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仙桃新闻

两代“裁缝”的品质坚守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来源:仙桃日报

  在很多仙桃人的潜意识中,曾经风靡一时的“霓维斯”品牌,似乎是“海(上海)派”或“广(广州)货”。殊不知,从汉正街淘来的这个“牌子货”,出自一位地地道道的毛嘴裁缝之手。

  别核庭,58岁,15岁起就开始学裁缝,并创办了武汉业冰服饰,以“霓维斯”品牌在汉正街、汉口北闯出一片天地。去年,他把汉口和毛嘴的工厂分别交给了两个儿子,自己仙、汉两头跑,两边当“顾问”,还被推举为毛嘴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

  “霓维斯”品牌卖得最火的时候,城区大新路服装一条街,几乎家家卖他的裤子;仙桃商城最火的摊点,就是“专卖”“特卖”霓维斯裤子的摊位。

  别核庭初中一下学就开始学裁缝,21岁到汉正街摆地摊。“做生意没得窍,跟着别人搞”,刚开始卖衣服,一天守十五六个小时,可赚不到多少钱。而后跟着别人“自产自销”。他是“从了师”的裁缝,一看到“热款”,就会裁、剪、缝,版型、尺寸、配色、做工拿捏得十分到位。

  很快有了口碑,根本做不赢,每天做多少卖多少,一条裤子赚10块钱。汉正街房子贵,别核庭在三四公里外的崇仁路租下房子,从老家请了8名师傅,开起了裤子加工作坊。每天肩挑背扛,用板车、三轮车把布匹拉回来,第二天再把做出来的裤子拉出去卖。

  别核庭对裤子做工盯得很紧,有时眼睛一扫,或者听客户反映质量瑕疵,他“一蹦三尺高”,茶饭都不香,“好几天不舒服”。“霓维斯”的布料可能只是“大众”的,但它的款式、辅料、做工都很“有品”,价格、服务也很“讲究”,从而赢得整个江汉平原地区客户。

  30多年间,别核庭靠着精细做工,从“摊”到“档”,从作坊到工厂,从租屋到自己买厂房,事业越来越红火。1990年8人作坊起步,到2000年,工厂扩大到80人,2010年200人,2018年达600人。2006年厂房2000平方米,2010年扩大到6500平方米,2018年达8400平方米。2019年建成占地18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毛嘴工厂。

  “对父亲最深的印象,是他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仙桃市业冰服饰公司总经理、别核庭的小儿子别特,对父亲一脸崇拜:他又守摊,又进料,还要自己设计、自己裁剪、自己做,为省钱自己搬运,“作为‘裤二代’的我们想都不敢想”。另外,父亲阳光开朗、做事果断、执行力强、凡事要求严,也给了别特很多启示。

  1992年出生的别特,2019年开始执掌父亲投建的毛嘴工厂。之所以回毛嘴,是因为这里产业集聚度高,师傅多,物流便捷,“占了地利与人和”。

  他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定制软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打补丁完善”,生产、财务管理简捷、高效、精准。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电商网单都做,既做商场超市,也做大型直营店。除了精耕“霓维斯”品牌,今年还开发了“裤迷”品牌,推出休闲牛仔、港风时装,受到市场追捧。

  “不让一条次品裤子流出厂。”别核庭对产品质量的严苛坚守,被别特视若金科玉律。公司建立层层把关的质控体系,人人重质量,车间初检、出厂总检,生产环节随时抽检。前年有一批发到广州客户的裤子,共300条,出厂检验时,发现面料上有浮毛,属于布料瑕疵,于是逐条检验,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别特当即要求暂缓发货,跟客户沟通,订单重新再做,原来的订单裤子作特价处理。公司虽然损失了30多万元,但得到了客户信任与尊重,成为公司最大的客户,连续多年销售第一。

  别核庭是手艺人起家,他常说裁缝手艺就是饭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丢了手艺。他告诫孩子们:别家的工厂没有老板岗位,只有裁缝,当这个家,就要会做衣服。

  别特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闯荡了一年多,积累了一些市场经验。而后在2014年进入父亲的公司,从车工做起,再当裁工、包装、会计、销售,每个岗位都学、做,“一样计件考核”。在工厂摸爬滚打了5年多,父亲才把工厂交给他。

  当家才知柴米贵。毛嘴工厂有100多人,人均工资7000至9000元,还有一日三餐、水电气等,别特有时也感到“压力山大”。“公司赚不赚钱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员工能拿到钱。”在他的工厂里,很有几个全家四五人都在这里上班,“如果企业做不好,这些职工怎么生活呢?”这也时时逼着他把厂子办好。

  别核庭当年把乡亲从毛嘴带到汉口,为的是带他们赚钱。如果赚不到钱,“我哪有脸面再回毛嘴?”他说。

  如今,这样的故事接续演绎。两代人,一样的情怀,一样的坚守。(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晓旦)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