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做良心人 卖放心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来源:仙桃日报

  “种子不好,丰收难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良心人,卖放心种。”谈到自己的事业,老陈的想法简单且质朴。

  “光靠良种可不行,还得依靠良机、良技,让农户种出高产粮、优价粮,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小陈有更远大的梦想。

  秋风又起,稻菽飘黄。田埂上,这对父子的身影又忙碌起来。父亲陈国祥经营化肥、种子起步,儿子陈颂颖扩大至“种、管、收”一站式服务。父子俩接力奋斗,秉承“做良心人,卖放心种”的经营之道,守护一粒种子的希望。

  2008年,陈国祥开始涉足农资行业,主营油菜、小麦、水稻等常规作物的复合肥。“60年代出生的人,最能共情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农资店开业之初,陈国祥就给自己立下一条“铁规矩”——做良心人,赚良心钱,坚决不干坑农害农的事。

  农民买农药、化肥,“不看广告看疗效”。陈国祥的“铁规矩”,给小店带来越来越多“回头客”。打出口碑后,他开始扩大经营范围、丰富品种,进入种子行业。

  陈国祥卖种子,又有自己的“铁规矩”——不当买进卖出的“二传手”,不管什么种子,自己种一种再上架卖。“等你种一年,市场早就被别人占了。”那时,陈颂颖还在上大学,他觉得父亲动作太慢,“不适合做生意。”

  2012年,大学毕业在外闯荡几年后,陈颂颖回乡“继承家业”。“不要把我们的生意看成普通买卖,水稻一青一黄就是大半年,农民生活保障、孩子上学都望着这块田。”入职第一天,陈颂颖就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他连连点头,但似懂非懂。

  成立仁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学习推广种植技术、选育优良品种……陈颂颖追着农时从零学起,田间地头看秧苗长势,天南海北跑种子基地,接过这份“最接地气”的事业。

  2016年,合作社推广一批高产水稻种,一场暴风大雨后,部分田块出现大面积倒伏,农户收成不及预期。“这该怎么办,农户肯定要来找麻烦。”陈颂颖慌乱之时,父亲不慌不忙说:“是我们的种子出了问题,不能躲,躲也躲不掉。”

  “只关注到了高产的性能,忽视了种子的抗倒伏能力。”父亲带着陈颂颖一块块田看损失,一户户登记造册,赔偿农户60多万元。“人误种一粒,种误人一年,责任太大了。”陈颂颖说,最后一笔赔偿款送到农户家中那一刻,他真正读懂了父亲的“铁规矩”。

  做良心人,卖放心种。为选好一粒种子,陈颂颖带领社员们建立600亩的试验基地,常年试验的种子有200多个品种,根据本地气候、水土、种植习惯、米企要求等,最后“淘汰”剩下3到4个品种。

  父辈的“铁规矩”,在陈颂颖这里有了新注解。一粒种子从企业到农户田间,“考察期”延长到4年——第1年,自有基地试验;第2年,经销商小面积试种;第3年,逐步推广;第4年,大面积上量种植。

  “好种子、好收成只是第一步,优质优价才是我们的目标。”聚焦农户种稻“产量不稳定,米质不稳定,价格不稳定”的连锁反应,陈颂颖对接上游种子企业、下游粮食企业,推出“单品单收、优质优价”工程。

  合作社选育优质品种,与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签订购销合同,采取订单种植模式,种、管、收全程跟踪指导。陈颂颖介绍,如今合作社在仙桃自有面积1.5万亩,带动农户种植12万亩,其中“仙桃香米”一款优质品种,田头均价高于常规品种1毛多。

  “选好一粒种,从小看是农民能增收愿种粮,往大了看是为端稳中国饭碗作贡献。”从一粒种子起步,传承父辈的事业,陈颂颖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新“稻路”——建立优质种子、科学种植、订单安全的全产业链,“让农民做省心掌柜,我们做贴心伙计。”

  又是一年秋收时,父子二人漫步于田间,金黄的稻浪掠过他们的背影,仿佛一场“把种选好、把地种好、卖出优价”无声的接力。(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胡纯波)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