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仙桃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2月4日在仙桃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丁拥军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围绕中心、实干担当,依法护航仙桃发展大局
一是绷紧责任之弦,众志成城阻击疫情汛情。包括班子成员在内的全院200余名干警、工作人员全部下沉一线,认真履行职责。
二是对标案件清结,瞄准靶心痛击黑恶势力。克服疫情影响有序推进涉黑恶案件审理,“积案清零”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深化“一案三查”,重拳打击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
三是聚焦“六稳”“六保”,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受理涉企案件3536件,审(执)结3418件执行到位金额1.6亿元。出台30条硬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扫清障碍。
四是决胜全面小康,全力以赴冲刺脱贫攻坚。抓紧抓实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实时做好产销对接,有效缓解扶贫产品滞销难题。主动争取市扶贫办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验收。
(二)公正司法、忠诚履职,切实筑牢平安稳定防线
一是以标本兼治为关键,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受理刑事案件677件970人,审结663件949人。依法从严惩处涉疫情刑事案件24件36人。有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简案实行集中审查、开庭,70%以上的刑事速裁案件可在一周内审结。
二是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妥善调处民事纠纷。受理民商事案件6660件,审结6496件。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展“万家无暴”电话回访125人次。坚持“以判促调、争取双赢”,全年调解、撤诉案件3024件。
三是以弥合争议为重点,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受理行政案件66件,审结63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85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企业经营发展现实需求,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变更行政处罚建议。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四是以兑现权益为目标,完善执行长效机制。受理执行案件4041件,结案3880件。全面推进执行案款“一案一账号”,以信息化规范执行案款接收、发放。通过拒执入刑让失信惩戒措施更具威慑力。主动为市委、市政府排忧解难,为武仙城际铁路仙桃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扫清障碍。
(三)践行宗旨、民呼我应,主动融入市域治理创新
一是立足便民,加速诉讼服务转型升级。整体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格局重塑。继续完善智慧诉服建设。疫情防控期间“云上”办案经验做法被省法院推广转发。
二是突出高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市司法局联合推动诉前分流、诉调对接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纽带作用。实行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集约办理。
三是深入一线,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全院上阵参与文明创建,现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方位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为民法典正式实施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四)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培育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一是政治建设不偏向,在思想淬炼中铸魂。把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审判“第一要务”一起部署、共同推进,持续提升党建工作引领法院工作发展的实际效果。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做强“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
二是从严治院不放松,在作风锤炼中壮骨。根据市委和上级法院统一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以案为戒,正风肃纪”、“三个以案”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全院干警、工作人员自查自纠。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及时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三是素能培养不止步,在实践锻炼中强身。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将队伍建设、宣传调研、司法公开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全院干警、工作人员精准画像。坚持以查促改、以改促优,每季度均开展常规案件评查。
(五)开门纳谏、汇集众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强动力。根据代表评议改进庭审质量。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及时呈报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增活力。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规范检察建议办理流程。落实随机抽取机制,保障人民陪审员均衡参审。
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聚合力。以“直播为原则,不直播为例外”,庭审直播数量和质量均位居汉江辖区法院前列。定期通报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情况。
二、2021年重点工作
一是紧扣主责主业,在服务全市大局上施展更大作为。毫不放松常态化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全力服务仙桃“十四五”发展蓝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弘扬“店小二”精神,做实做细驻企联勤工作。紧扣长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和“反诈禁毒”整治常态化,健全完善线索通报、提前介入、案件会商、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对司法建议实行回访问改、跟踪问效,健全完善行业治理,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二是时刻践行宗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实成效。坚守司法为民不动摇,继续加大涉民生案件审执力度。注重强基导向,夯实新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进一步集约整合调解资源,助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扩大信用惩戒范围,推动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惩戒措施落实落地。主动延伸职能,线上线下同步宣讲民法典,加强以案释法和法治宣传。
三是注重深度融合,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打造更多品牌。释放“互联网+”效能,推动在线诉讼服务向移动端拓展。将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作为审判管理重点,规范和完善类案检索机制、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统一裁判尺度,彰显司法公信力。注重示范创建,深化府院联动、协调联动,打造更具特色的审判品牌。
四是积极奋发进取,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追求更高目标。突出政治建院,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坚持人才兴院,为各类人员搭建宽广平台,培养一批能堪当大任的新时代生力军,全方位提升法院队伍“七种能力”。注重作风强院,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狠抓干部监督、审务督察、作风巡察一体化建设,积极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推动司法作风持续向好。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