之路,实现“山水间的家”永续发展、美丽“鳝”变。(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胡纯波)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