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红色记忆在线访谈微视点

周“马虎”巧救赵志成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0日 来源:仙桃革命历史故事

  赵志成何许人也?南下干部,中共地下党员。1947年他奉命化装到通海口一带发动群众,做土改筹备工作。由于他机智勇敢,联系群众,深得民心。

  周“马虎”何许人也?沔阳左桥村的一位老婆婆。当年她年近半百,早年儿女夭折。老人因思儿心切,做起事来常丢三忘四,人送外号周“马虎”。不过,她这外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周婆婆待人宽厚,常常明知自己吃亏,也不争执,总是马马虎虎地过去算了。久而久之,周“马虎”就出了名。人们这么称呼她,心里都怀着几分敬意。

  别看周“马虎”平时总是马马虎虎,但关键时刻,她却能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她智救赵志成的故事,在通海口一带成为了几乎家喻户晓的美谈。

  1947年5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赵志成正在左桥村与杨朝铭、李永发等人商工作,被联丁狗发现,密告到国民党驻通海口的苏振东部,苏振东急派两个班的保丁,直扑左桥,从村两头向中间搜查。在这紧要关头,赵志成闯进周“马虎”家,双手一拱,对正在磨面粉的周“马虎”说:“请妈妈救我!”一声“妈妈”触动了周“马虎”的心,她看到门外晃动的保丁身影,立即关上木门,拿出老伴的棉衣让赵穿上,并将其外衣藏好,将面粉泼撒了一地。眼看保丁们就要追进门来,周“马虎”顺手拿起一根竹条,劈头盖脑地对赵志成抽打起来,边打边骂道:“我为么事养了你这个不中用的哑巴儿子(赵是外地口音),连磨都推不好,看今天拿么东西下锅糊口啊?”赵志成立即会意,边哭边捧着脑袋左躲右闪,见保丁们追近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破门而入的保丁见状,刚要盘问,周“马虎”哭天抹泪地诉说起来:“老总们,你说我为么事这样命苦?好不容易把这个哑巴畜牲拉扯大,他随么事都不会做。你看,叫他推下磨,他把这面粉泼得满地都是,你说这……这日子怎么过啊?”那些保丁见周“马虎”一把鼻涕一把泪,旁边的哑巴捂着头只是哭,不得不信了几分。众乡邻听到周“马虎”家闹哄哄的,都过来看个究竟。他们见“马虎”口里正骂着什么“哑巴儿子”,再一看满屋的保丁和地上蹲着的“哑巴”——大家认得他就是常来村里的赵同志,心里立刻明白了。隔壁的张大娘、李大婶忙过来打圆场说:“周大妈,你把这哑巴儿子打死,这面粉也扫不起来,日后哪个给你披麻戴孝?再说,一个哑巴半个畜牲,他晓得么事?算了,算了,到我们家拿点米来做饭吧!”保丁们找不出什么破绽,只得离开了周家。

  事后,赵志成果真把周“马虎”当成亲妈。解放后,赵志成当了通海口第一任区委书记,常到周“马虎”家看望二老。1972年周“马虎”逝世后,时任荆州地委组织部长的赵志成专程从荆州赶来左桥村为她披麻戴孝,致辞送终……(通海口镇老促会供稿)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仙桃网(cnxiantao)、嗨仙桃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新闻图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