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老兵朱绪凯:行军途中与美军飞机“躲猫猫”
人物名片:
朱绪凯,1935年生,沙湖镇赤岭村人。1951年参军入伍,赴朝参战。抗美援朝结束后,加入海防部队,在浙江定海坚守海岛。
已是86岁高龄,时间并没有给他特殊“照顾”,朱绪凯双腿渐渐无力,就算拄着拐杖,每挪一步也都非常吃力。
“不行了,那时候一天急行军12小时。”7月9日,沙湖镇赤岭村,朱绪凯的思绪飞驰到70年前,给记者讲述在朝鲜的军旅故事。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那一年,朱绪凯16岁,家里兄弟姊妹4人,排行老大的他早早就随父亲早出晚归,分担农活。同样是这一年,朱绪凯报名参加志愿军,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脚蹬高头大马,胸戴大红花,在乡亲们敲锣打鼓的欢送中,朱绪凯随部队到洪湖新堤集训。“我记得当时坐的井冈山舰,甲板上还可以打篮球。”两个月后,他们坐船抵达汉口,又乘火车到河北保定整军备战。
在集结营地,朱绪凯跟着老兵和教官训练军事技能,在山岗地学习如何挖战壕。1952年,他们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由于军事素质过硬,聪明机灵,他被连长安排在身边担任通讯员。
“美国人的飞机,像苍蝇一样讨厌,时不时就在头顶盘旋。”从中朝边境到前线,朱绪凯所在的部队昼伏夜出,每天下午4点出发,行军到次日凌晨4点,躲开美军轰炸。“就是听命令,连长说走就走,说卧倒就卧倒。”
“飞机来了打红色信号弹,警报解除打绿色信号弹。”行军沿线,每隔一定距离的山头上,就安排有防空哨,随时给地面部队预警。“有时候飞机上会扔下几枚炸弹,运气不好,人就没了。”朱绪凯说,一同入朝的沙湖老乡,就是被落在身旁的炮弹炸死的。
到达指定区域后,前线的战事已经缓和。后来,朱绪凯随部队回国,在浙江定海加入海防部队,学习无线电技术,在指挥部负责收发电报。“望远镜有一米多长,每天监视海面情况。”身为副班长的他,还带队守过海岛。
1957年,朱绪凯退伍回乡,一直在家务农。由于是军人出身,他还在中帮管理区担任过民兵干部,训练民兵,支援国防。(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纯波)
(hai_xiantao)官方微信。
