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红色记忆在线访谈微视点

沔阳水上接收站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0日 来源:仙桃革命历史故事

  1948年春,中原军区决定将汉口分站改为汉沔分站,把原来从汉口护送中原突围干部到解放区的路线,改为就近送往沔阳,再由沔阳从水路转送到解放区。

  当年9月,国民党广西部队与湖北保安旅各抽调一个团的兵力,分由水路、陆路向沙湖、彭场和周帮、西流河一带进犯。沔东一带,顿成国民党军队占领区,汉沔分站的接收转运工作受到极大威胁。

  我中原突围干部和各地到解放区去的进步人士,大多是外地口音,易被敌人识破。为了不让这些同志入敌手,中原军区城工部副部长蔡书彬想了个妙策。他选派有斗争经验的沔东县委城工部长刘庚和工作人员易行之扮作渔民,建立了一个水上临时接收站,接收点设在沙湖下面的跟头湖。

  从9月下旬起,沔东一带的河湖港汊中,出现了一大批小渔船。这些船都带弓棚,配双桨,鱼网晾在船头,往来穿梭于各大小码头之间。有时打几网,但总是来去匆匆。与此同时,沙湖、彭场、王场、杜窑等码头上,都出现了一些拉客的人,他们游走于通顺河、纳河各码头上的大街小巷,遇到生面孔,就主动上前搭话:“先生,去汉口么?沔阳的船到汉口很近很快的,平稳安全,包您老一路顺风。”凡是外地口音,或打听搭船的,他们不讲船钱,不问货物,都热情邀请上船。

  这些人乘上小渔船被送到跟头湖,由刘庚和易行之他们甄别,是我们的人统一安排转送;不是我们的人,则另派船把他们送往目的地,收费极便宜。这样一来,各码头上都传开了,说沔东去汉口的船好搭,安全、便宜,吸引了很多客商到沙湖、杜窑一带来搭“便宜船”。人一多,更有利于掩护我们的转送工作。这些小渔船和拉客的人,形成了一张隐蔽、灵敏的接收网,仅10月份,水上临时接收站就接收转运了三批共十四名中原突围干部和进步人士,其中有从香港回大陆的诗人、作家何家槐、郑思等四人。

  11月的一天,湖北农学院的两名大学生夏扬远、李省之从武汉撤出来要到解放区去。他们是重要的学运干部,蔡书彬派易行之扮作商店店员,蹲在彭场码头对门的周汉记广货铺守候。中午时分,一艘双桅客船靠上了码头。按约定,夏扬远他们应该这班船到。易行之正准备去接人,突然从上街开来一队国民党兵,赶去搭回头船,码头上顿时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森严。易行之机警地赶到码头,不等夏开口,抢先喊:“老表,我们等你半天了,姑妈就等着你来开席呢。”夏会意地点点头,他们并肩走出码头。走过敌哨卡跟前时,易主动上去给哨兵递了一支烟,“家母今天六十大寿,舅表弟他们赶来贺寿的。”他笑嘻嘻地对哨兵说。夏是外地口音,始终没说话。就这样,易行之带着夏扬远二人转过两条街,来到背街河边,登上了早已守候在此的小渔船。

  (彭场镇老促会供稿)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